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治小儿心肌炎秘方(4首) 25.1 参芪十九汤 【来源】刘孝贤,《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党参、黄芪、丹参、炒酸枣仁各15~30克,当归、川芎、薤白头、茯神各9~ 15克,白术、柏子仁、瓜蒌各9~24克,郁金、炙远志、云茯苓各6~9克,桂圆肉12~24 克,大枣5~10枚,枳壳、厚朴各9~12克,炙甘草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1个月为1疗程。 【功用】补益心气、温通心阳、活血化瘀。 【方解】本病多因正气虚弱,复感于邪,内客于心所致。方用党参、黄芪、白术、茯 苓、甘草、大枣补益心气,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酸枣仁、柏子仁、桂圆肉、炙远 志、茯神养心滋阴、安神定悸;当归、川芎、丹参、郁金活血化瘀通络;有扩张血管、改 善血液循环的作用;瓜蒌、薤白头、枳壳、厚朴温通心阳,宽胸理气。本方不仅有利于病 毒性心肌炎的康复,而且能防止心、脑、肾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本方以扶正为主,故 能收到较好疗效。 【主治】心肌炎。 【疗效】治疗70例,痊愈(症状全部消失,体征、心电图等检查恢复正常)68例,好转 (症状、体征、心电图等检查有减轻)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平均疗程为27.5 天。 25.2 银花益母饮 【来源】刘兴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金银花30克,益母草20克,苦参、当归、党参各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疗程2个月。 【功用】益心强心、活血祛瘀、清热解毒。 【方解】病毒性心肌炎,多因外感风寒,湿热搏于心脉,使心气受阻,导致气虚血瘀, 痹阻心阳,故有:“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之说。故方用金银花清热解毒;益母 草可明显的减慢心率,增加心肌冠状动脉及外围的血流量,改善心肌的微循环,对心肌的 超微结构、特别是对微粒体有保护作用;当归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微循环;苦参 能改善心肌细胞膜、K +-Na 的传导,使心肌的应激性降低,延长绝对不应期,由此能抑 制异位起搏点,防止和治疗心律失常;党参有扶阳益气、增强心脏功能,防止心衰;炙甘 草和中益气。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强心、活血祛瘀、清热解毒之功。 【主治】病毒性心肌炎。 【疗效】治疗82例,结果显效(症状与体征消失、心电图改变恢复正常,并稳定半年 以上者)59例,好转(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均有改善)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1%。 25.3 补气养血汤 【来源】王常勇,《中西医结合杂志》(7)1991年 【组成】生黄芪、丹参、板蓝根各20克,炙甘草25克,党参(或太子参)、麦冬、当归、 白芍各10克,五味子、阿胶(烊化)、生姜各5克,生地、茯苓、苦参各15克,桂枝2.5克, 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30天为1疗程。 【功用】益心气、补心血、宁心神、化瘀滞、通血脉、解热毒、扶正祛邪。 【方解】证以心肺气阴亏虚为本,邪毒内侵为标,治以补益气血养心为主,化瘀通脉 解毒为法。方用炙甘草、生黄芪、党参(或太子参)、大枣补气;生地、当归、白芍、阿胶 补血;麦冬、五味子养阴;桂枝、生姜壮心阳、通血脉;茯苓宁心运脾;丹参活血化瘀; 板蓝根、苦参清心解毒。全方有益心气、补心血、宁心神、通血脉、化瘀滞、解热毒之功 效。同时配合能量合剂、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以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供血、发挥中西药 的协同作用,从而能收到满意疗效。 【主治】病毒性心肌炎。 【加减】胸闷重,加瓜蒌20克,薤白10克;自汗,加防风6克;手足欠温,加附子5克; 虚热,加丹皮、地骨皮各10克;失眠,加夜交藤50克;纳差,加陈皮15克;血瘀,加川芎 10克,红花5克。西药配合10%葡萄糖250~500毫升,加能量合剂、复方丹参注射液4~8毫 升静滴,每日1次,15天为1疗程,连用2疗程。 【疗效】治疗组(中西医结合)50例,结果痊愈19例,显效24例,好转6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8.8%。对照组(西药常规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镇静,对症治疗,加能量合剂、 维生素 C2.5g 静滴,每日1次、10%葡萄糖250~500ml,15天为1疗程,连用2疗程)50例, 结果:痊愈8例,显效12例,好转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治愈率、显效率均有 显著差异(P>0.05和0.001)。 25.4 参芪瓜蒌汤 【来源】俞美玉,《上海中医药杂志》(11)1985年 【组成】黄芪、党参各10克,麦冬、白芍、五味子、葛根各6克,郁金、瓜蒌各5克, 泽兰、当归、丹参、刘寄奴各4.5克,炙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浓煎,频喂,必要时配合西药对症治疗。 【功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宁心安神。 【方解】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疏薄,表卫不固,抗病能力差,故而为外邪 乘袭而致病。邪气袭肺,内及于心,而耗伤心之气阴、气阴既伤,鼓动无力,血行不畅, 瘀阻于内而致心神不宁,证见心悸、怔忡、脉结代,证属正虚(气阴不足)邪实(血瘀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98.名医临床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