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

 赵学龙好 2019-05-05

(一)基本概念

l、安全生产

2、安全生产管理

3、生产安全事故

4、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5、一般事故隐患

6、重大事故隐患

7、危险

8、危险源

9、第一类危险源

10、第二类危险源

11、安全

12、安全生产

13、本质安全

14、系统安全

15、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16、企业安全文化

17、设备设施检维修“五定”原则

18、作业许可管理

19、职业危害告知

20、海因里希法则

21、安全生产管理“四不放过”原则

22、安全预评价

23、安全验收评价

24、安全现状评价

25、综合应急预案

26、专项预案

27、现场处置方案

28、职业卫生

29、职业性有害因素

30、职业禁忌

3l、职业健康监护

3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3、健康

34、职业性病损

35、职业病

36、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

37、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C-TWA)

38、最高容许浓度(MAC)

39、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I)

40、超限倍数

41、三项建设

42、三个到位

43、安全管理“三个组织体系”

44、“两票三制”

45、三级安全教育

46、三项岗位人员

47、四个一切

48、四不两直

49、四到位

50、安全标志

51、排土场

52、陡帮开采

53、安全生产标准化

54、安全绩效

55、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

56、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57、小型露天采石场

58、非煤矿山新建项目

59、非煤矿山扩建项目

60、非煤矿山改建项目

61、矿山主体工程

62、矿山安全设施

63、基本安全设施

64、专用安全设施

65丶安全操作规程

(二)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职责

(四)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负责人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五)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

(六)领导者安全承诺

(七)中层管理者安全承诺

(八)员工安全承诺

(九)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培训内容

(十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

(十二)生产经营单位作业人员的一般培训内容

(十三)生产经营单位作业人员三级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十四)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类型

(十五)非煤矿山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 

(十六)非煤矿山企业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应提交资料内容

(十七)外包工程安全协议的主要内容

(十八)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十九)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

(二十)生产经营单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责任

(二十一)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二十二)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二十三)职业病分类

(二十四)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二十五)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二十六)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主要职责

(二十七)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

(二十八)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二十九)安全生产费用 

(三十)安全技术措施

(三十一)机械安全技术措施

(三十二)电器安全技术措施

(三十三)现场作业的通用措施

(三十四)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和报告

(三十五)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

(三十六)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三十七)事故应急管理体系(过程)

(三十八)事故口头报告的主要内容

(三十九)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四十)事故调查报告内容

(四十一)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四十二)事故的间接经济损失

(四十三)生产经营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 

(四十四)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监护职责

(四十五)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

(四十六)非煤矿山领导下井带班管理制度

(四十七)非煤矿山外包工程管理制度

(四十八)露天矿山保存图纸目录

(四十九)地下矿山保存图纸目录

(五十)非煤矿山安全设施设计重大变更范围  

(五十一)非煤矿山禁止使用的设备工艺

正文

  (一)基本概念 

l、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指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

2、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3、生产安全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就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4、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就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5、一般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6、重大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7、危险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一般用风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结合给出,它可分为人、机、环境、管理等四类风险。

8、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9、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10、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

11、安全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

12、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指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

13、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14、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15、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就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创造人的安全环境,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人—机—环境达到最佳统一,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的目的。

16、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为全体员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思想意识、安全作风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安全生产奋斗目标,为保护员工身心安全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舒适的生产主活环境和条件,是企业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的总和,它是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主要包括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

 17、设备设施检维修“五定”原则

定检维修方案、定检维修人员、定安全措施、定检维修质量、定检维修进度。

18、作业许可管理 

企业应对临近高压输电线路作业、危险场所动火作业、有(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爆破作业、封道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作业许可审批手续。作业许可应包含安全风险分析、安全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作业许可实行闭环管理。

19、职业危害告知

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企业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0、海因里希法则

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21、安全生产管理“四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责任人员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22、安全预评价

安全预评价是指在项目建设前,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用以指导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

23、安全验收评价

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通过检查确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 

24、安全现状评价

针针对生产经营活动,工业园区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审查确定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现状评价结论的活动。安全现状评价既适用于对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或一个工业园区的评价,也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产装置或作业场所的评价。

25、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26、专项预案

专项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

27、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28、职业卫生

以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其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29、职业性有害因素

