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墨家是诸子学说中最有宗教和平民情怀的学说了,但是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潮流中,却也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因为在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中,信仰仍是以伦理为基础而不是宗教。 关于墨子的记载墨家的创始人墨翟,在《史记》中都找不到个人的列传,只有在提到《孟子荀卿列传》的时候提过一句,当时的大环境下,儒家的思想仍然是主流思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忽视。 墨子,做过宋国的大夫,为人节俭,和孔子大约同时或者是之后,现在能够找到资料的,仅有《墨子》这一本传世之作了!其他资料中,针对他的介绍少之又少! 根据相关的史料考证,墨子是山东的滕州人,和孟子的故乡邹城很近,只有四十多公里,墨子长相比较黑,又像是干过苦役的,但是他的名字这个“墨”是指代别的意思。钱穆考证墨是一种刑法,是黥黑,在脸上刻字,身份是别人的家奴。《墨子·备梯》中有过这样的说明: 禽滑厘子 ,事子,墨子 ,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 所以这个“墨”可能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关。顾颉刚在他的《禅让说起源于墨家考》中说,墨子本来就姓墨,是宋代工资目夷的后代,也是贵族,目夷变成了墨夷,墨夷简化为墨子单姓,所以说到了墨子的时候,家里已经很穷了。 墨子的济世思想墨子生卒年份大约为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生活的时代大概输在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比孔子略晚一些,在蒙自之前。他也是诸子百家中唯一一个平民哲学家了,所以他的思想是和平民百姓底层劳动者最为接近的。 在《淮南子·要略》中有这样的记载(下图): 意思大概就是:墨子早年曾和儒家一起学习,接受过孔子的相关学术理论。又因为不喜欢儒家的繁文缛节,穿着儒服做事,又因为厚葬之礼让百姓贫困,于是就舍弃了儒家的礼数,而崇尚夏禹治水的刻苦精神。 《墨子》这一本书由西汉的刘向整理完成,在秦汉以后,墨子和他弟子们的言论都广见于各种的典籍之中,比如《吕氏春秋》、《淮南子》、《战国策》、《列子》、《晏子春秋》等资料中。刘向将这些言论和思想编纂成了七十一篇,目前现存的有五十三篇。 《墨子》涵盖广泛,包含了政治,军事,思想,逻辑、科学等各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墨子针对自己弟子的记载,当然也有可能包括他自己的文章。 梁启超将这一本书分为五类:第一:杂学和墨学思想的提纲论述;第二:兼爱、非攻等墨子的核心思想和理论;第三:墨辩的六篇文章,包含数学,物理学等知识;第四:弟子们记述墨子的生平经历文章;第五:墨家兵法的一套方法; 墨家思想的历史意义而墨家的思想在百家争鸣的开明文化阶段中,还是保有着自己的思想灵魂,也能够留给后人更多启迪。 第一:蕴含的朴实百姓学说 周朝是宗法制社会,对于贵族老说,维护家族团结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周王朝的贵族分封各地,只有保障家族内外的步调一致才能够共同对外,让这个国家顺利运转。所以当时的人非常注重孝悌,礼仪也规范了当时实行孝悌的基本制度和流程。儒家思想就是在周代的礼仪制度中应运而生的。 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生活在底层,对于孝悌方面没有特别急迫的要求,他们的最基本需求是吃穿住行,所以,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更是适用于大家贵族之中,而墨家主要思想则是“兼爱”,不分阶层的爱。 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博爱,爱别人如同爱自己。这样的主张和宗教性的“爱”有着类似之处,墨子的可贵之处是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付诸于实践之中,比如他组织弟子身体力行。很多的下层民众,为了追寻墨子,为了信仰可以不怕吃苦,不怕死。 对于儒家弟子来说,他们都是贵族,根本不需要做普通老百姓做的事情,比如下地干活,所以,儒家的孝悌思想中只是考虑到温情的一面,而不会太多的顾忌到劳动人民之苦。 然而,当时的老百姓毕竟占据很大的一部分比例,他们的生活朴素艰苦,也只有辛苦劳动才能够勉强温饱。所以,墨子是坚决反对厚葬的,尤其是贵族们的穷奢极欲。因为这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浪费,还会加重人民群众的负担,所以,活着的时候相互尊重和关爱即可。而一些有厚葬能力的贵族,一旦厚葬就容易形成攀比之风,让百姓们跟着受苦。 第二:带有浓浓的宗教色彩 在诸子百家中,几乎所有的学说都坚持“无神论”。而墨子却另辟蹊径,相信鬼神存在,而且一鬼神之名奖励好人并惩罚暴虐,这也是吸收了民间口口相传的神鬼理念。 而下层的百姓遇到一定的困难,不可能将希望寄托在官府的身上,而是要祈求神灵的保佑,帮其过度难关。墨子这样的思想并不是故意妖言惑众来迷惑大家,而是需要规劝王公子弟能够惧怕鬼神的威力和报应只说而不敢为非作歹! 第三,首开科学的先河 很多人现在提到墨子,只知道他的文化思想和百家争鸣时期的贡献,但是他的“科学论断”是鲜为人知的。 在墨子的学说中,有六篇是关于很难懂的科学论断,含有光学、力学、逻辑学和圆周数学,甚至是宇宙观等多方面的学术,这对于两千五百多千年的时代来说,似乎是一个奇迹。 墨子兴办教育事业,还抽出一部分时间来研究科学,可以说是非常务实的,就连他的工艺水平都有很高的造诣,在制作守城工具方面,连鲁班都败于其手。 他的思想多为人民大众服务,最适合普通民间的基本社会需求,他建立的组织不仅有效地弥补了官府公共职能的不足,也能够对官府有所制约,但是这些并不适合统治阶级的需求,所以,墨子逐渐默默无闻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