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中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分别能当什么官, 难度有多大?

 昵称34168126 2019-05-05

隋唐时期,虽然说科举制度取代了魏晋时期的察举制,使得许多寒门学子可以更加公平的步入仕途。但是,这个也是相对来说的。实际上,寒门学子想要步入仕途,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度如攀蜀道。

我们可以将古代的科举与现代的国家级考试相类比,难易程度一目了然。

秀才的前身是蒙生,都是由地方作保推举到县府参加考试的人。但是秀才并非是好考的,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会止步于秀才这个等级。按照清朝的人口来说,全国读过书的人差不多有三四百万,但是每两年才产生2.5万的秀才,从这个比例上来说,考中秀才一点都不亚于今日的高考。

而通过县府考试的人,自然与常人不同,不仅见了县官可以不下跪,而且国家还会每年发放一些口粮,供给读书。但是秀才在本质上来说,并不属于士人,因此还不能入朝为官。

在当时的社会,基本上得到秀才称呼的人都会继续参加每三年一次的乡试,若是通过则是举人。举人的头衔相比来说,就比较有威望了,因为举人可以经由推荐正式步入仕途。但是举人的升迁非常慢,除非运气比较好,可以坐到六品官员的位置上。再稍微高一点的官职,除非你为皇帝做了特大贡献,否则根本碰触不到最高官衔。

中举人的程度堪比中头等奖,千分之五的概率实在是想都不敢想。这般的难度其实很多人都知晓,最为出名的便是《范进中举》从秀才一直应考,临到知天命之年才高中。这还算是幸运的,有很多秀才一辈子都只是个秀才。

一代寒门学子的进阶路是如此艰难,过了前面两关,根本不算什么,因此贡士和进士才是考试过程中的大关。

贡士是由国家每三年举办的一次会试产生的,会试就如同今日的全国性考试——公务员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竞争程度的严酷。但是若是贡士通过,那就相当于国家级别的干部人员了。虽然在唐朝时期,贡士几乎等于明清时期的举人,但是在宋清两朝,因为录取率的增加,所以贡士99.99%为进士。

而这贡士的最后一关,自然是由皇帝主持的殿试。到了这里,想必大家都已经了解,前三甲——状元、榜眼和探花。虽然这三甲,刚开始担任的官职小,一般都是翰林院的职位,为六品或者是七品官职,任期三年。三甲的上升空间非常大,而且三甲一般都是当朝颇有威望的门生,有了权势的倚靠,做到一等大臣并不困难。

而至于前三甲以后的进士,一般都需要参加庶吉士考试,通过者则是七品官员。虽然名次排列在三甲之后,但是由于也是在中央任职三年,其实与三甲一般无二,而且从明清官员的任职情况来看,名次在后面的人都会担任尚书或者宰相一类的要职,丝毫不亚于当年的状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