溥仪的英国老师庄士敦,曾经极力鼓励溥仪去欧洲留学,开拓自己的眼界与知识,从而树立崭新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只可惜后来失败了。如果溥仪真的能留学欧洲,他的将来又会怎么样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演绎推理一番。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溥仪甚至还与弟弟溥杰合作,偷偷的从珍宝库向外运送古玩字画换成银元,以此作为留学欧洲的费用。只是由于后宫与大臣们的“苦苦相劝”,溥仪这才没有能踏出紫禁城半步。 在溥仪过20岁生日的时候,庄士敦离别时又鼓励溥仪摆脱日、本人的摆布,跟他到欧洲去见见世面。就当溥仪满心欢喜地做着“环球梦”时,日、本人暗中进行阻挠,致使溥仪又一次到欧洲的留学计划失败。 溥仪的“欧洲留学”计划失败了,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时候,有读者会问了,我们假定一下,如果去掉那些干扰因素,溥仪留学欧洲成功,他学习了欧洲先进的知识,以及不拘传统的理念之后,他的人生会有什么样的改变?他还会有多如牛毛的劫难吗?国内的格局会有怎么样的改变?接下来,小编就给您分析一下: 1.溥仪学习到了先进技术 溥仪从小聪明伶俐,虽然年幼时贪玩,可帝师们教他的“四书五经,经史子集”,却依然烂熟于胸。当然,学到了文化并不代表学到了思想,溥仪对于陈旧的思想桎梏非常反感,反而沉醉于西方的科技之精。 2.溥仪会学习西方立法体系 3.溥仪会开拓政治眼界 清王朝闭关锁国百年,对于国际的政治形势的判断,已经相对落后,溥仪在欧洲留学期间,相信以溥仪的身份所交往圈子,必定也是欧洲的社会名流,在这里的生活也能让他对国际政治形势有所了解,最起码溥仪也不会再受那些冥顽不化的遗老遗少的“教诲”,转而还可以用新的眼光和思想对待日后的人生。更重要的一点是,一旦溥仪从欧洲留学归来,必然会远离日、本人,就任满洲国的皇帝也就无从谈起了。 有句话说得好,叫作“历史没有假设”,在小编看来,这句话确实是真理。可过来人总会有遗憾,如果将时间“倒流”回去,自己是不是能过得好一点,想必溥仪也曾这样幻想过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