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与管理改革的重要部分,提高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率,做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投资效益,体现了实验室的价值。三亚学院是目前国内民办三本院校排名比较靠前的院校之一,建校十年取得了卓越的发展,2014年刚经过教育部教学合格评估,被专家评为国内办的较好的几所高校之一。现在三亚学院正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对课程进行重新构建,绘制专业课程地图。教学改革促使实验教学不断改变,现有的实验室已完全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改革刻不容缓。 1 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现状 三亚学院现有共享、分享、独享三个类型教学实验室74个,其中,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海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酒店管理特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海南省特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共享型实验室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放使用,有固定的实验室管理队伍,每年划拨专门的实验室维护经费,课程安排紧密,周一至周五晚上根据学生使用情况,安排实验室开放使用;分享型、独享型实验室在数量上占实验室总量的大部分比重。这两类实验室依附于特定专业,专门为专业教学服务,承担课程大部分为相关专业实验课程,但在实际中分享使用的空间有限。分享型、独享型,因功能单一,相对分散,且管理人员不足等问题,实验设备使用效率相对低下。 2 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室管理模式陈旧,管理体制不顺 三亚学院设实验中心,隶属于教务处,集中管理学校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由于学校发展等诸多原因,实验中心的实体建制、工作制度及工作人员配置一直没有完成,在实际运行中各实验室相对独立,实验室只服务于一个专业,几门课程,呈现出功能单一。另外,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分属不同领导负责,虽说是建设要以为更好地服务教学做准备,但是实际建设好的实验室与所需要的教学实验室差别还是很大。 2.2 共享型和分享、独享型实验室利用率不平衡,开放实验室数量少 共享型实验室,特别是计算机机房,承担了大量的公共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任务,学生数量大,课程安排密度过高。除白天的教学安排,晚上也安排开放使用,利用率高。而分享、独享型实验室开课只为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课程服务,且实验课程附属于理论课程,实验课在运行上采用班级排课制,实验课需要配合理论课的进度安排,课程使用少,受空间环境的制约,规模偏小,功能单一,呈现利用率低。 目前除理工学院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和金工实验室对有参赛活动学生的开放外,其它分享、独享型实验室从未开放使用。实验室在课后就关闭,学生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就固定的内容进行实验,不利于学生个性培养,造成学生对实验兴趣不浓,参与性不高。 2.3 实验室设备陈旧闲置,大量积压造成空间浪费 由于使用年限过长,目前各实验室都有损坏无法维修,没有维修价值的设备,造成大量需要报废的设备积存在实验室,占据实验室有限利用空间,有效的报废制度亟需建立。此外,还存在部分闲置实验设备占用实验教学资源,长期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如因学校学科专业调整,部分仪器设备因不适应新学科需要而被闲置,如3D模拟语言环境实验室、工程制图实验室;由于购进时论证不严谨,设备功能达不到实验上课要求,如心理学实验室、经济管理创新实验室、综合手工(空间模型实验室);实验设备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其主要部件、结构已经损坏无法维修,如语音室、电工技术实验室;因技术进步、改进和提高,仪器设备需更新换代,旧的实验设备继续使用耗电严重,存在重大用电安全隐患,不宜再使用,如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计算机机房。 2.4 采购评标标准不合理,设备质量及维护难保证 目前,三亚学院的仪器设备基本上采取统一招标采购的形式,实验室设备采购评标参考更注重价格,对于供货商的行业资质了解偏少。有些供货商为了取得供货权,在招投标过程中会通过低价格等各种方式先把标拿下,然后才通过各种渠道供货。由于供货的渠道比较复杂,有些设备可能转了几手才到学校,这些设备的质量、后期维护得不到保证。 2.5 实验室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基础设施维修跟不上 随着学校学生人数的增多,实验课程的增加,实验设备的使用频率不断提高,仪器零部件易磨损,易发生故障,定期维护保养工作量加大。通常学校更注重实验设备的使用,日常管理却是脏乱差。各学院没有自己的专业管理团队,任由自己随意管理,对管理职责和管理办法执行力度不够。或者有的学院实验室没有自己的实验管理人员,委托任课教师和学生助理代管,长期这样缺乏对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年限大打折扣,污浊、腐蚀、闲置、老化,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实验教学效果,加之维修经费不足,管理人员维修能力有限,很多实验设备不能及时得到维护,造成资源浪费。各学院实验室报修的基础设施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至今还有未完成的维修事项。 3 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改进对策 3.1 改革实验室的管理体制 各学院实验室管理由教学副院长直接负责管理,学院每学期指定专业负责教师管理本专业实验室,教务处负责教学期间的监督和考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是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打破普通教师与实验室教师的隔阂,去除实验教师编制,建立对教师理论和实验教学同等要求的队伍建设模式,让所有参与教学的教师都必须到实验室,完成自己所任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3.2 调整布局,分类、分级建设,加强开放管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加快对现有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整合优化、重组,加强协同管理。全校共享型的计算机类机房统一归计算中心管理,将计算机机房按空间、配置分层次建设成标准化机房,实现共享利用,统一维护管理;各学院建设的分享、独享型专业实验室都由各学院直接负责管理,指定实验室管理负责教师,明确管理职责,以使用情况适当减免负责人的部分教学工作量。同时加强实验低值品和耗材使用的监管力度,做到科学计划、合理使用。最后还要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健全实验室开放制度,增加开放时间,方便学生课余时间进实验室学习,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3.3 建立报废制度,完善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 制定科学可操作的报废标准与程序,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建立报废机制。实验设备可参照以下流程做报废处理。如图1所示。 3.4 优化招投标评标标准 实验室设备采购招投标不但要看重价格,更要注重供货商的行业资质和售后服务。考评投标供货商资质,严把设备质量关,延长设备售后服务期限,减少并防止供货商低价夺取供货权,投机供货的风险。 3.5 引进设备管理系统,保障维护、维修经费到位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充分合理的利用和维护设备,使其更好的服务实验教学,引进设备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软件的优化,实行动态管理,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减少运行成本差错率。同时保障实验设备维护、耗材经费,各学院按照实验室设备及使用情况申报维护、耗材费用,学校审核专项划拨管理。 4 结束语 在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过程中,既要考虑建设及管理中的问题所在,又要不断加以认真改进,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实验教学,师生得到实惠,才能培育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