也称职业性危害因素或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30、职业禁忌

指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的侵袭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的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3l、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监护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影响程度,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的发生和发展。包括开展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疗、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

3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需要建立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33、健康

健康指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34、职业性病损

劳动者职业活动过程中接触到职业危害因素而造成健康损害,统称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

35、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或者有害因素等而引起的疾病。

36、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其中,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超限倍数四类。

37、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C-TWA)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38、最高容许浓度(MAC)

最高容许浓度(MAC)是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39、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I)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是指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

40、超限倍数

超限倍数是指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

41、三项建设

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和执法队伍建设。

42、三个到位

思想认识要到位、履行职责要到位、基础工作要到位。

43、安全管理“三个组织体系”

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监督体系、安全责任体系。

44、“两票三制”

两票——工作票、操作票;

三制——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定期试验保养制。

45、三级安全教育

厂(矿)级安全教育、车间(部门)级安全教育、班组级安全教育。

46、三项岗位人员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47、四个一切

安全高于一切、安全重于一切、安全先于一切、安全影响一切。

48、四不两直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检查要求——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

49、四到位

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50、安全标志

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

51、排土场

集中排放矿山剥离和掘进过程中产生的废置表土,岩土、竖硬岩为及其混合物和贫矿等的场所。

52、陡帮开采

加陡露天矿剥岩工作帮坡角(18°以上)所采用的采场要素,工艺方法,技术措施和剥离程序的总称。

53、安全生产标准化

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54、安全绩效

根据生产目标,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55、相关方

与企业的安全绩效相关联或受其影响的团体或个人。

56、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

在地表开挖区通过剥离围岩、表土或砾石,采出供建筑业、工业或加工业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的采矿场及其附属设施。

57、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以平硐、斜井、斜坡道、竖井作为出入口,深入地表以下、采出供建筑业、工业或加工业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的采矿场及其附属设施。

58、小型露天采石场

小型露天采石场是指年采剥总量不超过50万吨、最大开采高度不超过50米的山坡型采石场。

59、非煤矿山新建项目

非煤矿山新建项目是指新设立的非煤矿山建设项目,整合矿山重新进行设计的非煤矿山和露天转地下或地下转露天的建设项目。

60、非煤矿山扩建项目

非煤矿山扩建项目是指矿山因扩大生产规模、《采矿许可证》许可采矿范围发生变化,需要在原生产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项目。

61、非煤矿山改建项目

非煤矿山改建项目是指生产的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许可证》许可的采矿范围虽然没有变化,但安全设施发生重大改变的生产矿山建设项目。

62、矿山主体工程

矿山主体工程是矿山企业为了满足生产工艺流程正常运转,实现矿山正常生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工程。

63、矿山安全设施

矿山安全设施是矿山企业为了预防生产安全事故而设置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和其他技术措施的总称,为矿山生产服务、保证安全生产的保护性设施。它可分为基本安全设施和专用安全设施。

64、基本安全设施

基本安全设施是依附于主体工程而存在,属于主体工程一部分的安全设施,是矿山安全的基本保证。

65、专用安全设施

专用安全设施是指除基本安全设施以外的,以相对独立于主体工程之外的形式而存在,不具备生产功能,专用于安全保护作用的安全设施。

66、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是为保证国家、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物料性质、工艺流程、设备使用要求而制定的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操作程序。

(二)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l、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4、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5、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6、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8、定期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听取工作汇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形成会议纪要。

9、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全面检查,研究分析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0、每年至少组织并参与一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11、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迅速组织抢救,做好善后处理工作,配合调查处理。

12、每年向职工大会或着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安全生产工作和个人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情况。

(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职责 

1、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

3、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4、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5、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6、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7、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四)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负责人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1、 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

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

4、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5、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五)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 

1、必须落实“党政同责”要求,董事长、党组织书记、总经理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承担领导责任。

2、必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职责。

3、必须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 

4、必须落实安全管理力量,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全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安全管理人员。

5、必须落实安全生产报告制度,定期向董事会、业绩考核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并向社会公示。

6、必须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六)领导者安全承诺 

1、提供安全工作的领导力,坚持保守决策,以有形的方式表达对安全的关注;

2、在安全生产上真正投入时间和资源;

3、制定安全发展的战略规划,以推动安全承诺的实施;

