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隽超丨国家图书馆藏潘有为致黄易十六札系年

 慧然 2019-05-05

国家图书馆藏潘有为致黄易十六札系年

许隽超

许隽超,男,1969年生,哈尔滨人。博士。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古籍整理与研究。

摘要:黄易为乾嘉金石大家,潘有为亦当时的书画名家。国家图书馆藏稿本《黄小松友朋书札》,共十三册,其中有潘有为致黄易札十六通,从乾隆四十一年至五十七年,时间跨度颇长。这些第一手资料,对于深入研究黄易生平仕履,探讨其金石、书画、篆刻成就,提供了鲜活的日常生活场景。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  潘有为  黄易  书札系年

乾嘉金石、书画大家黄易(1744~1802)的生平交游,早已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其中,《故宫藏黄易尺牍研究·手迹》,《故宫藏黄易尺牍研究·考释》二书[i],内容丰富,考订细致,嘉惠学林。国家图书馆藏稿本《黄小松友朋书札》,乃黄易将平生师友来札,汇订成十三册,是研究黄易生平、学术的重要史料。书札开面自题“《古欢》第三册”、“《古欢》第七册”等,盖取《玉台新咏》“梦想见容辉,良人唯古欢”之意,黄易平居之缜密细致,亦于此可见。《黄小松友朋书札》中,有潘有为致黄易书札十六通,谈艺论文,语言生动诙谐,极为宝贵。兹参以相关史料,勉力系年,就教于学界同仁。限于篇幅,本文以考订撰札时间为主,不过多引申,以避枝蔓。排序依撰札时间先后。

(其一)无轩先生入京,得接手示及宝书,名贵不可言说。顽石烦铁笔,兼勒印跋一则,奖借有加,叨增惶汗!妄托神交邀青睐,恐有过当耳。向从无轩口述,稔悉先生古雅绝伦,非今所宜有,而即以无轩所友卜之,相念可知也。札内谦称,未免已堕流俗,宜珍赵。屡惜宝翰,不忍舍去,奈何奈何!此候文安,相期渊宥,不尽欲言。同学弟潘有为,顿首小松先生足下。三月廿二日。

札载《黄小松友朋书札》第三册。按,潘有为(1744~1821),字卓臣,号毅堂,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乾隆三十五年顺天乡试举人,三十七年中正榜,官内阁中书,校书四库馆。著有《南雪巢诗钞》。潘有为与黄易交,陈焯(无轩)实为之介,黄易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入京,二人始觌面。翁方纲《复初斋集外诗》卷十,有《送陈无轩之保定,兼寄黄小松》诗,乾隆四十一年八九月间作。潘有为此札,或作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三月二十二日。郑制锦去年俸满保题,升任直隶南宫令,黄易乃其幕友。

(其二)顷与芝山自厂肆归,得接手翰,兼惠金石种种,灯下展阅,精美莫状,喜慰何俟鄙言!第屡承厚爱,图报之意,未能免俗,觉胸中常有宿物,只管不好过去耳。石经一册,敝师覃溪先生跋尾精而详,副页十数幅,挥之殆尽。念生平奇遇,当嘱芝山于行笈中加倍珍重,雅意已理会得,毋劳致嘱也。《裴岑碑》,经面达荭谷先生,馀石印俱分致讫。铁刀收到,谢谢!欢宴未终,离情接踵,灯影眩目,芝山复在座右,欲言百未申一,容续布。特候日祺,不宣。弟有为顿首九先生足下。外附《石鼓》《云麾》《王母宫颂》,乞检收。

《秋影庵图》,现在兰公前辈处奉题,当赶赴芝山带寄也。湘管斋主人,想随沈观察办差去,匆匆不及另札,晤时希道意,千万千万。芝山宝墨斋印,顷得佳石,以新易旧云云。孔庙汉隶二碑,已用六金购得矣,并谢费心。又及。九月初一夜。

札载《黄小松友朋书札》第十三册,杨国栋先生系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九月初一日[ii],是。按,黄易是年两次入都,首次为八月抵京就选,当月二十三日即返郑制锦幕。去年十一月,郑制锦调直隶省会清苑令。札中提及之师友,有宋葆淳(芝山)、翁方纲(覃溪)、孔继涵(荭谷)、潘庭筠(兰公)、陈焯(湘管斋主人)、沈鸣皋(沈观察)等。

