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茂泓 2019.1.5 23:38:52 农历:十一月 三十 戊戌【狗】年 乙丑月 壬寅日 今年1月5日是24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小寒。小寒15日的三候为:“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小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节气,日照时间最短,地冻天寒,万物瑟瑟,恰似“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的景象。 小寒在冬至之后,虽冬至开始一阳始生,地下阳气积累而有萌动之意,但天地之间阳气仍在敛藏,地面以上越来越冷。故小寒养生要把握阴寒在外,—阳已生的特点,注意护阳需防寒,敛阳勿太过。 1、防寒补肾,合理运动
原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小寒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重点:肩颈部、脚部、腹部的保暖最重要。 提醒:因寒主收引,为冬季的主气,人体阳气因天寒而内伏,阳气敛藏得越好,肾气就越充足。防寒不能太过,尤其电热毯不可多用久用、空调温度不能太高、辛辣不宜太过。
总原则:温热补阳以防寒;同时兼顾冬季的一般饮食原则——减甘辛增咸苦。 原因:温热补阳以防寒;同时兼顾冬季的一般饮食原则——减甘辛增咸苦。 推荐食物:板栗、芝麻、核桃、杏仁、糯米、高粱米、大枣、桂圆、榛子、松子、葡萄干等,另外适量吃些咸味食品,如冬菇、海带、紫菜等。畏寒明显者可多以肉桂、花椒等热性食物佐餐。
原因:小寒时节,阳气敛藏,昼短夜长,应勿扰其阳。剧烈运动、大汗淋漓即耗阳散阳,小寒当静以养阳之藏。 方式:早睡晚起、合理安排运动。 推荐和缓运动:瑜伽、太极拳、慢跑、踢毽、做操等;补肾散寒,舒筋活络,畅通气脉。 2、红薯、腊八粥、晃腰摩肾,小寒三宝 传统中医:小寒需敛藏精气,固本扶元,而脾土健运是其基础。红薯肉黄皮红,禀土中之火气而生,是冬天的应季食物,尤其适合小寒时节。 功效:《本草纲目拾遗》谓红薯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 红薯肉——善补脾胃,可预防便秘及肠癌; 红薯皮——善通气助消化; 红薯藤——入肝经,明目,去热毒,可以调理结肠炎及糖尿病; 红薯叶——捣碎外敷可治疗皮肤疮疖。 食用方法:防寒红薯宜烤着吃。 【第二宝:腊八粥】 功效:补中益气、养脾胃、和五脏、除烦止渴、益精乌发、补肾祛寒。 配料:甘温食材,传统的腊八粥以谷类为主料,再加入各种豆类及干果熬制而成。《燕京岁时记》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及红白糖、葡萄,以作点染。” 传统中医:《黄帝内经》谓“五谷为养”,补养五脏精气者非五谷莫属,故古人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故为小寒之宝。 ![]() ![]() 【第三宝:晃腰摩肾】 传统中医: 小寒亦补肾之时,而腰为肾之府,强腰即能补肾。 功效:调养肾气,交通心肾,补益肾精。 方法:晃腰时以手心按在腰眼处,放松身心,如风吹柳枝,随风飘摇,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各摇晃36次,之后轻轻拍打肾俞穴,再以心包经的劳宫穴,贴在腰部上下按摩,至有热感为止。 ![]() ![]() 3、阴中求阳,“羽”音调神 小寒正处隆冬,阳气潜伏,阴寒最盛。此时要顺应冬之敛藏,但注意敛阳勿伤神。敛藏太过,则心神阳气不足、君火不明,阴不遇阳则躁,导致神躁不宁,冬季抑郁。因此,小寒养生勿忘调神,宁神定志,淡泊乐观,勿劳神忧事,勿情绪过激外,尚应从以下方面加以调整: ①以音调神——“羽”音 方法:日常生活中多听“羽”音,如山泉流水音或《二泉映月》、《汉宫秋月》等乐曲,或多发“吹”音。 传统中医:五音对应五脏,“羽”音入肾,圆润条畅,能养肾调神。 ②以阳光调神 小寒的阳光,温暖、适宜,不热不燥。隔窗避风,背对太阳而晒,不仅促进钙的吸收,补肾壮骨,而且对治抑郁症。 ③以色彩或运动调神 功效:升阳,除烦解郁。 方法:穿着可多选橙色、红色等暖色调服装;适当加大运动量;艾灸关元、百会。 ![]() ![]() ![]() 1、附桂蛋: 制作方法:制附片60克,加水先煎一小时,再与肉桂50克,鸡蛋5枚同煮,蛋熟后敲破壳再煮,去渣吃蛋,每日一枚。 功效:温阳补虚散寒。 加减变化:女性畏寒者,可当归10克,生姜50克,冬虫夏草5根煎服,以养血益肾散寒。 2、小寒养生粥: 组成:江米50克、黄米20克、粳米20克、桃仁10克、花生15克、红豇豆15克、葡萄干10克、枸杞10克、葵花子10克、杏仁5克、大枣7枚。 功效:健脾益气,补养肾阴。 3、小寒养生功: 功效:温阳散寒,通经活络。 每日一次,晨起或睡前练习! 功法教学视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