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互补对称式音频功率放大器

 cylye 2019-05-05

 双互补对称式音频功率放大器

前几篇讲述的音频功率放大器都是单电源供电,输出经由耦合电容 隔直通交”送给扬声器,属于OTL电路。这类电路的结构特点是,功率管与耦合电容连接点的直流电位约为电源的一半,扬声器没有直流偏压;这类电路的工作特点是,正半波时,电源经上半区功放管给负载提供能量;负半波时,下半区功放管导通,耦合电容充当电源,把存储的能量释放给扬声器。故大功率输出时,要求耦合电容的容量要足够大,否则就不能满足功率输出,波形削顶失真。

 

目前,音频功率放大器常采用全对称式OCL功率放大电路,该电路除了采用复合管、温度补偿等措施外,还把OCL电路里的差分输入、激励放大与功率放大三级电路都设计成互补对称。正半波时,上位功率管导通、下位功率管截止,系统由正电源给负载提供能量;负半波时,上位功率管截止、下位功率管导通,系统由负电源给负载提供能量。这样,就充分发挥了NPN型和PNP型功放管能够互补工作的优点,让信号从输入到输出均处于推挽放大之中,使电路获得很好的稳定性和保真度,电路图如图1所示。

 双互补对称式音频功率放大器

 

 

双互补对称式音频功率放大器

 

 

 

 

电路中各元器件作用和功能,如1

元器件作用

元件或信号

  

     

IN

信号输入

R1

低通滤波电路

使输入音频信号电压适当衰减

C1

耦合电容

隔直通交

R2

VT1VT3

静态偏置电阻

保证VT1VT3基极电压为零,与C2配合确定高频输入信号转折频率

C2

高频信号

抑制电容

限制输入信号的通频带,让有用的音频信号通过,旁路20kHz以上的信号,抑制输入信号中的高频分量

VT1VT2

R12

上下半区差动放大器

及发射极拖尾电阻

放大后的信号从VT1集电极输出,送到激励级VT5进行反相电压放大

VT3VT4

R11

放大后的信号从VT3集电极输出,送到激励级VT6进行反相电压放大

R5R6

平衡调节

分别串联于相应晶体管发射极,用以调节差动管的差异性造成的不平衡

R7R8

VT5VT6

激励级

对双差动放大器输出的信号进行二级放大,使之动态范围更大,驱动后级电路的能力更强,实现由VT5VT6构成互补对称的差动电流放大

VT8VT10

复合管

更大的电流放大倍数

VT9VT11

VT7

R17R18

UBE倍增电路

消除交越失真,且具有温度补偿作用(VT7需要紧贴散热片安装,利用晶体管的温度效应,补偿功放管的温度特性,使之具有良好的温度适应性)

C4

相位超前补偿电容

1.防止多级放大器晶体管集极电容的移相作用,使输出端信号相位逆转(即破坏正反馈自激条件),避免电路自激

2.在满足电路不自激的前提下,C4的值应尽量小些,以免影响功放的高频响应

C5C6

相位滞后补偿电容

 

1.防止信号相位逆转,配合C4避免电路自激。这两只电容会使输出信号相位滞后(甚至逆转)——这点与C4的超前补偿作用不同

2.电路的瞬态响应速度影响很大。若取值过大,则很容易导致瞬态互调失真,故高保真功放应尽量避免采用滞后补偿,自激问题可通过选用极间电容小的晶体管或者通过超前补偿来解决

L1

滤波电感

滤除超音频信号

R23C9

茹贝尔补偿网络

对扬声器纯电感负载进行相位补偿,克服高频自激

C3

提供交流通路

隔直通交

R13R14

反馈和取样电阻

电压放大倍数

Au=1+R14/R13=34(倍)

 

通常为了降低成本,在音频功率放大器中,前置放大器与功放级使用同组电源,这样就会带来两个弊端:其一,大动态时,功放级的大电流使电源内阻的压降过大,电源电压降低,导致激励级的供电电压不足,动态范围明显变小,功放级获得的驱动电压不足,达不到应有的输出功率,因而大动态时推动大功率音箱就会显得力不从心;第二,大动态时,电源波动产生的干扰信号使激励级的输出信号幅度被调制,从而降低声音的清晰度。

为了克服大动态时工作的两个弊端,本电路在前置放大器与功放级的供电通路中串入二极管VD1VD2隔离,这样就可以明显地改善大动态时的性能。隔离式供电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输出级的瞬间大动态信号电流使电源电压低落时,二极管VD1VD2的反向截止,由于滤波电容C7C8容量较大,短时间内能保证差动放大级的电压不至于跌落,待电容上的电压即将跌落时,输出级的瞬间电流峰值已过,电源电压即可恢复原值,可以立即向C7C8及差动放大级供电。这样,在大动态时差动输入级和激励级的电源电压基本不受影响。

 

制作说明:差分输入级误差小于3%,越小越好(实际上1%也能挑到)。激励级上下半区对管也一样,电压放大级5%就可以了。选β值不是也大越好,100150左右就可以了。另外,线性要好一些,曲线不会太陡。末级有点特殊,因为是电流输出级,一般要在 3A来选,误差5%最好。

 

 

