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商周、春秋战国精品高古玉要在台北拍卖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5-05

最近几篇都在介绍台北将要拍卖的文章,其实在重要中国瓷杂工艺精品专场中,还有一些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高古玉,来介绍一下吧!

战国 白玉凤形珮

L3.2cm

TWD 100,000-120,000 USD 3,300-4,000 HKD 26,300-31,600

白玉质,局部钙化,表面呈牙黄色沁,器表打磨光滑,玉质温润,色泽朴拙典雅。凤呈蹲卧状,首微扬,尖喙下弯,头羽上翘,阴线刻划圆眼。凤颈厚实且长,向前鼓起,鸟爪尖锐,收于腹下。翅与尾羽相连,盘于身后,以阴线刻划细节,纹饰简约,表现凤鸟秀美之姿。

凤鸟是吉祥瑞鸟,天下安宁的象徵。在古代传说中,凤鸟威力无比同龙一样,是原始氏族神灵之物,具有神秘色彩,常作为古器物之纹饰。春秋战国时期,玉器中的凤鸟图案出现了活泼生动的崭新风格,头部装饰简化,颈较长多呈弯曲状,胸部隆起,显示出昂扬气势,鸟体则无过多装饰,主要表现其神韵和动态。

商 青白玉璿玑

D14.6cm

TWD 1,000,000-1,200,000 USD 33,300-40,000 HKD 263,200-315,800

青白玉,细腻光泽,满布大片黑色与赭色斑。璿玑呈扁平体,出戟环形,孔边厚,边缘薄,外缘琢出三锯齿。整器形状近似片状齿轮,圆心中空,廓外缘雕琢三个同方向旋转凸脊,如齿牙,亦称牙璧或璿玑。整器光素,玉色古朴典雅,润泽如膏脂,造型和谐而有韵律,抽象富于变化。

璿玑式环最早发现于山东大汶口文化,其后在陕西和河南龙山文化遗址中屡有出土。关于其用途众说纷纭,被认为可能是用作观测天文或是纺织机上的齿轮。《尚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西汉学者孔安国释:「在,察也,璿,美玉也;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古时用玉棕和璿玑组合成可以旋转的窥管,以观测星宿;也可能是仿水涡或旋风而做的原始自然崇拜器。《农正全书》:「日晕有雨,月晕有风。」先民对天象的观测极为重视,因此璿玑亦或是用以祭祷日神而祈雨的礼仪器,与古人仿天之圆而作璧,仿地之方而作棕用意相似。

今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庋藏西周〈玉璿玑〉(图一)及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人类学博物馆庋藏龙山文化 / 二里头文化〈玉牙璧〉(图二),其造型、技法与本件极为相似,可资参考。然古玉之美,美在沁色,本器经过千年岁月,受天然土沁,沁色逐渐加强及扩散,形成深浅不一的块状色彩交叠,变化万千,斑斓丰富,略胜一筹。

漢 白玉龍鳳紋韘形珮

8.3x7.1cm

TWD 150,000-180,000 USD 5,000-6,000 HKD 39,500-47,400

白玉质,边缘局部褐色沁。玉韘碾琢光洁,椭圆形体,两侧透雕龙凤纹,一小龙卷尾于上端,圆形穿孔,纹饰优美。韘为射箭时套于姆指的饰器,既有套于手指扣弦拉弓之功能,亦有佩戴于身的装饰作用。

商代时期,已出现早期的玉韘,其形呈现筒状;春秋战国时期,玉韘变短,外带勾榫,成为纯粹的佩玉。《诗.卫风.芄兰》云: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意指童子佩韘的韘,即玉韘,象徵已长大成人。汉代时,玉韘神秘的光环渐渐消失,且原先功用逐渐弱化,演变为装饰品。此外,古人还认为佩韘表示佩戴者有决断事物的能力,具有身分和能力之象徵。

戰國 青黃玉龍形珮

L17cm

TWD 300,000-450,000 USD 10,000-15,000 HKD 78,900-118,400

青黄玉质,布有淡米黄色沁斑,色泽古朴,沉稳庄重。珮呈扁体状,雕琢 S 形龙形,龙回首翘鼻开颚,双叉尾卷曲上扬,前后足及胸、尾鳍作弯钩状。龙身满布卧蚕纹以示龙鳞,转折处雕一简化凤首,凤喙弯曲、羽冠长直,背中央钻一孔,可供悬佩。整器造型灵巧,线条流畅,刻工精细,其器表以阴线琢出龙首、足部纹饰及周边轮廓线,龙凤同体的风格,为战国时期工艺成熟之玉雕作品。

春秋 / 戰國 白玉雲紋龍珮

L6cm

TWD 200,000-280,000 USD 6,700-9,300 HKD 52,600-73,700

白玉质,半透明,因受沁表面带有深浅不一土黄色沁斑,沁色自然华美。扁平状,龙身卷曲呈 C 字形,龙首琢刻简练,首部中央有一不封闭圆孔,嘴微张,耳后飘,背钻繫绳圆孔,长尾折弯后收。龙体边缘刻饰轮廓线,其内双面阴线刻云纹,线条匀称流畅,刀法俐落。整器採用镂雕、单阴线雕琢等手法,线条生动,纹饰细密繁缛,轮廓造型刚劲俐落,边角线规矩见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戰國 白玉咬尾龍