(其三)顷闻明日即带领引见,非乾清宫,则养心殿也,大喜大喜。银鼠风毛皮袍,一新一旧,即烦尊使带缴,敝之无憾,何必计两色也,来札殆未能免俗耳。有为顿首秋庵先生左右。

札载《黄小松友朋书札》第十三册,应作于乾隆四十二年十、十一月间。按,乾隆四十二年九月二十四日,内阁奉上谕:“据(河东河道总督)姚立德奏,河工効力人员,现在人数无多,不敷委用。请拣发通判二员,从六品二员,正八品二员,正九、从九品二十员,以资差委等语。著照所请,派英廉、蔡新、迈拉逊瑚、世泰、胡季堂,会同该部,于候补、候选人员内,照例拣选,引见发往。钦此。”[iii]黄易十月再入都,以候选从九品引见,盘桓月馀赴济宁。

黄易在都时,多预文酒之会,与名公巨卿讲论金石书画。如翁方纲《复初斋集外诗》卷十二有《鱼门、荭谷、小松、毅堂枉过,评帖竟日,题小松所携释无隐说经诗画卷》诗;翁方纲《复初斋诗集》卷十六有《小松濒行,同毅堂见过,因过伯思户部斋,观所藏宋拓多宝塔感应碑,得松字二首》诗。潘有为《南雪巢诗钞》有《送黄小松之官东河,同得松字二首》诗,其一:“日下相将缟袂逢,初冬行色照芙蓉。长河气溢吞雄辩,泰岱云兴荡逸胸。六法异能黄接董,八分奇构蔡兼钟。宣南坊底论书画,丈室森然万壑松。”其二:“平生观海诧奇踪,借问寻源路孰从?掾史载征怀阮籍,故人一饭得芳容。壶尊巾帢缘须结,灯火舟车梦转重。何必郭髯金石史,思君长许对谈松。”皆是时作。

(其四)今晨捧接手翰,远承关爱,怵怵不去于怀。而金石之缘,屡叨嘉贶,目睫若不暇给。先生厚我,则报称愈难可知也,惭谢惭谢!付到手札,朝晡即分致讫,此时俱未奉有回书,明晨当遣力走索,奈何!

颜真卿书廿七字,结构精严,炯炯宝光夺目,珍意奚取百琲!第此必无副本,受之增不安也。册首十五字,笔力亦遒劲可喜,是否中郎书,何必介意?且俟暇日详考。日前献之寄存一项,约廿金,谨候札至,为转付可耳。《韩敕碑》阙字处,经裁截填补,惜不能精拓,仍不能满意,希假期为觅便补寄,惶惧惶惧!严冬冒风雪,途次诸惟调摄。春风努力,到济望锡玉音为念。临颖依依,有为顿首秋庵先生文侍。腊月三夜,灯下呵冻匆匆。

敝本家兰公前辈有札来,道及足下亟须校官碑,嘱为为转致。渠处已告尽了,可知金石亦时尚也,呵呵!兹将阴、额全付寄上,望察收为嘱。舍弟属笔问安。述堂舍人,均此致意。又泐。兰泉前辈、覃溪夫子均有札,乞检收。四日饭后又及。兰公前辈今晨遣人索得回书,并呈阅。朱、余俱无札也。

札载《黄小松友朋书札》第十三册,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三日(1778年1月1日)作,黄易本年腊底抵济宁。札中提及之师友,有钱坫(献之)、潘庭筠(兰公前辈)、李威(述堂)、王昶(兰泉前辈)、翁方纲(覃溪夫子)、朱筠(朱)、余集(余)等。札中云“金石亦时尚”,可窥见士人之为学趋向,乃当时学术生态之真实写照。

(其五)握别倏忽冬春,相念无已,两接翰教,稔悉德履安和,可胜欣慰!喜闻投辖帅府,暇复娱情金石,韵事添增。遥想知遇之隆,芳馨未艾,相期嗣我好音,旦暮延竚而已。承惠郭云砖拓,珍玩不已。又劳代镌石印两枚,谨谢谨谢!为别后多不如意事,薄技料必不售,颇能洒然,弗复介意,第惭难为知己引慰耳。

