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墙 永久 话题 在川沙,古城墙是永久的一个话题。 1557年9月开始筑城,当年11月底完工,仅仅三个月。 到今年的11月末,川沙的城墙的历史整整461年。 461年前的情况,我们知道多少? 461年来的经历,我们了解多少? 在11月这个值得纪念的时间, 小编和大家一起来做一番探究, 今天说说修古城墙的一些数字。 建 城 修筑古城墙多少人? 先了解当时川沙区域的人口!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唐宋时代,川沙镇域地处老护塘以西,属华亭县长人乡,人口稀少。南渡时,(小编注: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在临安建立了南宋。战争破坏了北宋人平静的日常生活,无数人流离失所,成千上万的中原官员及民众像潮水一样仓皇向南逃亡,史称“南渡”)川沙镇域人口大量增加,并逐渐形成聚落地区。元朝的时候下沙盐场鼎盛,镇域六、七团(部分)和邻近的八、九团,有盐民六七千丁。(小编注:应该指从事盐业生产的劳动力,加上家属人口在15000左右;这是大约在公元1300年前后的数字。) 史书还记载:明初,老护塘外涨土日增,启东、海门、崇明等地的垦荒者,陆续来此定居,人口较快增长。八团镇已成为上海县十镇十市之一。可惜有关人口,光绪末年前,乡镇一级均无记载。清末1910年人口统计,“总户数5519户,总人口25024人,其中男14470人、女10554人”。 那么,1557年修筑古城时,人口应该在2万左右,除去老人儿童,真正男女壮劳力在1万左右吧,除去保证正常的盐业生产、商贸、集市等等,能参加第一线筑城的父老乡亲20%,在2千人左右;加上挖土、制砖、后勤保障、协调管理等人员,是一支很庞大的队伍了。 有一点必须说明,今天我们看见的古城墙不到6米,而真正的古城墙有9米多,因为史书记载:“周围共四里,高二丈八尺,址阔三丈有奇”。 川沙古城墙使用的土方是多少,按照梯形计算方式,约有16万2千立方左右。扣除内外两层城墙砖厚度约1万3千立方,土方总量在14.8万左右。 用去城墙砖有多少?当时制砖肯定有标准,但是老百姓各显神通自制墙砖,尺寸会有偏差,我们按照现在标准的城墙砖估算(长40厘米,高10厘米),约有90万块左右墙砖。 所以,修筑城墙的基本工作量:平均每人运土74立方多,运砖、砌砖450块,三个月完成“周围共四里,高二丈八尺,址阔三丈有奇”的古城墙是比较艰苦的,但是同仇敌忾的精神力量战胜了一切困难。 461年过去了,许多资料已经湮灭在历史中,今天我们试图还原当年的一些情况,这是小编的一点的努力,希望有点参考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