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堂到底是怎样的模样?一起来看看吧!

 gs老张 2019-05-05
天津滨海新区的网红图书馆

说起世界上“最美”的图书馆,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那些现代与后现代风格惊艳的打卡圣地,还是巴洛克与洛可可富丽堂皇的图书殿堂?作为曾经的贵族、王室和宗教领袖的私人财产,亦或是国家财富的一部分,曾几何时,那些西方最美的图书馆是一个时代建筑、艺术、雕塑、绘画杰作之集大成。如今,当你拂去岁月的浮尘,你还会惊喜地发现,不论是对于一个宗教,还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这些图书馆的重要性都远远超乎你的想象。在这些最美的图书馆背后,你还能够追溯到一段生动的家族与国家兴衰史。

亚历山大图书馆始建于托勒密一世(约公元前367-前283年),盛于托勒密二世、托勒密三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

在信息传播尚不发达的古代,图书馆是离知识最近的地方,是开启智慧的不二法门。中世纪以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强大的基督教会牢牢地将知识限制在修道院之中,并且将抄书视为一项极少被赋予的特权。公元6世纪时,作为爱尔兰十二使徒之一的圣科伦巴,因为私自抄书被逐出了爱尔兰。不论是宗教团体,还是世俗权力,他们都深知:谁拥有了书本中的知识和智慧,谁就能够在乱世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地方拥有一座相当规模的图书馆,便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影响力,甚至于还可以帮助一个地方成为文化与文明的中心。反之,图书馆的衰落往往也伴随着家族与国家的没落与衰亡。

富丽堂皇的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欧洲许多中世纪贵族都拥有私人图书馆,他们利用手中的大量财富去网罗各类书籍,并将他们的图书馆打造成那个时代建筑艺术的典范。欧洲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哈布斯堡家族,该家族的第一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即弗雷德里克三世,在他所有的书上都留下了“AEIOU”的标记,这是“奥地利的命运就是统治世界”这句话的首字母缩写。他们很早便深刻地认识到:唯有知识才能够帮助他们实现家族的野心。基于这样的愿景,1575年,布洛修斯出任帝国第一任图书馆馆长,将庞大的馆藏组织起来。查理六世时期,摆脱了土耳其人威胁的哈布斯堡王朝迎来全盛时期,一座新的图书馆建筑建成,并向所有人开放,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在图书馆的壁画上,如今依然可以看到画有皇帝本人的寓言:查理六世希望将自己作为艺术和文明守护者的形象永远留存下去,甚至比他的帝国更为久远。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内景。书籍被放在有两层楼高的书架上。借助一组摇摇晃晃的折梯和细长的斜可以到达顶层的书架。隐蔽的暗门将通往上一层的楼梯隐藏了起来。

对于那些极富洞见的基督教代表人物,同样深知书籍之于宗教的意义。圣本笃修会的创始人“努西亚的圣本笃”将读书写入了会规,要求所有的修士为了信仰和健康,必须阅读圣言经典,并且写下自己的心得。对于本笃会修士而言,“一个没有图书馆的修道院就如同一个没有武器的堡垒”。在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的修道院中,都设有图书馆和专门的缮写室,比如创立于1074年的阿德蒙特本笃修道院。几百年间,这里产生了一大批博学的修道院长,他们的注释和评论将这里图书馆的声誉传遍奥地利,也让阿德蒙特修道院成为18世纪奥地利最有影响的宗教机构之一。这座作为巴洛克风格典范的图书馆,在雕塑、绘画、木作等所有的细节中,都暗藏着歌颂知识与智慧,唤起信仰与启蒙的隐喻。

阿德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修道院图书馆,也是奥地利和德国巴洛克时期最富有、最奢华的图书馆之一。

14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开始兴起。1447年,尼古拉斯五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位教皇。在他之前,大多数教皇并不重视读书,图书往往只是教皇私人收藏的一部分。尼古拉斯五世是一个博学的藏书家,文艺复兴的思潮深刻影响了他,让他决心让意大利重新成为欧洲伟大的智识中心。他派遣使臣前往德意志、丹麦、希腊,去购买他们所能获得的所有手写本,并且还雇佣翻译和抄写员去各处的修道院誊抄古籍。最终,梵蒂冈图书馆的声誉在教皇利奥十世,也即乔瓦尼·德·美第奇的任期达到顶峰。美第奇家族是文艺复兴最慷慨的赞助人,利奥十世作为一名人文主义者和希腊文学爱好者,他扩大了图书馆,并建立了希腊学院。但后来,随着1527年查理五世的帝国军团进犯罗马,梵蒂冈图书馆遭受了灭顶之灾,因此也宣告了梵蒂冈文艺复兴的结束。