《西清古鉴》,遍觅书肆无有。武英殿向有官书发售,昨诣求之,亦告罄。来札须之甚亟,枨触不可言状,奈何奈何!只合缓期商之耳。春波双鲤,浩淼靡涯,何由解吾饥渴?匆匆草此,问请迩祺,临颖洄溯。学弟有为,顿首秋庵先生文侍。四月三日。晚谦谨璧,谢罪谢罪!

札载《黄小松友朋书札》第五册,据开篇“握别倏忽冬春”句,知乾隆四十三年(1778)四月三日作。按,聘佐杂属吏为幕友,乃历任河督之惯例。时浙江仁和人姚立德为东河总督,潘有为札云“喜闻投辖帅府”,即指黄易已入姚立德幕。黄易“乔木世臣”印,边跋:“宋元人好作连边朱文,丁丈敬身亦喜为之。乾隆戊戌正月,黄易仿其意。”即甫抵济宁,为幕主姚立德治。[iv]黄易还为幕主治“姚立德字次功号小坡之图书”印,边题:“乾隆四十三年清和月,属吏黄易谨刻于济宁节署之平治山堂”。虽有意强调了自己的官员(属吏)身份,但只有幕友方可栖宿河督官署内。

(其六)前月廿六日,得接来翰,敬悉一切。承寄到《武荣碑》,上月即具札奉谢,兼致南汉《铁塔铭》全付,计大小廿五张,未审曾邀青盼否?昨承寄《兰亭》一纸,亦精美可爱,惜拓手不工,不得其神气也。所寄覃溪师《太白酒楼记》,甚佳,未知能分惠一二否?渴念渴念。

札示新得种种金石,如同梦寐,颇惓怀不置,且妬且喜。或者君之馀,即为我之有也,如何如何!无轩先生,前月尽,由保定来京报满,适患痈,卧病敝庐。现幸十愈八九,将来廿外可望回署也。渠捐项业行凑足,秋冬间作归计,准备春艋苜蓿,供一饱耳。承示急须洋刀,发箧得两持,皆非市中物,宜珍视之,恐续寄不能得其佳者,幸勿被人夺去也。

为新得青田石数枚,其质颇文,屡思倩人捉刀,自晤足下,而观海者难为水矣。百忙中,又增此不情之请,真不自安,第迫于中,不能自禁,幸恕一切,惶汗惶汗!为新得汉铜印六百馀颗,暇当全印,以报君惠耳。顺候佳安!不备。弟有为顿首秋庵九兄先生文侍。六月十三日。

札载《黄小松友朋书札》第五册。按,是册另有陈焯(无轩)致黄易札一通,云“弟于廿四日赴监报满,并办捐事,初三四已拟返保定矣。不料忽患悬痈,卧床至今,大约尚得数日调养,深赖毅堂(潘有为)中翰照拂矣。”尾署“十三日”,知与潘有为此札同日撰。又,“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前因豫省去岁秋收歉薄,本年夏麦又复缺收,闾阎未免拮据,业将江西省后帮之米,截留十万石于(山东)临清水次,令(河南巡抚)郑大进委员接运回豫,以资储备。今据姚立德等奏称,(河南)仪封、考城汛内河堤漫口,其被水灾民,现需抚恤,应用米粮必多,著再江西尾帮漕米截留十万石,与豫省备用’。”[v]与陈焯札中“居停(幕主姚立德)与章运台(章辂),会办截漕于油坊”,若合符节。潘有为、陈焯两札,皆作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六月十三日。本年夏秋,河督姚立德在河南防汛堵筑,黄易以幕友随行,故第七札有“闻足下赴洛”之语也。