4、接受培训,在企业相关的安全事务上具有必要的能力;

5、授权组织的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积极质疑安全问题。

6、安排对安全实践或实施过程的定期审查。

7、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合作。(七)中层管理者安全承诺 

1、清晰界定全体员工的岗位安全责任;

2、确保所有与安全相关的活动均采用了安全的工作方法;

3、确保全体员工充分理解并胜任所承担的工作;

4、鼓励和肯定在安全方面的良好态度,注重从差错中学习和获益;

5、在追求卓越的安全绩效、质疑安全问题方面以身作则;

6、接受培训,在推进和辅导员工改进安全绩效上具有必要的能力;

7、保持和相关方的交流合作,促进组织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八)员工安全承诺

 1、在本职工作上始终采取安全的方法。

2、对任何与安全相关的工作保持质疑的态度;

3、对任何安全异常和事件保持警觉并主动报告;

4、接受培训,在岗位工作中具有改进安全绩效的能力;

5、与管理者和其他员工进行必要的沟通。

(九)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综合安全管理制度

(l)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

(2)安全生产责任制;

(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安全活动日制度);

(4)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5)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

(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7)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

(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9)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10)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II)防灾减灾管理制度;

(12)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

(13)应急管理制度;  

(14)安全奖惩制度;

(15)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16)安全技术审批制度;

(17)安全检查制度。

(18)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2、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2)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

(3)安全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

(4)特种作业及特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5)岗位安全规范。

(6)职业健康检查制度;

(7)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3、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三同时”制度;

(2)定期巡视检查制度;

(3)定期维护检修制度;

(4)定期检测、检验制度;

(5)安全操作规程:

4、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l)安全标志管理制度;

(2)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培训内容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3、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应急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

4、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十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及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

3、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4、应急管理、预案编制以及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十二)生产经营单位作业人员的一般培训内容 

1、本岗位(作业)工作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

2、岗位(作业)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3、用电安全知识;

4、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5、典型事故案例。

(十三)生产经营单位作业人员三级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1、厂(矿)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

(l)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2)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3)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4)有关事故案例:

(5)矿山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防范措施。

2、车间(工段、区、队)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 

(1)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

(2)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3)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4)自救互助,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5)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6)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

(7)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8)有关事故案例。

3、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

(1)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2)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

(3)有关事故案例。

(十四)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类型 【口诀:高危电焊石,冶金煤烟制】1、电工作业

2、焊接与热切割作业

3、高处作业

4、制冷与空调作业

5、煤矿安全作业

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

7、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

8、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

9、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

10、烟花爆竹安全作业

11、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十五)非煤矿山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检查制度、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制定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

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

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5、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6、其他从业人员依照规定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经考试合格;

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8、制定防治职业危害的具体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9、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依法进行安全评价,其安全设施经验收合格;

10、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检测检验;

11、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生产规模较小可以不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并与邻近的矿山救护队或者其他应急救援组织签订救护协议;

12、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其他条件。 

(十六)非煤矿山企业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应提交资料内容 

1、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复印件;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目录清单;

3、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的证明材料;

4、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文件复印件;

5、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复印件;

6、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复印件;

7、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证明材料;因特殊情况不能办理工伤保险的,可以出具办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或者雇主责任保险的证明材料;

8、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验收合格的书面报告。

9、涉及人身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矿山井下特种设备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出具合格的检测检验报告,并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

10、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的文件或者与矿山救护队、其他应急救援组织签订的救护协议;

11、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十七)外包工程安全协议的主要内容 

1、发包单位提出的确保施工安全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

2、承包商制定的确保施工安全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

3、承包商应遵照执行的有关安全文明生产、治安防火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4、发包单位对现场实施奖惩的有关规定。

 5、有关事故报告、调查、统计、责任划分的规定。

6、对承包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考试及办理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应履行的手续等要求。

7、承包商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的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接受安全资质和条件审查。

8、承包商不得擅自将工程转包、分包和反包。

9、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换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关系到施工安全及质量的特殊工种人员。

10、承包商不得使用童工,施工人员不得有承包工程的职业禁忌症。

(十八)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 维护说明等文件及安装技术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6、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十九)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 

1、工程慨况: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2、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 规章、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3、施工计划:包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供应计划。

