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1:经桡动脉造影导管不能到位的情况及处理方法 ⊙技术2:冠脉造影导管更换的时机与技巧 ⊙技术3:桥血管造影导管选择、投照体位与操作技巧 ⊙技术4:优化CTO病变展示的技巧与PCI策略制定 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张茵介绍,随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普遍展开,CABG术后再次入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越来越多。通常,CABG术后桥血管造影的顺序为:自身冠脉→静脉桥血管→LIMA桥血管。桥血管造影的常用造影导管选择:(1)股动脉:JR4,JL4;(2)(左)桡动脉:JR4,JL3.5。 (一)RCA桥血管造影
操作:从右冠口撤出,上提导管,同时试注造影寻找开口。 ➢ RCA桥血管造影体位 LAO:主要观察近端吻合口,桥近中段 AP+CRA:主要观察远端吻合口,吻合口以远 ➢ AL导管用于吻合口向下的桥血管 ➢ AR导管用于吻合口向下的桥血管 (二)LCX桥血管造影
➢ LCX桥血管造影体位 CAU ➢ 序贯桥 (三)LIMA桥血管造影
➢ 经股动脉行LIMA桥血管造影操作 操作:先将导丝送入左锁骨下动脉,再将导管送入,然后边撤边少量推注对比剂并轻柔转动导管,LIMA专用导管容易插入LIMA内。 ➢ LIMA桥血管造影体位 AP+CRA:观察远段吻合口,桥中远段,吻合口以远血管; CAU:主要观察近段吻合口。 AP+CRA:观察远段吻合口,桥中远段,吻合口以远血管 图1 LIMA开口明显成角选用IM导管 (四)LAD静脉桥血管造影的 术前 1. 病史(手术记录)提供桥血管的数量和位置。 2. 根据CTA三维重建明确桥血管的数量、吻合口位置等大致情况。 术后 1. 升主动脉造影和体内钛夹,可以提示桥血管吻合口的位置,可节省时间和对比剂及曝光量。 2. 自身血管造影的竞争血流提示桥血管通畅。 3. 正确选择造影导管,规范的操作,获得良好的同轴性。 ➢ CT指导右位心桥血管造影 LIMA AO-SVG-OM ➢ 根据升主动脉造影找桥血管 ➢ 调整导管,得到更好的同轴性 ➢ 换用导管,得到更好的同轴性 JR → AL JR → MP ➢ 利用指引导管和导丝得到更好的同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雷介绍,CTO病变PCI治疗之前,认真读图,收集足够多的信息对于血管的开通至关重要。根据造影资料,需要观察CTO近段、远段、体部解剖结构特征和侧支血管解剖结构特征,从而决定PCI策略的制定。 CTO病变造影要点:
表1 CTOCC CTO-PCI推荐流程图 ➢ CASE 1 66岁男性,当地医院首次尝试未成功。 双侧造影:7F EBU 3.5, 6F SAL 1.0 病变特点 LAD CTO病变有残端,病变长度>20mm,无严重钙化,闭塞段以远血管良好,心外膜侧支循环严重迂曲。 PCI策略 1. 正向尝试。 2. 导丝更替→平行导丝→ADR。 3. 逆向尝试或IVUS指导。 XT R KDL Parallel wiring UB3 Stingray LP 最终结果 ➢ CASE 2 60岁男性 病变特点 RCA CTO病变无残端,病变长度>20mm,远段血管着陆区良好,同侧侧支循环丰富且迂曲。 PCI策略 1. IVUS指导。 2. ADR。 3. 逆向尝试。 Slipstream technique 最终结果 ➢ CASE 3 54岁男性,首次尝试失败。 病变特点 LAD CTO病变无残端,病变长度>20mm,闭塞段以远血管终止于分叉病变,着陆区较好,心外膜侧支循环迂曲。 PCI策略 1. IVUS指导下正向尝试。 2. 逆向尝试。 3. ADR。 4. 侧支循环选择:首选同侧侧支循环(Diag-apical-LAD),次选RCA心外膜侧支循环(PLA-apical-LAD)。 IVUS 寻找前降支闭塞残端 Finecross + UB3 Finecross + GAIA Third Corsair + CP12 逆向:Corsair + Sion Tip Injection Corsair + Suoh 03 微导管通过侧支后,逆向高选择造影发现:远段血管终止于分叉病变,无残端 最终复查造影 ![]() 1. 双侧冠脉造影,多角度投照是CTO PCI造影基础。 2. 根据CTO病变的解剖特征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 3. 复杂CTO病变PCI应及时更换不同的治疗策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