(其七)为月馀愁绪万端,笔墨一味偷懒。前敝本家于十三日回任城,札成,遣小力追至彰义门外,竟不及赴,乃托贵居停之东床转寄,未审曾接到否?昨灯下重得手书,似《西清古鉴》尚未收到者,怅念怅念!承惠济宁六碑,及新得二砖拓,精美已极。为于金石一道,梦寐与俱,得淡拓,其宝贵可知也,谨谢谨谢!九顿九顿!闻足下赴洛,洛为金石之薮,百忙中,亦不宜错过,慧心人当许斯言也。倘能沾丐馀波,日夜延竚。

札示欲得《快雪堂帖》,补清秘阁所藏,续得佳本,即当速寄。无轩先生卧病敝斋,今已十愈八九,捐项已完,慰甚。渠有札付寄。另芝山一札,留无轩处已久,兹与芑堂札并缄封。《曹皇后玉印》拓本,芑堂所赠也。为新得泉范一纸,另铜镜铭、古鼎篆、古钱,共五纸并上,不足一哂也。

为所藏秦汉铜印,前后共得八百馀颗,其气味稍涉唐宋以后者,即不入选,以此尚存七百廿馀颗。足下仅以三百颗羡余,或亦轻曈天下士耶!刻下甚忙,稍暇即当印寄。敝斋中长物,颇不敢轻贱也,吾兄能抽暇为我多作数印,则以此报之矣,恶赖恶赖,罪过罪过!许久不晤足下,不觉茅塞,有为顿首秋庵先生文侍。匆匆走笔,不备。芑堂新赠芝山明人尺牍一百馀幅,健羡健羡!又赠我汉铜印两三枚,皆可宝也,便此奉闻。又及。

札载《黄小松友朋书札》第五册。按,是札复提及陈焯病愈及捐项事,与第六札内容衔接,当作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六月下旬。札中提及人物,有姚立德(贵居停)、姚立德婿(贵居停东床)、陈焯(无轩)、宋葆淳(芝山)、张燕昌(芑堂)等。

(其八)午后接读手书,百忙中抽暇作此长札,千里故人,晤对如初,看篆楼中,不曾寂寞也。无轩经于前月尽回保定去,昨得渠札,具道无恙。述堂已决计南归矣,为羁居燕邸,乡思奈何!

付来各札,经转致讫。芑堂有回札,内缄或即《石经》暨金石契,未可知也。覃溪师前有一札,申刻又付一札来,并检交,望察收为嘱。为处所藏汉印,缘印谱之名未定,印格未经付梓,而用印复不得人以代,以此少稽。且为终日鹿鹿,为它人作嫁衣,校对甚忙,不得休息。入秋后,或冀精神稍定耳。转忆去年聚首,时乎不再,赖此片札,以通契阔,枨触何如!造次,尚祈节爱。匆匆灯下,草此问安,瞻恋无已。弟为顿首秋庵先生文侍。闰六月十七夜。(“看篆楼”朱文方印)张芑堂先生所作之章也,逊君数筹矣。将来欲觅径寸之石,而石必青田中之精美者,乃敢奉烦,谅亦首肯也。谨订。

札载《黄小松友朋书札》第五册。按,乾隆四十三年有闰六月,此札作于是年(1778)闰六月十七日,可无疑义,黄易时随河督姚立德防汛河南。札中提及陈焯(无轩)已于六月下旬回保定。李威(述堂)本年成进士,秋移疾归省,其在京四载,主朱筠宅。

(其九)有为与足下别,冬春两易,眠食思深。每接文翰,反复沈吟,燕笑宛如昨日,饥渴之感,复何能忘?去秋以来,辄念足下,思以札慰问兴居。而中州、历下,忽忽两无定踪,笔墨以此疏懒。迭奉手书,非遇病中,即俗缘萦绊,及抽暇将伸纸,少道诚意,而去鸿远矣,自问罪其可绾耶!承惠为金石种种,精美绝伦,《瘗鹤铭》太宝贵,感谢感谢!

