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之道,重在权变 ——《孙子兵法》 现代领导权变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领导的有效性 =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领导工作是否有成效,要根据领导者本身的条件、被领导者的情况和环境因素来共同确定。 领导权变 事实上,中国古代领导思想中,有许多关于领导权变理论的论述,如孟子的“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周易》的“观变于阴阳而立卦”的“变易”思想“...... 而《孙子兵法》尤为注重”为将之道,重在权变“的领导权变理论。《孙子兵法》中详细的论述了”五事“、”七计“,以”道“为首的权变基础;”上下同欲“、”令文齐武“、”将能君不御“的权变情景;”因敌而变“、”因势而变“、”因事制宜“的权变规律。 权变基础 “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是正确观察判断是战争胜负的基本纲领,也是领导权变的基础。所谓“五事七计”,“五事”即“道、天、地、将、法”,分别指政治、天时、地利、将帅素质、军事体制等五个方面;“七计”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为将者,即领导者必须对“五事七计”做出正确判断,才能够“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现代权变理论强调有效的权变领导方法,这取决于很多相互作用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即孙子的“五事”“七计”的“经校”之纲,这是领导与管理因变量的基础。 领导者能以现今的管理理念为指导,其价值观“令民与上同意也”(得到被领导者认同),在提高自身素质基础上,选好“将”(管理者)“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进而分析和把握客观环境,以法令规章严格管理,以现代技术设备加强“兵”(队伍),以训练教育培养“士卒”,以“赏罚”激励机制调动被领导者的积极性。领导者只有充分把握“五事七计”的主客观因素,以管理理念和价值观为核心,灵活应变,才能取得成功。 权变情景 孙子也极其注重创造”上下同欲“、”令文齐武“、”将能君不御“的领导权变情景,以使将帅能独立判断指挥并争取战争的主动权。权变理论大师菲德勒认为:影响权变领导模式运用的领导情景有三种主要因素:1、领导者—成员的关系。2、工作结构。3、地位权力。他指出使团队成绩最佳化的领导方式的恰当性权变取决于工作情境的有利性。 首先,在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关系方面,“将帅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即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形成亲密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其次,要有任务明确、纪律严明的组织结构,即“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再次,被领导者必须要有一定的正式权威,有临阵处置的指挥权,即“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将能君不御”是领导用人问题,也是领导艺术问题。领导者把一定权力下放给被领导者,对“将”来说,所得到的是一种被信任感,进而激励这位“将”去做好工作。这是高明的领导行为,比睁大眼睛死盯着“将”干工作高明。 权变规律 孙子强调因敌而变、因势而变的权变规律,要求为将者应掌握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规律,根据敌我双方形式的变化而灵活应变,以取得胜利。菲德勒认为在进行领导工作时,并不存在一招鲜。现代权变理论强调随机应变,该理论的灵魂也就在于因事制宜。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需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灵活多变的驾驭环境,以变应变,实现组织目标。 首先,审时度势。即审察时机,忖度形势。因为事有常变,理有穷通,人各有志,“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领导者要善于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劣,了解权变规律,内部与外部的条件,权其利弊得失,确定其最佳管理方式。其次,领导者要掌握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原则——”五声“、”五味“、”五色“、“奇正”。音符不过五个,但由这五个音符组成的音乐,却有千千万万,听不胜听。色素不过五种,但由这五种色素混合调配,却可以产生千千万万种不同的色彩,看不胜看。基本的味道不过五种,但由这五种烹制出各种佳肴却数不胜数。一些看似非常简单的东西,却可以生出无穷无尽的变化。环境形势不过只有奇正两种。然而奇正的变化,却是不可以穷尽的。领导者要善于观察各种形势变化,因事制宜。 为将者,运筹谋略、统兵作战、攻城拔地的谋略有很多,但因战争规律而灵活应变才是根本。因此,孙子十分强调“为将之道,重在权变”的领导权变理论,纵观《孙子兵法》全书,其中关于领导权变理论的论述有很多,对领导者极具参考价值。现代领导者因认真研究借鉴其中权变思想并在管理实践中灵活运用,提高促进管理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