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疹瘙痒反复发作,中医自有妙招!

 医门棒喝 2019-05-05

湿疹是一类常见的外科皮肤病。病发时伴有剧烈的瘙痒症状,让患者坐立不安,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心情也因此受到打击。

湿疹的主要特点是皮肤瘙痒,红斑,水泡,皮损,抓后流黄水、糜烂,结痂等,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以四肢最为常见,严重者遍布全身,易反复发作。

湿疹按西医的解释很复杂,治疗上以外用膏药基多,或打一些抗生素,往往只是治标不治本,久治不愈,让患者每次都是带着希望而去,失望而归。

湿疹真的有那么难治吗?笔者认为不然,湿疹顾名思义,跟“湿”脱离不了干系。而湿之由来则源于脾胃,中医认为脾胃湿寒或湿热是湿疹发生的主要原因因脾主运化,通水道,脾又主四肢,当脾胃湿寒或湿热,脾阳衰弱之时,运化无权,水道不通,水湿易流溢于四肢末节而病湿疹,故湿疹最常见的是双手,双脚的末端。任何的外用药都只是治标,只能暂时缓解瘙痒,并不能断根。调理脾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湿疹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不超生!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可谓是人体的充电宝,加油站,没有它提供持续不断的能量,生命就不能长久。脾阳一旦衰弱,气血生化无源,便没有足够的气血可以温养四末,脾虚生湿,水邪易犯,手脚容易冰凉,湿疹也就容易发生。

脾胃湿寒由来

多因饮食寒凉造成的。阳贵阴贱,阳主阴从。脾主消磨,主运化,都需要靠那点阳气、热量来温煦腐化水谷的。我们烧饭时如果火力不够旺,米饭就不容易煮熟,一样的道理。人喝进身体的水正常情况下是先通过脾阳运化,蒸水化气,上输于肺,再通过肺通调水道,输布到全身,而下输膀胱,变成尿液,或通过发汗排出体外。脾阳不足,不能完全腐化谷物,不能化水成气,水湿泛滥,夹杂渣滓,直走二肠,大便就容易完谷不化、黏稠,不成型。

脾胃湿热由来

多因饮酒过度造成的。酒性容易生湿、生热。常年饮酒之人,就容易犯湿热之病。身体瘦弱之人也容易生湿热,其源于脾胃湿寒,肝脾不升,因肝藏血,血中藏温气,当肝气不升,肝风内动而生风燥,就容易郁而生下热,湿热交蒸,这类患者常会出现阴囊潮湿,阴部湿痒,白带黄腻、臭恶等病症。此湿热,热是标,寒是本一切以苦寒药清热祛湿治之皆是庸工所作,败人脾胃,害人不浅。

典型案例

马某,男,13岁,湿疹病发比较严重已经三年有余,主要病发部位在于双脚底,出现裂痕,脱皮,角质增厚,水肿,奇痒无比,裂痕处明显疼痛,右手掌也出现一块硬币大的疹块。据其母亲描述孩子比较乖巧、懂事,也很坚强,平时痒了只是自己抓来抓去,也不哭闹。疼在儿子,痛在妈妈,作为母亲的她心里特别难受。到处求医,每次去医院都开些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硅霜外用药,也打过激素,但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好一段时间又复发了。真的是身心疲惫啊!也许是缘分的原因,后来在网络上找到我,详细询问后才得知小孩长期喝酸奶,多时一天两三包,酸奶性寒,喝多了不仅没被吸收,反而损伤脾阳,脾阳败则不能很好地运化水湿,最终才导致湿疹的发生。(天天一瓶奶,强壮中国人,简直就是扯淡的广告语,欺骗了无数的中国人!)知其源,治其本,湿疹就容易药到病除!用药思路以温养脾胃,行气活血,化湿利水六剂药后,其母反馈水肿消失,痒也减轻了大半,吃完十剂药后基本已好了百分之八九十,裂痕收缩,新皮换旧皮,只是还会轻微痒。

守护好你的脾胃,就是守护好你一生的健康!请添加微信号:huangdidx,参考公众号首篇文章“不生病的秘密—脾胃决定论。”你定有收获!

以下这张图是吃中药前的照片

以下图片为聊天记录以供参考

以下这张图片是吃完六剂中药后的变化

以下三张图片是吃完十剂中药后的变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