4、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

6、劳动力计划: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

7、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二十)生产经营单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责任

 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三证”和“一标志”,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本单位安全笪理赶口验收。

2、从业人员做到“三会”:会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会正确维护保养劳动防护用品。

3、用人单位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的劳动防护用品。

(二十一)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按照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对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分类

1、人的因素

(l)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口诀:负心禁健辨】

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指伤、病期等);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

 (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

2、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口诀:设防辐射电声振,火光温度信标运】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电伤害;噪声;振动危害;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Y射线、α粒子、β粒子、中子、质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运动物伤害;明火;高温物质;低温物;信号缺陷;标志缺陷;有害光照(包括直射光、反射光、眩光、频闪效应等)。(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口诀:腐粉氧爆有放毒,压气液气燃液固】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粉尘与气溶胶。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口诀:微传动植物】

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

3、环境因素

(l)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l)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二十二)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进行分类

【口诀:机车触火灼起物,火化物爆坠毒塌】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项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二十三)职业病分类

 根根据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积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共计10类132种。

(二十四)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1、噪声——噪声聋

2、振动——手臂振动病

3、电磁辐射高频作业、微波作业——功能性改变。

红外线——白内障。

紫外线——电光性眼炎。

激光——激光所致眼损伤(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

电离辐射——放射病。

4、异常气象条件

高温作业——中暑

低温作业——冻伤

高气压——减压病

低气压——高原病

(二十五)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炭疽病;森林脑炎;莱姆病;布鲁氏菌病。

(二十六)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主要职责 

1、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

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5、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6、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进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二十七)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主要包括: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旋: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二十八)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1、确定目标

2、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

3、安全生产投入

4、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5、教育培训

6、生产设备设施管理

7、作业安全

(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

(2)作业行为管理

(3)安全警示标志

(4)相关方管理

(5)变更管理

8、隐患排查和治理

(1)排查前提及依据

(2)排查范围与方法

(3)隐患治理

(4)预测预警

9、重大危险源监控

10、职业健康 

(1)职业健康管理

(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

(3)职业危害申报

11、应急救援确

(1)应急机构和队伍

(2)应急预案

(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

(4)应急演练

(5)事故救援

12、事故管理

(1)事故报告

(2)事故调查和处理

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二十九)安全生产费用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

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的支出。

3、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

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5、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

6、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三十)安全技术措施

 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1)消除危险源;

(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3)隔离;

(4)本质故障--安全设计;

(5)安今监控系统;

(6)减少故障和失误。

2、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1)隔离;

(2)设置薄弱环节;

(3)个体防护;

(4)避难与救援;

(5)安全监控系统。

(三十一)机械安全技术措施

 l、使用本质安全的机械设备,用自动化、半自动化的机械设备代替手工。

2、使用安全防护装置(连锁的安全防护装置)。

3、限制机械应力,确保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

4、遵循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确保设计控制系统安全可靠。

5、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如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防护罩、防护网、安全装置等。危险的机械设备要配加安全警示标志。

6、加强个体防护。如穿合体的工作服,衣服要束紧,帽子要带好,女工头发要盘起来。

(三十二)电器安全技术措施 

1、使用安全电压和漏电保护装置。

2、采用防止间接接触电击措施(IT、TN、TT)。

3、采用防止直接接触电击措施(绝缘、屏护和安全距离)。

 4、防雷措施。

5、采取过压和过流保护措施。

6、加强个体防护(穿工作服和绝缘鞋,带绝缘手套和安全帽)。

7、采取防静电措施。

(三十三)现场作业的通用措施

 1、作业单位要有相关作业资质,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

2、作业前审批手续(6类作业),危险性较大的作业设专业监护,作业前进行 。

3、加强现场检查,杜绝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包括暂停作业)。

4、配备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拒绝冒险作业。

(三十四)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和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分类和报告没有伤亡的一般事故,由县政府委托企业自己调查。

(三十五)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 

直接原因是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间接原因是指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1、直接原因

(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

2、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方面的设计一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的问题。

(2)教育培训不够或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其他。

(三十六)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

3、消除危害后,做好现场恢复。

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监测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及时清理废墟和恢复基本设施,将事故现场恢复至相对稳定的状态。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三十七)事故应急管理体系(过程)