春初,舍舅自铜仁郡来就婚,其岳家即南田画史之后,远宦遵化州同,虽荆钗无以具嫁娶,为悉任其劳。其时,兰圃先生来京,匆匆仅一晤,不能少运螳臂,惭悚惭悚!近再接谈,才华蕴藉,风度大佳,诚当代士也,飞腾直上,意在转瞬间。足下所友,即为予友,结订终身交,恐不余许也。

承代镌“看篆楼”一印,尤朴茂,文房上品,譬之升堂入室,芑堂当厕两庑矣。弟粤人,不识括纸,可发一笑也!來示明切,为终在梦梦,幸发纸弍封来,当寄粤购之,想自易易耳。看篆楼所藏秦汉印七百馀,苦无印包,是以迟迟。近日朱砂已得,有同年恒益斋者善制,制成,当得佳本奉寄,兹为略印数印呈上。枕上卧游,君当作道逢曲车想也。

吾家兰垞,几欲成佛,诗画懒应酬,庶常功课,间一为之,特适其性情而已。芝山前月闻其尊人之讣,已西归。董小池亦南行。马香君在京,不予来往。无轩作广文去,芑堂留东昌,闻俱晤面,不具述,馀悉无恙。为暇日多讐官书,败精疲神,瘖痖不复自如,文酒之会日减,诚无以对知己,赧仄奈何!

昨为相好迫挟,代撰《泉谱》,数月来,颇搜罗古泉币、刀布等物。尊藏无所不有,幸沾丐馀光,分惠一二,以佐见闻,更感更感!兹乘羽便,外附洋刀一持,洋巾一幅,椰珠结带一条,扇一柄,秀才人情,略见大意而已。许久患目,灯下草此,问请近安!积时不言,欲言百未申一,弟为顿首,再拜秋庵九兄先生尊前。四月十四夜。

再,闻吾兄补缺商邱,喜慰万状。伯母大人须速迎养,谨嘱谨嘱,千万千万!又,所恳代觅古钱,如汉泉目中所罕见者,幸留神,毋庸赘及。其馀自唐以下,所欠者另单寄阅,痴人作渴,谅之谅之。为又及。

札载《黄小松友朋书札》第五册。据开篇“冬春两易”句,知乾隆四十四年(1779)四月十四日作。黄易时在东河总督幕,已题署河南商邱县管河主簿(正九品)。札中提及人物颇多,计有庄士琳(舍舅)、庄有仪(铜仁知府)、恽格(南田画史)、恽庭森(遵化州同)、兰圃、张燕昌(芑堂)、恒益斋、潘庭筠(兰垞)、宋葆淳(芝山)、宋鉴(芝山尊人)、董洵(小池)、马香君、陈焯(无轩)等。

(其十)半岁不奉德音,饥渴无已,忽接手教,不自觉眉舞色飞也。闻宝眷来济,太夫人精神康健,足下乌私克遂,昔人捧檄而喜,于吾子期之,以手加额,颂祝当何如也!比莅阳谷,较商邱谅增喜色,念念。承远寄《式古堂帖》,是曩所渴欲一见者,得之,百忙中翻阅不去手,珍重可知。《麻姑坛帖》,此拓亦少,可宝之至。古泉十三枚,北宋之景德、天圣不足贵,馀俱精美绝伦。内一种两字,模灭不可辨,其九府圜法也。为撰《泉谱》未成,得此不殊嘉珍,谨谢谨谢!东土搜寻尚易,乞留意,倘续有复命,尤珍感,且跂切不已。

来札述尊藏古钱拓本十二册,在孔荭谷农部处,问予欲一见否?是何异示饥人而故阻之以粒食也,其何怪惄如者转增剧耶?幸设法寄京,为亿万致祷。番禺相国手书蝇头楷,此潭府所珍也,承命为识其尾,旬日踟蹰。苦于讐校纷烦,深夜不得少息,精力疲困,双目几就盲矣。又值天气凝寒,笔砚俱冻,不敢孟浪。请惭留小斋,俟春融勉力完此举,何如?素括纸,吾粤省城无此物,想出于加应,未可知。向见裹程乡茧,多用此,容札嘱弱弟,上紧构办。将来由京转寄,然屈指尚须时日,奈何奈何!

