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庆皇帝励精图治,为何没有挽救衰败的大清?乾隆把红利透支殆尽

 无限时空使者 2019-05-06

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大都因为皇帝懒散怠政,昏庸无能或者荒唐无度造成的,然而大清是个例外,几乎每个皇帝都很勤政,也都想富国强兵,大清的衰败始于道光帝,其实在嘉庆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有人问了,嘉庆皇帝赐死和珅很贤明,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为何没有挽救大清衰败命运呢?

嘉庆之后的皇帝也是很努力的,道光皇帝号称史上最节俭的皇帝,连口猪肉也舍不得吃,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就是道光帝力主实行的;咸丰帝也不是一个昏君,也为富国强兵做出不懈的努力,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奕欣、张之洞所发动的洋务运动没有同治皇帝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光绪皇帝的百日维新,让大清看到了变法图强的曙光,也看到了君主立宪制的希望……就如阎崇年所说的大清无昏君、无暴君。

我们来看看乾隆死后,给嘉庆留下一个什么摊子,他刚上来,四川、湖北、陕西等地农民义军集中爆发,东南沿海义军,白莲教、北方天理教等风起云涌,乾隆时期所掩盖的矛盾都在这个时期井喷,嘉庆皇帝疲于应对,光湖北爆发农民义军,大清为花费了2亿两白银军费,导致国库亏空,钱粮漕运的积弊,造成国库收入锐减。

乾隆在位时期,六下江南花费巨大,所谓的“十大武功”造成连年用兵,军费开支用去了国库大部分。人口急剧膨胀,基层根基腐化,本来很尖锐的人地矛盾,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大量的失业农民成为起义军的主要来源,这也是雍正无法解决的问题;乾隆晚年时期就把“康乾盛世”的红利透支殆尽,能力平庸的嘉庆,一个人改变不了制度,更改变不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惯性阻力。

我们再来看看和珅,和珅身兼十大重职,会说五种语言,在很多方面都是有贡献的;虽然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但是和珅的钱也都是皇帝的钱,况且和珅所贪的钱,都是物品换算折合的,房屋商铺都是按市价折合的,这些东西只有纸面上的价值,本身真金白银并没有多少,远不像书上夸张的那样,顶十几年的国库收入。

和珅的那点钱,对于当时的大清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乾隆时期所掩盖或者压制的矛盾,都在嘉庆时期集中爆发,这个倒霉的皇帝,又治腐又整军,那边还要平农民起义;嘉庆能力本来就平庸,有种小马拉大车的感觉,只能勤能补拙,呕心沥血最后跟雍正皇帝一样累倒在朝政中,不得不说,在皇帝当中,嘉庆跟雍正一样都能评上劳模。

嘉庆时期,正是西方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飞跃发展时期,西方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嘉庆皇帝在经济上还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继承传统有余,创新进取不足,彻底断绝了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大清在第一次超车道上被西方超过,这也只能怪嘉庆运气不好。

总之,嘉庆嘉庆不遗余力地振兴大清,但空有雄心抱负,空有扭转帝国颓败的豪情,他最大的失误就是墨守成规,闭关锁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大好良机;所谓一步错,步步跟不上,这也为大清的命运埋下了伏笔。他没有胆量和谋略,能力不足,更没有革新的勇气,虽然为国殚心竭力,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无法改变大清江河日下的历史潮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