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上海地区行政建置分界与河流分布

 国民一员 2019-05-05

行政建置分界与河流分布,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实际息息相关。

    《尚书·禹贡》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禹贡》全书1193字,以自然地理实体(山脉、河流等)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9个区(即“九州”)。其开头即曰:“禹别九州,随山浚川。”意思是说,大禹划分九州土地的疆界,是以高山大河为界域。

    以高山大河为区域界线的划分方法,在我国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如山东、山西是以太行山为界;河南、河北是以黄河为界。上海地区古代没有大山,只有大小密布的河流,所以划分时只能以河为界,并且大河为大界,小河为小界。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很多历史河流已经无影无踪。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古代行政建置的分界线,来推断历史河流的分布情况。

吴淞江为古代上海地区最大的河流,理所当然成为最大分界线。比如唐天宝十年(751)置华亭县时,就是以吴淞江为界:南面为华亭县,北面为昆山县。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里(直到清代),南北两面分别多次析县,也是以此为界的。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也是现在上海地区最大的河流,浦东和浦西,就是以它为界的。那么它过去的状况如何呢?南宋时期,华亭县的长人乡和高昌乡(这两个乡的名称和范围,一直延用到清代),覆盖了高桥镇以南、老护塘以西的整个浦东新区和上海老城厢。也就是说,它们是跨越黄浦江两边的。由此可以看出,当年的黄浦还是一条不大的河流,甚至连做乡界的资格都没有。

现在的高桥界浜只是条小河。但据史料记载,它上千年来,曾经经历五个朝代、作为七个县的分界之浜,可见古代的界浜一定很大。高桥地区南宋时属于嘉定县依仁乡第八都。其中又以清浦港为界,分为东八都和西八都。清浦港后来变为“小浜”,现在变为马路。但从其曾经作为两个八都分界来看,它当年应该也是条大河。更有意思的是,在康熙《嘉定县志》全境图上,高桥隔江的浦西,有一小块地方还标着“八都”。说明现在黄浦江的位置,原来是高桥八都的陆地。也就是说,设置“八都”时,高桥西面的黄浦江还没影子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