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沈方敏 开幕时间: 2019/4/20 16:00 展览时间:2019/4/20-6/16(周一闭馆) 地点:北京798艺术区See 画廊 《仿·佛》卢彦鹏饶凌华纪录片 卢彦鹏和饶凌华寄寓在传统的和充满无限爱意的生活氛围中,异质的节拍与爆发自自然然地呈现于他们的作品里,相惜相离、沉默不语,又引人注目。如同一场即私人又公开的游戏,在平静的日常里和谐的播放着音域丰富的二重唱,并持续散发着魅力。那些被始终秉持的各自所侧重的物质与精神的叠加,以及在绢本、宣纸和银盐纸基之间不同的介质转化,似乎一直在等待着出乎意料的、未知的、神秘的事物出现。 ©卢彦鹏, 音符·云冈, 2018 ©饶凌华, 鹿的脚, 2012 ©卢彦鹏, 竹·佛, 2018 ©饶凌华, 天王, 2012 ©卢彦鹏, 无量寿佛·云冈, 2018 ©饶凌华, 仿·佛, 2012 卢彦鹏的跃动虚空与凌华的叙事内镜交互存在,如同摇篮曲般在舒缓地对位吟唱,有机的进行着水乳交融的视觉呈现。作品里的诗意浸染在感知的边缘所发生或传达的事物里,而当视觉和声音的离心力开始呼吸或吐纳时,当下便渐渐沉浸在了时间的肌理里,而我们限制性的经验并不足以测试我们惯性的自以为是。面对饶凌华那部在无尽的循环中所完成的“生与死”的长卷,在坚如磐石又似液体般流淌的神秘背景里,生命切切实实存在,而其背景满是时间的张力和由张力产生的细碎剧情,所有的解读尽显苍白。 ©卢彦鹏, 一张脸, 2009 ©卢彦鹏, 破裂No.1, 2009 ©卢彦鹏, 拖着石头的婴孩No.1, 2009 ©卢彦鹏, 一只手, 2009 ©卢彦鹏, 一只脚, 2009 (请将手机横过来观看下方长幅作品) ©饶凌华, 石头的记忆, 2006 ©卢彦鹏, 天王·双林寺, 2015 ©卢彦鹏, 地藏王·白马寺, 2013 ©卢彦鹏, 借花献佛 No.0, 2014 在《借花献佛》系列中,卢彦鹏将其在2012年巍山古城火把节看到的烟花与佛像结合在了一起。将烟花“膜拜”一般的观看过程献给佛像。烟花与佛像的重叠并置给予了更多佛像原型的想象空间。烟花的声画也在艺术家漫长的暗房过程里巧妙地融合进了亘古不变的静态佛像中,从而完成了他意念中的一次次“拜拜”。 ©卢彦鹏, 借花献佛 No.8, 2014 ©卢彦鹏, 借花献佛 No.2, 2014 关于艺术家 卢彦鹏与饶凌华,2005年 卢彦鹏 1984年生于福建 个展 2018 |Emptiness |上海晴日堂 2018| 石头的记忆 I 上海M97 2018|镜子靠近的风景 |里昂中法大学历史博物馆 2017|借花献佛|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3画廊 2017|淋|厦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3画廊 2015|诗的显影|上海DS汽车旗舰店 2015|诗的显影|北京艺术8画廊 2015|夜的聚焦|意大利维琴察Neri艺术中心 2015|夜的聚焦|巴黎Neri艺术中心 2014|物语|北京SEE 画廊 2012|构筑诗意的徙居|成都映像东区画廊 2012|禁止靠近的风景|北京艺术8画廊 2012|空-气|香港世界画廊 2012|空-气|上海M97画廊 2011|空-气|第十一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2010|空-山|北京艺术-8画廊 2009|灵魂出窍|第九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群展 2015|中国摄影新势力|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2015|坐在河边,中国艺术的两岸|比利时新鲁汶 2015|Aipad-Photography|纽约Aipad-Photography 2015|变奏|北京SEE 画廊 2015|特镇国际艺术双年展|比利时迪松国际当代艺术中心 2014|影像中国|美国波特兰市白盒子画廊 2014|此景纷远|比利时列日文化艺术中心 2014|巴黎艺术博览会|巴黎大皇宫 2014|酸甜苦辣|法国卢瓦尔大区中国文化节 饶凌华 1984年出生于福建 展览 2018 I 意象的寄居|厦门邨空间 2016|佚名|北京今格艺术中心 2010|静观: 中国当代摄影展|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2010|不确定的可能性|北京宋庄美术馆 2009|静观: 中国当代摄影展,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比利时布鲁塞尔美术宫 2009|艺术北京|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2009|BCA艺术青年艺术市集|北京天安时间画廊 2009|临点— 年轻摄影家眼中的中国|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2009|BCA夏季艺术市集|北京天安时间画廊 画廊位置 本文来源 seegallery 图片文字不以盈利为目的 仅供交流使用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