一、直流测试(双电源±15.7V,加在差动输入级和激励级的电压为±15V

1.差动输入级

分区

元件

压降

元件

压降

电流

元件

压降

电流

备注

上半区

R3

2.09V

R5

73.4mV

0. 73mA

R12

14.51V

1.46 mA

R12的电流等于

R3R4电流之和

R4

2.13V

R6

72.8mV

0. 73mA

下半区

R9

2.09V

R7

69.6mV

0. 69mA

R11

14.41V

1.44 mA

R11的电流等于

R9R10电流之和

R10

2.20V

R8

74.9mV

0. 75mA

2.激励级

 

  

压降

电流

C极电位

VT5C极与 VT6C极压差

上半区

R15

1.476V

4.92 mA

VT5

1.169V

等于VT8VT9VT10VT11

4个晶体管发射结压降之和

下半区

R16

1.495V

4.98 mA

VT6

-1.293V

3.功放级

 

  

发射结压降

静态电流

发射结压降

静态电流

上半区

VT8

599mV

2.82mA

VT10

523mV

20mA

下半区

VT9

-614mV

2.85mA

VT11

628mV

20mA

 

二、直流分析

1.差动输入级

电路结构、参数对称。晶体管VT1VT2组成的差动输入级,负责正半波信号的放大,经由VT5激励放大送给复合管,晶体管VT3VT4组成的差动输入级,负责负半波信号的放大,经由VT6激励放大送给复合管。

由于是对称双电源供电,故电阻R2VT1VT3提供基极偏置。这时,VT1VT2的发射极电位为负值,VT3VT4的发射极电位为负值。差动输入级的静态电流由R11R12及电源电压决定。

比如,前文所述测得R12压降约14.5V,电流为1.46 mA。由于VT1VT2特性一致性较好,发射极电阻R5R6的压降大致相等,故二者均分R12的电流。而VT3VT4特性不一致,发射极电阻R7R8的压降不相等,故二者的电流稍有差异。这时,若把R7减小为82Ω,则UR7减小,UEB3增大,基极、集电极相应增大,即可使VT3VT4的静态电流趋于相等(增大R8也可实现之)。所以,R7R8被称为差动放大器的平衡调节电阻。所以,R7R8被称为差动放大器的平衡调节电阻。

 

读者可能会问:为什么要求差动管的静态电流基本相等呢?因为,差动放大器工作时,对管的电流“此消彼涨”,二者之和等于发射极“拖尾”电阻的电流,该电流基本恒定。因此,当差动对管均分该电流时,相对于静态时的基本电流值,差动对管的电流无论正向变化还是负向变化,其量值是相等的!这样,在集电极电阻上形成的变化量正负对称,经激励放大后,保证终端输出波形的上下对称。

 

承接上文,当VT1VT2均分R12的电流时,则R3R4的压降亦相等,即

 

UR3=UR4

UR3= R3*IR12/2=3K×0. 73mA=2.19V

 

提示:电阻R11R12的电流就是差动输入级的静态电流!

 

2.激励级

由于R15VT5发射结串联后与R3并联,所以R3的压降UR3,将对激励管VT5的静态电流产生决定性影响。由1所示,可知

 

UR3=UR5 + UEB5 =R5*IR5 + UEB5

 

UEB5VT5的发射结压降,变化范围较小,硅管约为0.6V。因此,上式可表示为

UR3= R5*IR5+0.6V

 

     由上式可知,当UR3为某一固定值时,R5越大,则IR5越小,反之亦反。

 

比如,前文所述测得UR3=2.09V,则R15电流IR15

IR15=UR3-0.6V /R15=2.09-0.6V /300Ω≈4.97mA

 

该值与1中实测R15压降,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的4.92mA相差无几!

 

同理,R16电流的理论计算与此类似。。。

 

需要说明的是,本电路激励放大级的静态电流稍稍有点大,在输出功率不大时,23 mA即可。比如,就本电路来说,笔者把R15R16更改为560Ω,实测它们的压降约为1.55V,则流过它们的电流约为2.77mA=1.55V/560Ω)。

 

提示:电阻R15R16的电流就是激励放大级的静态电流!

 

3Ube倍增电路

R17R18VT7组成Ube倍增电路,抵消VT8VT11的发射结死区压降,消除交越失真,同时可以很方便地设置输出级的静态电流。

忽略VT7基极电流,则R17R18串联分压,由于R17VT7发射结并联,于是有如下方程成立

UBE7/R17= UAB/(R17+R18)

 

代入参数,解之得

UAB=3 UBE7

 

按理说,这AB两点的电压只有3个发射结压降,并不能完全抵消VT8VT11的发射结死区压降,但考虑到功放管温升后,发射结特性曲线左移,因此,即便较小的UBE对应的基极电流也不容小视,加之温升后β也相应增大,为安全起见,Ube倍增电路设置UAB应适当小一些,以保证功放管安全。

 

提示:笔者为研究需要,实际元件R18=3KR1710K可调电阻。

 

二、交流测试

 

棕色输入波形   蓝色输入波形(下同)

  

1. 1kHz&空载、负载

 

双互补对称式音频功率放大器
1kHz&空载

双互补对称式音频功率放大器
1kHz&负载(扬声器,正负半波均出现失真,负半波尤甚)

 

 

2. 10kHz&空载、负载

 

双互补对称式音频功率放大器

10kHz&空载

 

双互补对称式音频功率放大器

 

10kHz&负载(扬声器)

3.随机测试(负载扬声器)

双互补对称式音频功率放大器

 

Run Away With Me1

 双互补对称式音频功率放大器

 

Run Away With Me2

 

 

 

 双互补对称式音频功率放大器
工作环境(1)


双互补对称式音频功率放大器
工作环境(2)

 

2013-6-18于中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