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作社发展要有战略思维

 blackhappy 2019-05-04

合作社发展要有战略思维

陈春花,战略本质上是一个选择,我们选择做什么?选择不做什么?战略中我们就是选择赢,就必须聚焦力量做最有竞争力的东西,聚焦到最能实现增长的地方,这两个选择,我们称之为战略选择。


合作社在农业产业链条中的定位,也即是在市场中的战略选择。在农业产业链条中,合作社处于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之间,更具体一点,应该定位为市场服务主体,主要服务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包括种养大户、小农户等)。当然,不排除合作社也可以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农业产业各环节。这就关系到合作社的战略选择,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是不是最有竞争力,合作社是否具备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的基础和条件,从事这些环节需要支付什么样的成本和承担什么样的风险,当前我国大部分合作社是否承担得起。


资金、人才问题是合作社发展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很多合作社发展都遇到资金、人才瓶颈,况且这个问题在大多数时候是无解的。比如资金问题,合作社成员不想出资,银行也不愿意给合作社贷款,也不是每个合作社都可以获得国家财政扶持,股权融资更是难以触及;再如人才问题,很多想在农业领域发展的人更喜欢以企业的名义进行运作,当然想把合作社当成工具套取国家补贴去领办合作社的除外,真正想把合作社当成事业的人毕竟是少数。面临这样的困难,即使扩张到加工领域、销售领域,合作社能够持续多久也是难以预测的。


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还是要回到合作社在哪些领域、哪些环节具有竞争力。联合起来扩大规模是合作社成立的基础,规模优势也是合作社突出的优势之一。通过扩大规模,可以帮助农户降低生产投入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议价权。而现实中,我们的合作社不仅成员生产规模小、分散,而且合作社规模也小,成员数量少。扩大规模一方面要引导小农户向家庭农场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也要扩大合作社的规模,通过合作社的联合实现规模的扩大。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还要注重农产品生产的质量提升,逐步实现生产环节的标准化,提高农产品市场价值。


推动合作社发展需要平台思维,轻资产运营。组织优势是合作社区别于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的突出表现,合作社更像一个服务平台,立足于服务成员,整合社会化服务、加工、销售等方面资源,通过服务成员帮助成员获得更多收益,并将自身获得的收益由合作社成员共享。这既有利于发挥合作社的自身优势,也有利于实现帮助农户增收的初衷,又避开了合作社发展加工、销售等环节遇到的瓶颈问题。这里不排除有条件的合作社去发展加工和销售。


规模优势是合作社发展的立足点,也是每一个合作社都可以做到的环节。在积累了第一桶金后,合作社可以像企业一样正常进入赛道,参与市场公平竞争。或者利用合作社在农业产业链条中的特殊优势,协助农户提高生产环节的效率;或者利用掌握农户生产信息的数字资源优势,实现换道超车。无论合作社发展选择什么方向,但都要依据合作社的核心竞争力做出选择。缺乏战略思维,盲目跟风发展,合作社的死亡率可能更高。活着才可能服务好农户,才可能实现组织农民的初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