 1、预防

从长远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2、准备

应急准备包括意识、组织、机制、预案、队伍、资源、培训、演练等各种准备。

3、响应

(1)确认事故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2)向消防部门、公安部门、医院、环保部门、安监部门、质检部门报告。

(3)停工、停产或者停止输送危险物质。

(4)启动应急预案,包括:成立现场指挥组:疏散人员;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各种防护设备,解救人员;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抑制事故的扩大;告知所有人员特别注意的事项。

4、恢复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短期善后处理。

(三十八)事故口头报告的主要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可能的人员伤亡和初步估计的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三十九)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l、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

2、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

3、查明人员伤亡情况。

4、查明直接经济损失。

5、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6、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7、总结事故教训。

8、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9、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四十)事故调查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事故的原因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四十一)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1、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2、事故善后处理费用

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现场清理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费用

固定资产损失价值和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四十二)事故的间接经济损失

 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工作损失价值。

3、资源损失的价值。

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6、其他损失费用。

(四十三)生产经营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

 l、在醒目位置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

2、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载明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载明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

3、在醒目位置公布操作规程,公布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公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的结果,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健康体检结果(尤其包含职业病和职业禁忌症)。 

(四十四)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监护职责

 1、按职业卫生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

2、按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 康体检。3、按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离岗职业健康体检。

4、禁止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职业活动。

5、调离并妥善安置有职业健康损害的作业人员。

6、未进行离岗职业健康体检,不得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7、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符合要求,并妥善保管。

8、无偿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四十五)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包括生产性粉尘和化学有害物质。生产性粉尘,例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

(3)生物因素。

例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焊烟尘等。化学有害物质,例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醇等。

(2)物理因素。

例如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等。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例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作业场所建筑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例如照明不良、换气不足等。

(四十六)非煤矿山领导下井带班管理制度

1、矿山企业必须坚持领导下井带班作业,确保每个班次至少有1名领导在井下现场带班作业,与井下作业人员同时下井、同时升井。

2、矿山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领导下井带班制度,制定领导下井带班考核奖惩办法和月度计划,建立完善领导下井带班档案。

3、矿山企业领导下井带班月度计划,应当明确每个工作班次下井带班矿山企业领导名单、随同下井带班工程技术人员名单、下井与升井的时间以及特殊情况下的请假与调换人员审批程序等内容。该下井带班月度计划必须在醒目位置给予公示。

4、 矿山企业领导在井下带班时,应当认真履行下列三项职责:

(1)加强对井下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安全检查,全面掌握井下的安全生产情况;

(2)及时制止"三违"行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发现和处置各类安全隐患;

(3)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时,果断决策,立即组织停产撤人。

5、下井带班领导必须认真填写下井带班交接班记录,交接内容包括井下安全生产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处理情况、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6、下井带班领导应当将下井和升井时间、经过路线、发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等有关情况详细记录在下井带班登记档案上,以存档备查。

7、矿山企业井下作业人员应当遵章守纪,服从下井带班领导的指挥,并有下列权利:

(1)了解本单位领导下井带班计划的知情权;

(2)无矿领导下井带班时,逐级汇报后的拒绝下井权;

(3)井下作业过程中,确认下井带班领导无故提前升井后,向班组长(队长)申请提前升井权。

(四十七)非煤矿山外包工程管理制度

1、发包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

(1)发包单位应当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外包工程的安全生产实施管理和监督。

(2)发包单位不得擅自压缩外包工程合同约定的工期,不得违章指挥或者强令承包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冒险作业。

(3)发包单位应当依法取得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

2、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

(1)承包单位及其项目部应当根据承揽工程的规模和特点,依法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制度,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

(2)承包地下矿山工程的项目部应当配备与工程施工作业相适应的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其中至少有 1 名注册安全工程师或者具有 5 年以上井下工作经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项目部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比例应当不低于 50% 。

(3)项目部负责人应当取得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承包地下矿山工程的项目部负责人不得同时兼任其他工程的项目部负责人。

(4)地下矿山工程承包单位及其项目部的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应当严格依照《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及监督检查暂行规定》执行带班下井制度。

3、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1)安全投入保障;

(2)安全设施和施工条件;

(3)隐患排查与治理;

(4)安全教育与培训;

(5)事故应急救援;

(6)安全检查与考评;