梵蒂冈图书馆的大阅览室

即便是对于一些小国寡民的国家,也曾凭借图书馆实现了“逆袭”。1775年,魏玛公国年轻的卡尔·奥古斯特公爵邀请26岁的歌德访问魏玛,并且任命他为“绿色城堡”图书馆(安娜·阿玛利亚公爵夫人图书馆)馆长。歌德是德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存在让德国文学一跃成为比肩英、法、意的世界一流,也消除了德国人文化上的自卑,建立了民族的自信和认同感。歌德在魏玛度过了大半生,他用科学的方法重新组织了图书馆,并在公爵的支持下,将馆藏数量从5000册增加到132000册,使其成为德国最大的图书馆之一。仰赖于图书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以及自由开放的文化艺术氛围,歌德完成了史诗级巨著《浮士德》,同时也由于他和席勒等大家的影响力,四方的仰慕者纷至沓来,使魏玛一时之间成为德国的智识中心。

安娜·阿玛利亚公爵夫人图书馆的阅览室

对于美洲新大陆而言,图书馆同样是让这里成为文化智识中心的前站。19世纪,纽约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但是一直以来文化机构的发展并没有跟上其经济增长的步伐,虽然不乏有个人和大学零零星星地创办图书馆和研究中心,但毕竟只对少部分开放。直到1886年,纽约前州长和总统候选人塞缪尔·蒂尔登将一大笔财富留给了蒂尔登基金会,才真正迎来了转机。不久,基金会与之前只供上流阶层使用的阿斯特和雷诺克斯图书馆以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名义合并。1901年,纽约公共图书馆运营着39个分馆;1911年,纽约最宏伟的标志性建筑——纽约公共图书馆总馆建成。作为一个开端,它彰显了美国这样一个移民社会,让每一个人平等、便利地接受文化的决心。纽约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异常丰富,他们的视野摆脱了所有的学术制约,爱德华·戈里馆长曾于1957年说:“我们服务于那些很可能是未来天才的奇怪读者。”正是因为如此的兼容并包,才缔造了今日美国发达的科技与人文社会。

纽约公共图书馆“之于纽约就如同教堂之于中世纪的城市”,当时的一位记者如是说。

同样,沙皇俄国之所以能够在18世纪成为欧洲第一帝国,离不开一位集智识、眼界、胆魄于一身的统治者——叶卡捷琳娜二世。1795年,这位俄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受到来自法国的教育观念的触动,决定修建一座帝国图书馆,以“把教育的启示带给她的俄罗斯臣民”。这位女沙皇买下了伏尔泰这位重要思想家和哲学家的私人图书馆,并且通过在她之后的几位沙皇的不断购买,这座图书馆拥有了16世纪三分之二斯拉夫文字出版的书,还有关于俄国和东正教起源的最为全面的档案资料,可以说珍藏了一个伟大帝国与民族的所有记忆。当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行政拨款的大幅减少让这里的馆藏变得平庸与过时,虽然至今它依然是世界上五大图书馆之一,但她的命运正如同俄罗斯一样,再也无法回到从前的巅峰。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拥有伏尔泰的私人图书馆(6,814 件作品),这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在这位哲学家去世后购买的。

除此之外,一些图书馆的诞生还有着十分离奇的故事,甚至带上了宗教的神秘色彩,比如葡萄牙的马夫拉皇家图书馆。作为马夫拉宫重要的一部分,当这座图书馆兴建的时候,葡萄牙帝国已经开始走向衰落,从巴西进口黄金的减缓对于若昂五世庞大宫殿的修建计划尤为不利,但依然没有撼动国王打造欧洲最大的图书馆的雄心壮志。因为国王曾经许诺,如果他的妻子能为他生下王位继承人,那么他就修建一座修道院,也即后来的马夫拉宫,以此感恩上天的慷慨。也有人说这其实是阿诺比多斯兄弟方济各会杜撰了这个颇有教化意味的故事。然而,图书馆的庞大开支与其少得可怜的藏书之间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名不副实的虚荣或许也注定了葡萄牙此后的没落。

马夫拉皇家图书馆大厅一角。由 5000 块大理石组成的地板让人一瞥装饰的奢华,正如它最初设想的那样。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在《通天塔图书馆》中曾经有一句话:“图书馆是无限的,但又是周而复始的”。纵观这些最为最美的图书馆,它们的兴起往往都源于一个眼界卓绝的统治者,它们的出现、兴盛和衰败又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反观国内,这些年来,无论是由政府主导,还是由个人发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一大批图书馆,它们或以丰富的馆藏独占鳌头,或以匠心独具的设计爆红网络。曾经在西方历史上发生的一幕幕似乎在重演,但不论如何,我们依然希望,图书馆能够真正成为人们追求知识与智慧的圣地,而不是用来博取眼球的网红“景点”。当一个国家和民族沉下心来,满怀对智识的渴求时,伟大的复兴之日还会远么?

- 版权信息 -

原创:少侠

本文转载自《三联·中读》听书栏目(略有删减)

图片来自《世界上最美最美的图书馆》

《世界上最美最美的图书馆》

作 者:纪尧姆·德·洛比耶 摄 雅克·博塞 著

译者:任疆(少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