D4.5cm

TWD 120,000-180,000 USD 4,000-6,000 HKD 31,600-47,400

白玉质,满布土沁灰白钙化及赭色沁斑。龙首正视,衔尾弯曲如环,猫形耳,眼圆微凸,眼角稍长。龙身以阴刻细线刻划竹节纹,意为龙鳞,尾部琢出细纹,背面光素。足部肌肉隆起,搭于尾端,结实有力。有别于一般平面造型之龙形珮饰,本件咬尾龙设计巧妙,层次丰富,张合有力,表现出高超的审美情趣,实属珍稀上品。

商 白玉豬龍

L3.6cm

TWD 200,000-300,000 USD 6,700-10,000 HKD 52,600-78,900

白玉质,局部钙化,色泽古朴淳美,温润匀淨。猪龙呈卷体,方形头,兽首平视,双耳耸立,臣字状目,鼻部微凸,张口露齿。身侧以阴刻线饰勾云纹,腹、背部饰多层菱形纹,造型雄浑厚实,粗犷可爱,气韵古意盎然。

玉猪龙又名玉兽玦,被认为是龙最早的雏形。在远古先民的日常生活中,人与猪的关系非常密切,从人类用猪创造出「家」字,即是「屋顶下有豕」的文字,亦可看出先民的生活与猪的紧密性。猪既代表财富,又显示勇猛,遂逐渐成为人们的崇拜物,也自然而然成为先民通灵之物和权力的象徵,并逐渐由猪的形象演变成猪首龙身的形象,创造出中华龙的雏形。

商 白玉蜷尾龍

L2.6cm

TWD 200,000-300,000 USD 6,700-10,000 HKD 52,600-78,900

白玉质,局部褐色沁,温润典雅。龙呈蜷曲状,龙首方扁微昂,口微张,双角呈 C 字形,平贴于头顶。双眼及鼻以阴线刻划,龙身以双刀阴刻技法饰简化卷云纹以示龙鳞,线条琢刻流畅锐利,整体姿态灵巧,造型特殊。

在商代,龙的形象予人强烈的神祕感和狞厉之美,显示出龙超越神的权威。因此在器物的龙纹装饰较史前更精美,由简单质朴趋向繁複华美,常见于青铜器、玉器、骨角器的装饰中,反映商代对龙的艺术诠释。

戰國 龍紋組玉珮 九件一組

L2-9.2cm

TWD 300,000-400,000 USD 10,000-13,300 HKD 78,900-105,300

本组玉珮局部钙化呈灰白色。整套形状各异,搭配协调,用料讲究,琢製细腻。玉璜饰谷纹,两端各钻两孔;玉璧素面,为青绿色与黄棕色质,轻薄小巧;玉龙身躯灵巧,饰谷纹,尾部分岔,吻部一圆孔,背部钻一小圆孔;龙形玉珮雕两正面龙首相背,身躯相连成方形。整组玉珮色泽沉稳,型制规整,古朴精緻。

大型组玉珮为西周首创,是由多件玉器串连组成悬于身上的珮饰玉。其主体多以璜、牌形饰、管、珠等串连而成,间配以它种小件玉饰。《毛诗.郑风.女曰鸡鸣》最早记载组玉佩的组合方式,「知子之来,杂佩以赠之」。《毛传》云:「杂佩者,珩、璜、据、冲牙之类」。其社会地位越高,所佩戴的组玉珮串饰愈複杂愈长,製作愈精巧。此种现象和贵族间所标榜的步态有关,戴上长长的组玉珮不便疾行,贵族们则步履徐缓,反衬其高贵身分之矜庄。据《礼记.经解》记载,佩戴组玉珮时「步行则有环骊之声」。然在获得审美效果同时,佩者亦听到玉珮间因轻轻撞击而发出的悦耳玉振之声,使得身分标志与愉悦感官相映成趣。

戰國早期 組玉珮 五件一組

L1-8.7cm

TWD 100,000-150,000 USD 3,300-5,000 HKD 26,300-39,500

本组玉珮以龙形珮为主,玛瑙环、琉璃勒为辅,色泽鲜豔丰富。龙呈片体状,光素无纹,一面下端有切割线痕,表面抛光细緻,碾琢整齐。龙仰首,身躯拱曲,上颚唇吻部位与上翘卷尾呈 S 形,并以轮廓线表现平吻,凸眼,独角,短鬚,方足,扭身及卷尾姿态。整套组玉珮丰富精緻,典雅大方。

这组玉珮是由不同的玉件串联组成的整套装饰物,通常可佩戴于人的颈项、胸前、肩部或腰间,在礼仪等级制度体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君臣贵贱、尊卑等级等都可透过组玉珮的不同形式来表现,对维护和巩固阶级统治秩序,发挥很大的作用。

東漢 黃玉剛卯

L2.6cm

銘文:正月剛卯 靈殳四方 赤青白黃 四色是當

帝令祝融 以教夔龍 庶疫剛癉 莫我敢當

TWD 250,000-320,000 USD 8,300-10,700 HKD 65,800-84,200

黄玉质,温润细腻,色泽饱满柔和,带有赭斑沁色。长方柱体,上下大小一致,中心贯穿,供穿繫佩带。外壁四面各阴刻两行铭文,文曰:「正月刚卯,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庶疫刚瘅,莫我敢当。」可作驱凶闢邪、祈求福祉的殳书韵语,富有金石韵味。

刚卯又名射魃、大坚,是汉代流行的吉祥佩饰之一。玉刚卯、玉翁仲、玉司南为东汉辟邪三宝。其所刻字体为「殳书」,在《说文序》裡被列为秦书八体之一,介于篆隶之间。由于主要用在兵器铭文之上,乞求神灵保佑,避除不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