(7)违约责任。

4、发包范围 

金属非金属矿山总发包单位对地下矿山一个生产系统进行分项发包的,承包单位原则上不得超过 3 家,避免相互影响生产、作业安全。

前款规定的发包单位在地下矿山正常生产期间,不得将主通风、主提升、供排水、供配电、主供风系统及其设备设施的运行管理进行分项发包。

(四十八)露天矿山保存图纸目录

1、地形地质图;

2、采剥工程年末图; 

3、防排水系统及排水设备布置图。

(四十九)地下矿山保存图纸目录 

1、矿区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图;

 2、井上、井下对照图;

 3、中段平面图; 

4、通风系统图;

5、提升运输系统图;

  6、风、水管网系统图;   

7、充填系统图;

  8、井下通讯系统图;

  9、井上、井下配电系统图和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  

10、井下避灾路线图。

(五十)非煤矿山安全设施设计重大变更范围

1、地下矿山

(1)开采范围或设计规模。

设计开采范围或规模发生变化,并导致下列情况之一的:

①提升系统的安全设施发生改变;

②运输系统的安全设施发生改变;

③通风系统的安全设施发生改变。(2)采矿方法。

①崩落法、空场法、充填法三大类采矿方法之间发生变化,并导致下列情况之一的:

矿体回采顺序发生改变;

开拓系统发生改变;

地表环境发生改变。

②上行开采、下行开采两类开采顺序之间发生变化,并导致下列情况之一的:

运输系统的安全设施发生改变;

通风系统的安全设施发生改变;

排水系统的安全设施发生改变。(3)开拓系统。

①竖井、斜井、斜坡道、平硐四类开拓方式之间发生改变。

②竖井开拓中箕斗、罐笼两类提升方式之间发生改变;斜井开拓中箕斗、串车、胶带三类提升方式之间发生改变;平硐开拓中有轨、无轨、胶带三类运输方式之间发生改变。

③主要井筒的位置发生变化,并导致工业场地的位置发生改变。

4.直通地表的安全出口数量减少。(4)通风系统。

主要通风井井筒数量发生变化或井筒断面变小。

主要通风机设备型号或数量发生变化,并导致总通风量减少。

(5)排水系统。

①排水方式发生变化,并导致排水能力或供配电设施发生改变。

②主要排水设备型号或数量发生变化,并导致排水能力发生改变。

(6)废石场。

①废石场的位置发生变化。

②废石场堆存高度变高。

③废石场堆置顺序发生变化。

(7)地表截排洪系统。

地表塌陷区截洪或排洪系统的形式发生变化,并导致截洪或排洪的能力发生改变。

(8)其他。

工程地质条件或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并对矿山开采产生重大影响。

2、露天矿山

(1)开采范围或设计规模。

设计开采范围或规模发生变化,并导致下列情况之一的:

①开拓运输方式发生改变;

②露天边坡的安全设施发生改变;

③排土场的场址发生改变。

(2)开拓运输系统。公路、铁路、胶带等三类开拓运输方式之间发生改变。

(3)开采工艺。

①全境界、分期、分区等三类开采工艺之间发生改变。

②最终边坡角变陡。

③台阶(分层)高度变大。

(4)排土场。

①排土场的位置发生变化。

②排土场堆存高度变高。

③排土场堆置顺序发生变化。

(5)其他。

工程地质条件或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并对矿山开采产生重大影响。     ↖(五十一)非煤矿山禁止使用的设备和工艺

(1)非定型竖井罐笼

(2)直径1.2米(不含)及以下,且用于升降人员的提升绞车

(3)JTK、KJ、JKA、XKT型矿用提升绞车、带式制动矿用提升绞车

(4)油断路器、非阻燃电缆、非阻燃风筒、非阻燃输送带、非矿用局部通风机

(5)主要井巷木支护

(6)ZH15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7)空场法采矿(无底柱采矿法)采场内人工装运作业

(8)露天矿山使用爆破方式对大块矿岩进行二次破碎

(9)集中铲装作业时,人工装卸矿岩

(10)未安装捕尘装置甶干式凿岩作业

(11)主要无轨运输巷道及露天采场采用人力或畜力运输矿岩

(12)TKD型提升机电控装置及使用继电器结构原理的提升机电控装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