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庚 ▶ 医学博士,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种肿瘤医院副院长。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委兼副总干事,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外科学组委员,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分会肺癌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候任主委和肺癌学组组长。 ▶ 第二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获得者。尤其擅长肺癌和食管癌的胸腔镜微创外科治疗,居国际一流水平。 ▶ 从事胸部肿瘤临床和研究工作25年,对肺癌、食管癌、贲门癌、纵隔肿瘤等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丰富。 惊人的“中国特色癌” 有一种癌,全世界一半以上都发生在中国,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总数近1/4,这种癌的发生独具“中国特色”,它就是食管癌。 在中国,食管癌是第五大致死性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仅1/3左右。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有明显的地域、族群聚集性。 食管癌的发病年龄一般从30岁开始,30岁以上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50~69岁为发病高峰。食管癌的分期决定患者的生存,早期食管癌五年生存率接近50%,且其中不乏能长期生存的患者,而晚期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还不到3%。 食管癌的的恐怖之处,在于它在发病的初期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只是在吞咽粗硬食物的时候感到不舒服,偶尔有胸部针刺样、牵拉样疼痛,症状时有时无且进展缓慢,如果不留心的话,根本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样一来,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到达肿瘤发展的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幅度增加,给手术带来巨大的挑战,预后很差。 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四区两河” 食管癌高发区域基本分布在两河流域周围,即黄河上下游和长江下游南北:太行山区(河南、河北及山西交界);大别山区(湖北及安徽);苏北地区;新疆及四川地区。 食管癌的致病因素 食管癌是多因素致病,首先是遗传因素,我国华北太行山区(包括河南林州、河北磁县、山西阳城等十几个县市)、陕豫鄂秦岭和鄂豫皖大别山地区、闽粤赣交界地区、广东潮州地区等地是食管癌的高发区。 需要注意的是,高发区的居民移居到低发区后,食管癌仍然保持相对高发,可高于当地居民5~8倍,因此有食管癌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 其次,食管癌的发病与不良生活习惯关系密切,因此被称为生活方式癌。过去食管癌高发,主要因为生活条件不好,为了生存不得不经常吃腌制食品,很多时候有发霉、变质的情况。现在生活好了,人们更注重饮食健康了,但食管癌的发病率并没有下降。 食管癌两大危险因素 1.吃太咸 长期摄入高盐食品,对食管黏膜是一种化学刺激和慢性损伤,引起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变性。 2.喜热饮 70℃以上的烫食会对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周期产生严重影响,并为细胞在有害代谢产物作用下癌变创造有利条件。 食管癌会传染吗? 食管癌是患者自身发生的,不会传染,食管癌细胞一旦离开了人体内环境,便不能存活,没有像细菌或病毒那样的传染途径;另外,人体免疫系统对异体癌细胸具有明显的天生的排斥反应,通常食管癌细胞在其他人体中是不可能存活的。因此,食管癌细胞不具备传染能力,不具有传染性。 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长期存在消化系统的不良症状者。 家族中有食管鳞癌、胃癌患者。 长期有不良饮食习惯,如经常抽烟、酗酒,经常吃腌制、熏制的食物,喜欢烫食者。 50~70岁的中老年人(在食管癌高发地区,35岁以上都应视为高危人群)。 