近得无轩手书,知客食于督粮使者杨公幕,未与摄广文篆,为之注念不已。芑堂竟无书来,闻渠抱病初愈,竟未赴秋闱云云。不晤两年,关切岂能言既!统祈努力寒暑,诸惟节重。临颖依切,不宣。弟有为顿首小松先生研右。十一月二日谨冲。

札载《黄小松友朋书札》第四册。据札尾“不晤两年”句,知乾隆四十四年(1779)十一月二日作。札中提及人物,有孔继涵(荭谷)、庄有恭(番禺相国、庄有仪胞兄)、陈焯(无轩)、督粮杨公、张燕昌(芑堂)等。黄易时官山东阳谷县管河主簿(正九品),仍在东河总督袁守侗幕中。

(其十一)秋色清霁,怅念佳安不置。日前,附邮筒寄去候札,内缄碑刻两通,青田石一枚,谅得接收为念。秋榜,无轩、芝山均落孙山,令人咄咄作书空怪事。知己多不售,恒涕泪及之,无轩其尤切也。

石经一册,由覃溪师处递与芝山带致,蓬莱阁韵事,不胜健羡耶!昨偶得《南海神庙碑》一通,即付寄,倘得佳本,再行续致。芝山行色匆匆,附问兴居,临颖依结。秋庵先生文侍。弟有为顿首。九月十四夜。舍弟嘱笔问安。

札载《黄小松友朋书札》第十三册。按,潘有为乾隆四十二年秋始识黄易,宋葆淳(芝山)乾隆四十八年秋中举,其间有乾隆四十四、四十五年两科乡试。第十札作于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二日,言“半岁不奉德音”,则此札当作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九月十四日。

(其十二)春三月得手示,来使具告,回信交全浙馆司阍者,转给当不误。弟正与芝山接谈,偶欲有派赠,亟询使者归期,遣人迫之弗及。次日属奴子侦其下落,而横街及土地庙斜南两馆地皆无有,以此未能报命。芝山彼时亦要发信,无由达也。昨七夕再接手书,具悉安善,欣慰之至。弟自与窥中秘,据案五年,日夜皆有一定章程,精力疲瘁。昔人作《解嘲》云:“半折援之以,全昏请问其。”弟之憔悴,良有过之。

足下以《得石图》长歌相属。此册初在鱼门先生处得观,自忖断无馀隙,完全雅意,即力恳家兰垞兄为补此空,图可以谢乃责也。不料辗转相递,至今尚未归赵,是弟之图谢责,而责转深矣。足下有札向兰垞兄催取,大妙大妙!芝山自去秋由教习馆迁出城,即以弟寓为寓。弟公课忙,居停与阔别无异,至今夏乃能数晨夕。又幸晤晋斋茂才,订金石交,回忆多年校雠之苦,远殊泾渭。止恨吾兄及然圃学博,不得共团栾,为增感耳。

弟本月十一日,有津门之行,归时总在八月。因速报札,其《得石图》册,经谅托芝山代催,封寄足下。候兰垞兄一缄,弟昨往投,未能晤也。来信云寄示永建刻石馀字一纸,细捡无有,想偶忘封入,未可知。然在芝山案头饱观,深惜已漶漫,微欠神采,备一种而已。

古泉币,数年不暇搜罗,今夏大有所获。铜印尚未满千,尊藏能足岳添流,更感。张文敏小楷,玉虹楼已付梓,其墨迹还我看篆楼中,大望大望!武梁祠堂汉画,自足千古,愿沾丐其馀。参商出没,瞻跂多情,顺时珍摄不既。弟潘有为顿首小松先生文侍。七月九夕冲。元青红毛羽缎长褂料一端,今春要奉寄者。顷闻差官系贵相好,就便托致,乞捡收为祷,想当不误也。有为又顿首。

札载《黄小松友朋书札》第七册。按,札云“津门之行”,与第十三札开篇吻合,知此札乾隆四十九年(1784)七月九日作。札中提及的师友,有宋葆淳(芝山)、程晋芳(鱼门)、潘庭筠(兰垞)、赵魏(晋斋)、陈焯(然圃)等。乾隆四十八年九月二十日,黄易升署山东东平州判,次年实授,其平日应仍在署东河总督兰第锡幕。

