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rt舌头】奥卡姆的剃刀——美国艺术家Paul Wallach

 xiaojun6768 2019-05-04

今天喝了点儿酒,

脑子不清醒

随便聊聊吧!

许多网友后台发消息,

说看不懂你们发的作品。

老实说,

我不懂为什么你们看不懂。

想看懂不难啊,

把作品里的所有元素当做人就行了。

无论它是一根木头、一块玻璃、一笔颜色、一根线条、一片空白,

它们都是一个系统里的群体,

一群演员,

在一个被设计的结构里扮演自己的角色。

每个元素有自己的个性、理念、历史、基因,

它们相互碰撞,

像一对对寻找爱情的男男女女,

有中意的有不合适的,

至于怎么合适,

靠感觉,

看有没有共同语言。

能搭配在一块儿看着舒服的,

有直觉也有经验和理念的碰撞。

说白了就这些。

再说看不懂,

看不懂就对了,

第一,说明你知识系统里缺少相应的储备,

需要学习,

想想是不是自己的知识结构太陈旧了,

系统需要升级;

第二,过去我说过提供陌生经验才是艺术创造的本质,

艺术和我们这个世界同步,

需要无时无刻的变化与更新,

陌生是超越平凡日常的基本路径,

艺术的发展正是靠不断地提供陌生和惊奇获得活力的。

所以你看那些有意思的艺术家(姑且我们叫他大艺术家或者大师吧),

他们总有一种跳出惯常经验的思维逻辑自觉性,

同时在里面给你一个经验感受的难度。

所谓的“知识”是已知的、现成的,

未知与经验的间离以及否定现存法则才是通往认知的唯一之路。

如此看来,

您再看Paul Wallach的作品是不是能够明白一些了。

其实无所谓什么材料,

站在人的角度,

各种材料都有自性与人性的一面,

当我们重构它们的属性,

通过结构、色彩、造型、质感与人的系统勾连,

这些元素便质变成与我们感情呼应的客观对照物,

与我们的精神融合在一起,

成为我们的客观真实镜像。

另一方面,

Paul Wallach并没有使用过于庞大、浮华的材料,

他在卑微之处用最简洁的手段模仿我们的生活,(有些应物象形另类解读的意思)

生活之外建立了一种似是而非的模型,

把存在于“我们之外”的另一种“客观模式”裸露出来

自然、人工、物象、客观、主观之间的“造作”关系清晰而又令人迷惑,

但这正是他的独特之处。

事实上,

在西方的当代艺术家中,

这样注重物性本体语言自律性表达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

很像王阳明的格物,

不同的是王阳明格物“为心”,

Paul Wallach造作“为看”。

看才能见,

而“见到”什么是你自己的事。

莎士比亚有句话: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Paul Wallach深谙其道,

没啥多余的花架子,

一招KO敌,

高手中的高手。

世上本无所谓好和坏,思想使然。

视觉艺术家是靠看来思考的。

Paul Wallach196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

1978-1982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理学学士学位

【想看到更多艺术家请点击“舌头之家”。加关注即可看到】

(欢迎收听“art舌头”,谢谢与您分享国内外艺术前沿资讯!)

您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关注我们:

1,点击屏幕标题下浅蓝色art舌头即可;

2,或者在【添加好友】中搜索【公众账号】中查找arttongu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