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缩宫逐瘀汤 【来源】许润三,《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当归、川芎、生蒲黄、生五灵脂各10克,党参20克,枳壳10克,益母草15 克。 【用法】上药用冷水浸泡后以文火煎煮2次,共取药汁300毫升,分2次服用。每日1 剂。 【功用】缩宫逐瘀。 【方解】妇人产后冲任虚损,气血不足,瘀血往往内滞,致新血不得归经,引起产后 恶露不绝,正如《胎产心法》所云:“恶血不尽、好血难安。”故本方取当归、川芎养血活 血,蒲黄、五灵脂逐瘀止血;辅以枳壳理气,使气行血畅,瘀血得以排出;复加益母草养 阴活血、祛瘀生新。加党参者,意在补气,以增强胞宫收缩动能,它的性能虽与五灵脂相 畏,但二药同用,往往能提高逐瘀之效,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药理研究证明,益母草、 枳壳和蒲黄对动物均有兴奋子宫平滑肌、使子宫收缩增强的作用,并且蒲黄还有止血作用, 能使瘀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缩短,使血小板数目增加。如本方具有缩宫逐瘀之效。不全 流产乃胞衣不下致出血不止,同是瘀血内阻,血不归经,本方亦恰中其要。此外,经血排 泄不畅引起的痛经也宜用本方。 【主治】产后恶露不绝,不全流产及痛经等病。 【加减】血虚明显者,党参改用50克;出血量多者,党参改用100克;腰痛甚者,五 灵脂改用15克;下瘀血块多者,加三七粉3克(分冲);出血日久者,加桑叶20克;血气臭 者,加黄柏10克;水肿者,加生黄芪50克;食欲不振者,加生山楂15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颇著。曾临床验之,因瘀血内阻引起的产后恶露不绝和经行 痛经各15例,以本方依法用之,结果均获痊愈。 20.2 益气固护汤 【来源】何子淮,《何子淮女科经验选》 【组成】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白芍、鹿衔草各9克,升麻5克,阿胶珠12克,川 断、远志各6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养血、固守胞络。 【方解】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故方中重用黄芪、党参益气升阳,中气足砥柱有权; 白芍、白术养肝敛肝、补益肝脾;鹿衔草入肝脾两经,有补益止血之功,升麻引甘温之药 上升,以补卫气而实其表;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可修补胞络之伤;加川断一味补肾养肝 而复元阳,为诸药之后盾;远志既为引药,又辛温通利、振作心阳;甘草调和诸药以益脾。 心本血之总汇,升气举陷,则血自循经而回乡。胞络复旧、神采奕奕,既治血又疗本也。 【主治】流产(或人工流产)淋红不断,证见淋漓量少,或多色淡、绵绵不断、净后数 天复见少许、似净非净、无腹痛、面色?白、精神疲惫、头晕腰酸、气短少言。苔薄质淡、 脉虚细。 【加减】临床运用,可随证加减。【疗效】多年使用,每收良效。 【附记】笔者曾用本方加当归9克,益母草15~30克,治疗产后恶露不绝(证属气虚不 摄)10例,结果痊愈9例,显效1例。效果颇佳。 20.3 红酱饮 【来源】裘笑梅,《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集》。 组成:蜀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蛇舌草15克、贯众12克、蒲黄炭12克、牡丹皮9克、 栀子9克、银花炭9克、谷芽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与主治:功能清热解毒,行瘀止血。主治子宫内膜炎而致产后恶露淋漓。 适应症:产后恶露不绝。临床疗效:治疗7例,服药1至10剂全部血止,其他临床兼症 也消失。 辩证加减:兼气虚下陷者加党参、黄芪、升麻;肾虚加狗脊、川断、桑寄生等;瘀血 症明显加益母草、当归,川芎等,气滞症明显加制香附、广木香。 备注:本方为浙江著名妇科专家裘笑梅之验方。方中重用红藤、败酱草两药,意在活 血清热解毒;配蛇舌草、贯众、银花以助清热解毒之力,复入牡丹皮、栀子、蒲黄之清热 凉血散瘀止血,更佐谷芽醒胃悦脾,而助健运,并防寒凉之药伤胃之弊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98.名医临床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