(其十三)七月望前,告假发津门,恰好重阳回都。晤晋斋、芝山,已有三秋之感,契阔如吾兄,可胜言念耶!再得示,忭慰当不具言也。石拓已收到,谢谢!细审镜文,内有精绝者,宝贵之至。弟收古镜三十馀面,间亦有可观,容抽暇拓寄。芝山以弟寓为寓,榻前悬汉画像六幅,皆奇古可爱,询云武梁祠堂刻石。弟因之札乞,不料竟是郭巨石室象题名,惜已漫漶掩真矣。曩见陈章侯人物,每把玩不释手,近始悟从汉画脱稿,而天分与学力,两造高深,故独臻其妙。倘得一全副淡墨拓本,平生之愿足矣,惟兄惟能慰我饥渴。

弟集铜印千枚,擇其氣味稍差與模糊欠真,不入赏鉴者,割置百馀,以此尚未盈千。必加意拓之,就正有道。《得石图》册子已索还,少顷始得纵观,惜两月辞春明,归时潭谐络绎,精神未定,而使者已迫不及待,止可将原册寄去,留为后日负逋一佳话也。

芝山倩赵君刻汉画,大有趣,惟隶书精彩不出,其过不在刻者,良可惋惜。晋斋六兄十八日有关中之行,欢序未畅,离愁将继,其何以为情!荭谷作古人矣,鱼门先生嗣之,良友萧索增恸,奈何!特此问安,能拨冗乞小画一幅,不异百朋。小松先生吾师。弟有为顿首。九月十四夜冲。

札载《黄小松友朋书札》第七册。札中提及之师友,有赵巍(晋斋、赵君)、宋葆淳(芝山)、孔继涵(荭谷)、程晋芳(鱼门)等。按,孔继涵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1784年1月10日)卒,程晋芳乾隆四十九年(1784)六月二十一日卒,潘有为此札,应作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十四日。

(其十四)昨廿四日接手示,兼承寄赐铜章四十枚,内有精美非常者,顷与芝山细赏,不能去手。古之朋锡,其何能过此,可胜道意耶!《得石图》册,前番就来使专函封致,芝山亦有大字长札,未审何故不得接收?仍乞查示,以慰悬望。

满拟足下荣擢来都,畅叙离悰,今又愆期,空切延竚。匆匆布谢。陈春晖书联一付伴函,特候文祺。临书深念,不宣。弟有为顿首秋庵先生侍史。十月廿五日冲。

札载《黄小松友朋书札》第七册。按,是册又载宋葆淳致黄易札,有“《得石图》都已题满,尚欠毅堂一首”之语,亦乾隆四十九年九月十四日作,即潘有为此札所云“大字长札”。此札与第十四札内容相衔接,当作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十月二十五日。

(其十五)春间,曾托蔡君带致西洋画、挂屡、书信等件,并有青田石乞铁篆,至今未到,颇增疑诧。闻升任东平州司马,庆慰之至。足下精神大于身,咫尺腾达,此其小试耳。汉印捡出一枚奉上,转盼便不合用,仍归我斋,亦佳话也。

《朱龟》《灵台》《谯敏》等碑,宝光炯炯,吾师覃溪先生及诸君子跋尾,亦复绚烂,已无庸续貂矣。留寒斋一昼夜,与芝山细细品评。设想如此等汉人面目,得一见,即万幸矣,颇嫌聚讼无益,先生其许我否?

内弟光远浪游,从何处得相见?此子大为人口弃绝,冬底闻仍到兰河台处抽丰,真不成事体,令人为之怅恨。以其十馀年不归,闲无一事,唐六如印章有“烟花队里醉千场”之句,此其得意笔也。乘便,率勒布贺,兼候近祺,馀容续致。不一。愚弟有为顿首,小松九兄大人如晤。七月廿八日冲。

札载《黄小松友朋书札》第六册。按,影印《黄小松藏汉碑五种》之《汉幽州刺史朱君碑》,冯敏昌题识云:“乾隆乙巳(1785)七月廿八日,安邑宋葆淳、长宁赵希璜、钦州冯敏昌,同观于番禺潘有为京邸寓舍。敏昌记。”潘有为此札,即作于乾隆五十年(1785)七月二十八日。本年六月初三日,黄易升署山东东平州州同(从六品),次年实授后,调署河南卫辉府卫河通判(正六品)。彼时,在致邱学敏札中,黄易言“自就微官,仍依幕下”,知一直在河督兰第锡幕。札中涉及人物,有翁方纲(覃溪先生)、宋葆淳(芝山)、庄光远(内弟)、兰第锡(兰河台)等。蔡君,或为福建漳浦人蔡本俊,蔡新第六子,时以监生充四库馆校对。