食管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早期食管癌的症状往往不明显,易被患者忽略,这也是早期食管癌较难发现的主要原因。早期食管癌的主要症状,有胸骨后不适、吞咽时轻度疼痛或进食后食物停滞感等。上述症状可间断或反复出现,也可持续长达数年。而进行性吞咽困难则是中晚期食管癌的典型症状。 不过,出现吞咽困难并不一定是食管癌,吞咽困难更不一定是食管癌晚期,但进行性吞咽困难短期加重甚至出滴水不进才有可能是食管癌晚期。 食管癌的“预警信号” 进粗糙食物时有轻微的哽噎感。 进食时胸骨后或者上腹部有针刺、烧灼样疼痛。 咽部干涩等咽炎症状。 颈部或食管内不适感及异物感。 经常有呃逆症状。 不明原因体重快速下降。 另外,一些病人有背沉、嗳气等症状。半数以上病人症状出现到确诊的时间在一年以上,有些达四年以之久,对早期食管癌及早做出正确诊断采取正确处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如何发现早期食管癌 内镜检查是早期发现食管癌唯一有效途径。其他任何检查无法替代胃镜,其诊断早期食管鳞癌的准确率可达90%~95%。采用内镜下染色技术有多种,如内镜下碘染色体技术等。最常用的是碘染色技术。 有经验的医生可以根据病变颜色深浅,病变范围大小,病变边缘是否清楚,病变部位的质感来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比如是食管癌前病变还是食管癌,是早期食管癌还是中晚期食管癌等。 近年来发展的放大内镜以及特殊光染色技术,如窄带成像技术能够更加准确地对病变性质及严重程度进行判断。染色内镜或超声内镜大大提高了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率。 食管癌能治好吗? 肿瘤“治好”在医学上指“治愈”,即生存时间达5年以上。 我国食管癌的手术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在30%~40%。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① 肿瘤的恶性程度(生物学行为)。即患者所患的肿瘤是否容易转移,如原发肿瘤较小时就发生转移,说明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有些肿瘤虽然较大,还没有发生转移,说明肿瘤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这与病理报告中肿瘤组织学类型(鳞癌还是小细胞癌)、分化程度、肿瘤细胞的基因改变有关。 ② 治疗肿瘤的时机。如肿瘤尚在早期就及时治疗,预后好;如肿瘤已发展至晚期,则预后差。这在病理报告中指肿瘤的TNM分期。 ③ 治疗方案是否科学、有效。如手术能否达到根治目的,是否需要辅助治疗(如同步放化疗或放疗),治疗是否有效果。 如何预防食管癌? 1. 保持正确的吃饭习惯,不喝过烫的水和粥,不吃过硬的食物,把握进餐时间,避免过快就餐。 2. 不喝生水,改善饮水质量;避免过度食用地区特色的腌制、熏制蔬菜、豆类和肉类,避免亚硝胺、霉菌毒素的摄入。 3. 积极治疗食管疾病,及时处理癌前病变,如食管炎、食管息肉、食管憩室等。 4. 戒烟限酒,整改不良嗜好。 5. 积极地、定期地参加筛查和体检,如食管镜、超声内镜等,可资早期确诊、早期干预和治疗。 6. 对于有经常吃烫的食物、以及辛辣刺激食物,如果出现进食不畅或胸骨后烧灼疼痛感需及早检查。 小贴士:就医时患者如何正确向医生叙述自己的病史? 到医院就诊时,听到医生的第一句问话通常是患者感到哪儿不舒服? 患者最好向医生描述来就诊的最主要原因或感受的最主要不适。如:“咳嗽、咯血3天”,医生会根据叙述,初步判断出患者可能是呼吸系统疾病而不是消化系统疾病。 患者首先描述的就诊最主要的原因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在医学上被称为“主诉”,“主诉”能够初步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与缓急,为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 除“主诉”外,叙述病情时,还要详细描述起病的诱因和方式,如是否是受凉后出现的咳嗽、咯血,症状的发展和变化有没有其他伴随症状,是“新病”还是“老病”复发,用过什么药,效果如何以及食欲和大便、小便状况等。既往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肝炎、结合病史以及对某种药物有过敏情况。 此外,如果家族成员患有某种肿瘤病(病史),尤其是恶性肿瘤都应该告诉医生。 据统计,单单依靠患者的主诉及病史,有经验的医生就能对60%的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可见临床表现是对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正确地叙述病史非常重要。 |
|
来自: 360_ss_note2 > 《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