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才是汉文化的超级迷弟! 拓跋鲜卑为何能够顺利汉化?

 展宏图得心应手 2019-05-06

文|丽静

说到历史上对汉文化的超级迷弟,除了清王朝的满人,就不得不说一下北魏的拓跋鲜卑了。对于北魏的汉化历史,基本上所有的高中生都会在历史书上一睹当时的汉化政策。其实,拓跋鲜卑的汉化过程足足走了北魏三代人的历程,远远不只我们所熟知的那点知识。那么,拓跋鲜卑是如何汉化的呢?这得从鲜卑族建立的前燕帝国说起。

三世纪末期,鲜卑族里的慕容姓氏家族崛起,开始陆续占领热河、辽宁等地。在此基础上,慕容姓氏建立了前燕政权。当时,前燕统治下的东北地区已有不少汉族的流民,农耕和畜牧是在这个帝国里共存的两种经济形态。为更好地达到统治目的,前燕的君主慕容氏请来当时流亡至前燕的汉族士大夫参照魏晋时期的政权制度制定了前燕的政权结构。除此之外,前燕还采取了魏晋时期的屯田制度,开始组建汉地来的流民进行开荒。

四世纪中期,前燕占领河北等地,此时受前燕管辖下的汉民数量就不只是之前的东北流民了,而是大批的中原原住汉民了。为了更好地统治汉族人民,当时当政的慕容皝开始连结汉族贵族,设置学校学习汉文化。当时慕容皝为学习汉文化,还设置了“小学”,招收鲜卑贵族的子女近千人作学徒,其中更是包括自己的儿子慕容儁。

370年,前燕被前秦所灭,随后拓跋部落继前燕后崛起,建立北魏。此时的拓跋部落贵族作为鲜卑贵族中的一员,已是在前燕早期的汉化政策中领略过汉文化智慧的人了。398年,拓跋珪灭掉后燕,占领黄河流域,建立起北魏帝国,拓跋族正式踏上了“一入汉圈终不返”的道路。

灭燕之后,拓跋珪把大量的河北人民强迫迁至代京一带去“计口授田”,北魏的农业比重逐渐增加。到了拓跋焘统治时期,北魏的农耕经济形态已经初具规模,此时贫富差距开始加大,封建宗法制度也慢慢开始稳定。鲜卑族和汉族共存的局面在此时已经基本稳定。到了孝文帝拓跋宏,鲜卑族的汉化历程开始进入高潮阶段。

孝文帝拓跋宏当政期间,完整地继承了其祖母冯太后的均田制和三长制。借此政策,北魏以地域公社的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制度上的帮助,促进了北魏农业的发展。另外,通过这一政策,北魏将国内的鲜卑族人和汉族人按同一制度收税、租调,使得族群之间的阶级界限开始消失,在当时极大促进了汉族和鲜卑族的交流与发展。

随后,孝文帝更是毅然决然地把北魏的都城迁往了洛阳。这不仅使得拓跋族的统治更靠近汉文化聚集区,也借此机会消除了一大批鲜卑族内的“反汉化”势力。此后,拓跋宏陆续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并以身作则,极力支持汉族和鲜卑族贵族之间的通婚,使得鲜卑族的汉化进程迅速加快。

除了生活和文化上的汉化,拓跋宏更是参考南朝的经验制定了统治贵族之间的姓族标准,以此编订不同姓氏的贵族地位高低。在此制度中,合格的贵族称为郡姓,郡姓之间又按照祖宗官位高低分为甲乙丙丁四级。除了鲜卑贵族的姓族分层,孝文帝在汉族的姓氏也挑出四姓,配以鲜卑贵族的最高八姓的最高待遇,使得汉族贵族和鲜卑贵族的差距越来越小。此外,拓跋宏更是在全国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进行推广,还要求鲜卑贵族不得着鲜卑族服装,要着汉服。

但由于鲜卑族毕竟是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其汉化的过程最终还是在汉文化的“超级迷弟”拓跋宏去世后逐渐终止。

参考文献:

①北史卷五十五唐邕传。

①隋书卷一高祖纪开皇十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