(其十六)别足下十馀年矣,梦寐深思,昼夜相接。许方伯从都还,得尊札,曾浼梹榔客贩北者,由京转付一椷,宋四哥到来,未蒙述及,岂此信又属浮沉耶?览手画济宁廨一图寄阅,待留一席见邀,骨肉相爱之情,触绪哽咽。弟因母老多病,决计不复出山,十五年虚度薇垣,宦途参透,亦复了了。惜目下枌榆金石之契,莫過於吾兄,而不获重听旧雨,徒以执笔代喉舌,为增感耳。比晤李弢甫先生,再接文翰,并缄金石及新刻各种,读之不忍释手。询知宦况清苦,幸伯母大人精力康健,觞举融合,克慰颙愿。且盼升迁之信,尤不能去怀也。

弟自归粤后,频年赴闽,经营先君葬地,心剿形瘵,缭悷莫状。偶觅书画及碑帖俱无有,物力尽而眼亦穷,羡足下搜罗翠墨,希有之珍,尽归囊匣,宁不令人生妒?鱼山滞官吏部,芝山返解州,德园大兄归武林,朗斋、晋斋、芑堂、无轩,俱久不得音问;药房解组后,旋即弃世。离群索处,安得好怀,思之惘然而已。

闻尊处亟须天青大呢,兹奉寄一板,约四十尺有零,随意翦用。天青软羽要寄一板,值青黄不接,市中力索无得,所存侦脚不合式,不便上。捡笥中,仅存一套袍,系京酱色,幸哂及之。印谱多年鹿鹿,未暇拓得,屡札需此甚急,谨将案头手披底本专上。另有新购汉印数十枚未补,俟有定本续寄,何如?顷乘羽便特椷,奉候文祺,未竟之言,纸尽不能缕悉。会面料自有期,诸凡节重,不宣。愚弟潘有为,顿首小松先生文侍。弟处搜求古钱,尚乞洪熙、正统、天顺、成化四种,专乞留意。谨及。

札载《黄小松友朋书札》第十二册。札中涉及人物,有许祖京(许方伯)、宋四哥、李秉熺(弢甫)、冯敏昌(鱼山)、宋葆淳(芝山)、潘庭筠(德园)、朱文藻(朗斋)、赵魏(晋斋)、张燕昌(芑堂)、陈焯(无轩)、张锦芳(药房)等。按,潘有为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自都抵里。张锦芳乾隆五十七年闰四月二十日卒。赵希璜《四百三十二峰草堂诗钞》卷十一,有《宋芝山自安邑至》诗,作于乾隆五十八年春,与札中“芝山返解州”句契合。潘有为此札,应作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黄易时官山东运河同知(正五品)。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广东布政使许祖京晋京陛见,翌年三月回任;当年六月再进京祝贺万寿,十一月回任。至五十九年五月回籍终养,许祖京未再入京,其带来黄易致潘有为札,必在乾隆五十五年。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洪亮吉年谱”(15BZW101)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i]《故宫藏黄易尺牍研究·手迹》,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出版社2014年版。《故宫藏黄易尺牍研究·考释》,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出版社2015年版。

[ii]杨国栋,《黄易年谱初编》,济宁,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年3月,第94页。

[iii]载《乾隆朝上谕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档案出版社1992年版,第8册,第772~773页。

[iv]姚立德祖姚三辰,康熙五十二年进士,仕至吏部侍郎。父姚日升,雍正八年进士,仕至刑部主事。姚立德乾隆元年以荫生官主事,此时已官至正二品,祖孙三代服官,故以“乔木世臣”自许。

[v]载《乾隆朝上谕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档案出版社1992年版,第9册,第219页。

注:本文发表于《古籍研究》2018年第2期(凤凰出版社2018年出版),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许隽超老师授权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