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几内亚(英语:New Guinea;巴布亚皮钦语:Niugini;印尼语:Papua)位于澳大利亚北面,面积786,00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二大岛屿,仅次于格陵兰岛。有时,本岛亦被称为“巴布亚”,但有时巴布亚亦单指本岛的一部分。此外,印尼官方过去称呼本岛为“伊里安岛”( 印尼语:Pulau Irian),至2002年开始才称为巴布亚岛(Pulau Papua)。 公元前8000年新几内亚高地已有人定居。1511年葡萄牙人发现新几内亚岛。直至19世纪初,西方对此岛了解不多。 本岛的欧洲殖民历史始于1828年,当时荷兰人占领了本岛的西半部,并相继于1895年设立贸易站,及于1910年建立省城Hollandia(即今日的查亚普拉)。 1883年,法国占领了本岛的东南部,改名为新爱尔兰,但很快又被昆士兰自治殖民领占领。英国在1884年反对昆士兰占据新爱尔兰,并把当地变成由英国直接管辖。余下本岛的东北部亦于同年被德国占领,并宣称为其保护地。 1906年,英国把新爱尔兰的管辖权交给澳大利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澳大利亚强行夺取德国在新几内亚的属地,并于1920年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 1942年,日本军队南下至本岛,同时入侵荷属新几内亚及东部澳大利亚的领土,使本岛东部和北部的高地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南太平洋的主战场。盟军和日军各自动员所属占领区内的原住民协助军事行动,这种动员有时会造成相同的族群在同时间为交战双方所征召。这种割裂和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带给了原住民严重的伤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几内亚西部于1959年举行选举,成立巴布亚议会,并筹备于1961年4月5日独立。当时议会已决定了新成立的国家的国号为新巴布亚、订立了新的国徽、新国歌,以及以晨星为图案的新国旗。新国旗于1961年12月1日升起,并与荷兰国旗并排。1961年12月18日,印尼入侵西巴布亚,结束了它短暂的独立。 1975年,澳大利亚正式给予新几内亚东部全面独立的地位,成立了巴布亚新几内亚。 位于东经141度以东的,属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占岛屿面积的46.68%;位于东经141度以西的,属于印尼的巴布亚省和西巴布亚省,占整座岛屿的53.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