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襄阳:诛楚丞相若敖氏

 襄阳孙金福 2019-05-05

        若敖氏,又称若敖族或若敖氏之族。是活跃于春秋时期楚国的芈姓家族,祖先为楚国国君熊仪,若敖氏即是以他的谥号若敖为族称,在其内部又分鬬氏和成氏两个支系。若敖族的成员鬬伯比、鬬廉、鬬祁、鬬勃、鬬谷於菟(子文)、鬬般及成得臣、成大心、成嘉等人在楚武王至楚庄王时代长期担任军政要职。经过楚庄王九年的若敖族之乱后,若敖族的地位迅速下降,但其后裔仍不时出现于春秋末期和战国的楚国政坛。

                                

                 楚庄王是的丞相——若敖氏

 

据司马迁《史记》卷四十《楚世家》载:“九年,相若敖氏。人或谗之王,恐诛,反攻王,王击灭若敖氏之族。”说的是楚庄王九年(公元前605年),若敖氏为楚丞相。他心地狭隘,害怕别人在楚庄王面前说他的坏话,进而恐庄王诛灭他,便先下手为强,串动令尹子越,聚族人谋反,最后被楚庄王击溃消灭。此次楚庄王平息若敖氏叛乱的战争,在“襄阳西汉水南之皋浒”一带结束。查词书,“皋”指水边的高地。《水经注》亦有“汉皋即万山之异名也”之解。“浒”指水边。方位为“襄阳西汉水南之皋浒”,当指万山东西两边汉水边,亦即楚庄王“击若敖氏之族”的区域。

    

    若敖氏叛乱之地,汉水西岸——襄阳万山

楚庄王诛若敖氏叛乱于襄阳万山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展示了他的果断和才能。其时,楚庄王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于周顷五年(公元前613年)接任其父穆王号庄王后,由于年幼,羽翼未丰,因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左右近臣为之焦急,时旁敲侧问进谏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答说:“此鸟不蜚,以长羽翼;不鸣,以观群臣之慝。是鸟虽不蜚,蜚将冲天;虽不鸣,鸣必惊人。”其后,楚庄王果然作出了“一鸣惊人”之举。

                                

楚庄王在位时,楚国是春秋五霸之一,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就出自楚庄王(图为楚庄王像)。

据《史记》卷四十《楚世家》载,楚庄王五年(公元前608年)率军灭庸(不详);从六年(公元前607年)始,向北“问鼎中原”,与周王朝争地盘,是年灭宋(今河南商丘一带),八年(公元前605年)“伐陆浑戎,至于洛(今陕西洛河一带),观兵于周郊(今陕西西安西南)”。正在他大展宏图,向周王朝进攻之时,身为丞相的若敖氏却乘楚庄王在外征战之机,在楚国都鄢(今宜城郑集楚皇城)谋反叛乱。为此,楚庄王迅速调集军队,用了一年时间,将令尹子越及其若敖氏赶至万山之麓的汉水边剿灭,稳定了后方和国之大局,进而继续他的“问鼎中原”的宏志,十六年(公元前597年)伐陈(今河南淮阳一带),十七年(公元前596年)三月克郑(今河南新郑一带),二十年(公元前593年)再克宋,直至他于二十三年(公元前592年)卒。

              

楚庄王刚刚即位时,因为朝政混乱、羽翼尚未丰满,就来了个“以退为进”之计。他整天吃喝玩乐,不问政事,并发布了一个告示:谏者处死刑。事实上,楚庄王是想借机发现能直言进谏的勇者,以共谋大业。

总之,楚庄王在位17年间,实现了他“蜚将冲天,鸣必惊人”的壮举,其间令尹子越和若敖氏叛乱给他制造了不小的麻烦,仅平叛即用了一年时间,其后又用了长达六年的时间,整肃纲纪,理顺政局,使国家慢慢恢复元气,走上中兴,一直到公元前597年才又继续北征。可见时楚庄王平息若敖氏叛乱对楚国的重要性。但毕竟楚庄王雄才大略,为政有方,带领楚国走出了若敖氏叛乱的泥淖,没有使楚国夭折于叛乱,并再次崛起,为楚国成为疆域南至两广、北跨中原、东到吴越、西抵河洛的版图面积最为辽阔的大国,并使楚文化成为华夏主流文化奠定了基础。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