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鸡腿引发夫妻命案:最亲的人,为什么伤你最深

 飞翔的鸟儿 2019-05-04

加星标,第一时间看好文


来源 | 网络

人们常说,一日夫妻百日恩。

可有些人,相伴数十年,最终却没有“好下场”。

前不久,安徽某地的一对夫妻起了争执,妻子在自家楼下,持刀杀害了丈夫吴某。

吴某的母亲回忆,他晚上出门应酬时,妻子嘱咐他买点鸡腿回来。

应酬结束,吴某回家时忘了这回事,他本想到楼下小店买鸡腿补偿给妻子。

结果,两人争吵起来。

妻子盛怒之下,冲回家中,拿起水果刀……

在死者吴某的亲友看来,他的妻子平时脾气就很暴躁,经常发火,吴某生前则一直很宠爱妻子。

吴某的表哥说起两人平常相处:

“要什么给什么,正常吃饭场合要带着她,她扇他耳光,吴某也不敢还手……”

又有邻居提起,两人这次的矛盾,可能是在吴某母亲的事情上有了分歧。

二人婚后,一直和吴某母亲同住。

最近,妻子希望婆婆搬进家中的储藏室住,平时对妻子言听计从的吴某,这次坚决不同意:

长期不满,在一件小事中爆发,愤怒中的妻子,做出了无法挽回的事情。

回想一下新闻细节,两人的相处和沟通模式似乎一直存在着问题:

妻子的情绪爆发,总是发泄在丈夫身上,一再包容退让的,只有丈夫。

总把愤怒留给最亲近的人,说到底,不过是想给坏脾气,找个不用道歉的发泄对象。

可悲可叹的是,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例。

01.

总把愤怒留给最亲近的人

才是最可悲的人性

美国情绪管理专家 Dr. Ronald 研究发现:

“极端的愤怒,一般持续不会超过12秒,爆发时毁灭一切,过后渐渐平静,控制好这12秒,就能阻止负面情绪造成严重后果。”

可是,12秒虽然很短,真正要忍住怒火并不容易。

尤其在面对最亲近的人时,更容易情绪爆发。

成年之后,多数人在对外的人际交往中,都是得体的:工作认真负责,同事以礼相待。

回到家中,反而会露出最“不可理喻”的一面:

工作不顺心,就对妻子孩子失去耐心;成绩不如意,就埋怨父母没做好……

还很理直气壮:“你是我最亲的人啊,我也就在你面前能放开说,不跟你闹跟谁闹去啊?”

以爱为名“绑架”着身边的亲人,必须要承受自己的坏情绪,有些时候,会造成一辈子的遗憾。

亲密关系中,把对方当做“出气筒”,说到底,这是一种自私自大。

总希望自己掌握主动权、自己权力更大,希望对方无条件满足一切需求;

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对,自己的计划一定最好;

情绪来临时,一点不饶人,到最后,跟最亲近的人越走越远,甚至反目成仇……

这才是最可悲的人性。

02.

我们为什么总是伤害最亲近的人?

Deborah South Richardson在30年的调查研究后,发现了一个现象:日常攻击性(everyday aggression)。

比起面对陌生人,人们更容易在日常生活,最亲密的人面前,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

一则短片解释了其中缘由:

这些亲密的人,在我们的人生中,常常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会为我们提供许多帮助。

于是我们天然地,会相信他们“能解决我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能理解我内心所有艰难痛苦”。

“你出现后,已经解决了我那么多问题,不可能解决不了我其他问题,安抚不了我所有焦虑。”

小时候,这个人是父母,所有的行为准则、做事方法,都来源于他们,遇到困难,也首先想到他们。

长大后,伴侣又继承了这种“无条件信任”。

但其实,这是无形夸大了对方的能力,这种夸大,可能贯穿剩余的几十年生活。

人无完人,没人能真的摆平一切。

下意识的依赖,总让人觉得,“你为我解决这些问题,是理所应当的,哪怕问题远超你的能力”。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当对方没有达成自己的期望,矛盾随之来临。

如那位因为丈夫忘买鸡腿就“爆发”的妻子,或是总是互相争吵的母女。

另一方面,亲人很多时候,都会包容我们的无理取闹。

比起陌生人,父母、伴侣的爱,是一种无声的准许,允许我们对他们肆意抱怨。

工作不顺、被人坑了、成绩不理想……

总有许多理由,不能对真正伤害自己的人发火,于是只好迁怒那些会忍着让着自己、不会伤害自己的人。

因为无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们都不会离开我们。

也就是许多人常说的:“你就是仗着我喜欢你。”

任性常常在包容中愈演愈烈;最爱你的人,被迫承受一次次的伤害……

时间久了,再爱的人也会心寒。

这样“不公平”的关系,注定很难长久。

03.

亲人面前

更该管好你的情绪

Christopher Moon在《亲密关系——无拘无束的关系》中写道:

伴侣不是我快乐或痛苦的来源,我才是。

在他看来,所有情绪归根结底,都是自己。

遇到事情习惯性去责怪亲人;

期望获得亲人的理解支持,如果没有,就会难过;

想要对方做出改变,达成自己的期望,如果失败,就会受挫,觉得对方不再爱自己……

这些情绪,是因为人们一直在寻求“归属感、被重视感”,小时候从父母那里获得,长大后从伴侣身上获得。

说直白一点,就是“用亲人的行为来证明自己是最重要的”。

当对方无法满足期许,就会通过其他方式获取,譬如冷言冷语、撒泼耍赖、暴力相向。

可是,因为亲人的爱和重视,我们所有攻击、愤怒,会给他们带来加倍的伤害。

一名网友回忆:小时候,父亲在面前一脚踢到了母亲头上,把母亲踢晕了。

虽然十年后,他们很恩爱,但是那个场景他永远忘不了。

一味地将枪口对准亲人,毫无底线地“消费”他们的爱。

当他们付出一切,换不回想要的回报,接下来,就只有离开,或者可能是更严重的后果。

纪录片《中国反家暴记事》中,许多女性,在长期家暴中,做出了反抗。

最亲近的人,也不是你的“私有物”,更不该成为发泄对象。

回馈忍让包容的,应该是同样的爱,而非伤害。

如周国平所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种本能,但克服本能不挑剔,是种教养。”

三思而后言、三思而后行,在最愤怒的时候,忍下最伤人的那句话,然后倒数12秒。

这些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

来源: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自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