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门的人,总觉得“茶道”是个大工程。 每泡一次茶,倒腾的东西不少,七七八八的茶具,花里胡哨的讲究,把自己折腾得晕头转向,是常有的事。 事后收拾,更是觉得头疼。 其实大可不必,简单喝茶,如今是大势所趋。 在精神上具备仪式感,在日常茶事上做减法,这种“无招胜有招”,才是老茶客的标志之一。 这里教大家一些“化繁为简”“万物归一”的小门路。 大局上:多合一的简化 干泡盘→湿泡茶盘 之前加过一个茶友交流群,有人问:“有什么让你相见恨晚的茶具?” 里面几个稍微有点茶龄的人就说了,“必须是湿泡茶盘啊!”,一石惊起千层浪。 没用过的人嫌它丑丑的,相比干泡茶席布景,不够貌美有格调,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 后来在朋友家用过一次,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回家后自己也买了一个。 用上后,每次喝茶: · 不用铺设、清理茶席布 · 不用建水,残水可以直接倒在湿泡台上 ·连带着省了茶巾、杯托之类的小东西 ·还可以顺手用残水养茶宠 主要是,节省了每次布置茶道用具的时间,想喝随时坐下来开泡。 传统小道具的简化: 茶道六君子、茶滤→茶则 如果问我买过最鸡肋的茶具是什么,「茶道六君子」必须有名字。 也不知道为什么,似乎初学者都买过这个。 看过陈钢老师说茶视频的同学,你会发现,陈老师茶桌上的小道具,只有简简单单一个茶则,有时候茶则也省了。 还有茶滤,除了压制过的茶饼、茶砖,因为撬开容易产生碎渣,其他情况基本可以省略。 同时,大部分的残渣,可以通过泡茶技术、紫砂球孔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省去这些零碎的小茶具,也就省去了很多清洗、收拾的烦恼。 舍弃一切「优美但多余」的动作 在成都街头走的时候,总能碰到穿茶服做表演的茶艺师,我们知道这是表演,是营销的一种噱头,所以会觉得很OK。 但是如果每次喝茶,泡茶人使出全套招式冲泡,茶客多多少少会面露复杂吧。 毕竟我们是想怎么把茶泡好,不是学表演。 千利休说:“喝茶,不过是简单的几个动作,但就是这样的动作,却需要静心静气反复练习,以达到宠辱不惊的境界。” 说真的,当你真想把茶泡好,是顾及不到那些花里胡哨的夸张动作的。 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没有,这大抵是茶师最专业的样子。 泡出一杯好茶,享受纯粹的茶味体验,大家都喝的尽兴,才是更重要的事。 总而言之: 喝茶追求的是一种恬淡的相处,茶事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让自己安适的喝茶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