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守不守法,其实和早年的家庭教育有分不开的关系,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家长来规范孩子的观念,如果早年规矩没有立好,将来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甚至是触犯法律边界。 这一切都需要在六岁之前完成,所以六岁之前的努力让人受益一生。 家长给了足够多的爱和教育,孩子对于其他人就会有足够的信任感,会对人友好,社会性发展会顺利,将来在人际和工作上就会比很多人优秀。 如果性格有规范,今后做事就会比较有规矩,如今社会发展很快,很多家长忙于工作会忽略孩子早年情感的养育,父母虽然挣了足够的钱给孩子,但是等到孩子已经长大却发现和他们心的距离非常远,甚至没法控制孩子,说话也不听,更谈不上教育了。这就是早年教育基础没有打好。 不稳定的生活环境,会导致孩子成长出现什么样的影响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第一重要的就是亲情,第二重要的是安全感,安全感是建立在稳定基础之上的,如果父母在孩子幼年时期经常更换居住环境的话,总要去适应陌生的地方,孩子内心就会出现不安定感,这就会让孩子心理总不能确定的忐忑,然后忐忑会变成自卑,焦虑,敏感。 这些情绪问题会外化在孩子的行为上,比如说学习踏不下心来,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孩子总是换居住地方的话,他与周围的环境反而会难以磨合,和周围的人不能产生信任感,交不到朋友。 因为孩子即使和周围的小朋友刚熟悉,马上又要换地方,又要接触一群陌生人和人际关系,这就会让孩子心里感觉很痛苦,心里会生出孤独感,同样就会影响孩子的心态,演变成为与父母之间频繁爆发矛盾或者是有隔阂。 如何化解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和矛盾 李玫瑾老师说道,只要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付出真心,生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情感也是如此,它是慢慢煨出来的,有了问题是正常的,父母要知道,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互相宽容和包容。解决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行的。 父母要承认,孩子在童年期出现的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是养育方式出了问题导致了孩子这些情况,亲情是所有感情中最不计代价,不求回报的感情,当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给他们付出感情的时候,孩子就会产生出爱的回应,这个过程对于孩子的成长和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的爱是不能缺席的,情感抚养很重要。 孩子一犯错出口就指责,会堵死所有教育的路 想听到孩子的心里话,就不能指责孩子,用朋友的心态去相处,这样才能让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愿意和父母沟通,如果孩子一出问题,家长首先就先指责“你看我说让你不要××做了吧,你非不听。”或者是孩子提了一个意见,家长根本不愿意听理由,就马上否定说“不行”。 聪明的家长都会多问“为什么”,比如孩子学校交了女朋友,家长就会问“为什么选择这个同学呢,她有什么特别的吗。”而不是上来就批评孩子不好好学习。 如果孩子一上来就接受批评,那么他下次就会偷偷摸摸的谈对象,不让家长知道。不问缘由的阻止只能让孩子行为更加严重。 还有的孩子跟一些社会上的人员交往密切,家长也不能上来就指责,孩子和他们来往一定是有原因的,家长要先问出原因,然后讲道理去沟通,才能让孩子明白和他们在一起有什么坏处,父母想要不对孩子失去控制,就不能上来张嘴就指责,只要一指责就把什么路都堵死了。 |
|
来自: 小桥流水1i79ra > 《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