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攀西山、登龍門、覽滇池(下)

 二氧化硅2012 2019-05-06



西山東臨滇池面,是一條長約數公里的大斷層。在此斷層南側,修築了一條石刻通道,石道於公元1781年至1853年,歷時72年,由吳來清、楊汝蘭、楊際泰三人分三階段組織眾多石匠開鑿,用人力從懸崖峭壁上一錘一鑽打出來的,是整個龍門石窟之精粹所在。石道途中有隧道,呈螺旋宛轉,高約與人等。石洞若窗,下臨萬丈深淵,驚心動魄。站其之上,五百里滇池盡收眼底。



由慈雲洞順著絕壁上的小道南行,便到了「龍門」。


通往「達天閣」的隧道被稱為「雲華洞」,據說這是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楊汝蘭繼吳來清之後,為「俯瞰滇池,極山水之勝」,又以慈雲洞向南開鑿「雲華洞」,共歷九載,始刻告成。「雲華洞」規劃之巧,刻鑿之奇……均為人所嘖嘖稱贊。


楊汝蘭組織打通雲華洞以後,其子進士楊際泰,主持在險峻的懸崖石洞里,完成「達天閣」工程,直到清咸豐三年(1853年)竣工,共歷十三個春秋。當時山下龍王廟村七十多戶石工和安寧清水溝的石工,冒著生命危險,用鐵索懸在空中開鑿,歷盡艱辛。如此浩大的工程,竟由前人靠一錘一鑿完成於千仞懸崖,令人嘆為觀止!



游太華山


山高水長



在入口處有一圓柱石坊,上書「龍門」二字,並刻有「元寶」,據說能保佑人發財發達,吉祥如意,遊人用手摸一下,會吉祥如意,事事順利。



入門有一石欄轉護的半圓形小月台,站在月台眺望,人見上迎天風,下臨絕壁,五百里滇池煙波浩渺,雲蒸霞蔚。湖面白帆點點,鷗飛燕舞。遠處青山如黛,白雲悠悠,綠樹白房,平疇沃野如詩如畫,令人飄飄欲仙。轉身回顧石室,正門頂端刻有「達天閣」三字,兩邊側門頂刻有「名山」、「石室」、 「天臨海鏡」字樣,中柱題有清末民初書法家趙鶴清撰刻的對聯: 舉步維艱,要把腳跟站穩; 置身霄漢,更宜心境放平。



此山呼吸直通帝謂

隨時俯仰迥出風塵

——舒藻撰


高山仰止疑無路

曲徑通幽別有天

——雷宣書


愛國愛民官大夫一十七世

良因良果樹蔭騭億萬千年

——陳泗源題


浩氣滿乾坤允矣古今至聖

精忠貫日月偉哉宇宙大雄

——陳泗源題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

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作孝作忠今古聖神常在
允文允武山川風氣全開


莫從座上觀要認識責無旁貸
雖得靜中趣也只是忙裡偷閒


黃農必古,叔季必今,然則何時而樂耶?就是天氣炎炎,把太華峰兩指拈起,亦只為電掣雷轟,雲收雨歇;
廊廟奚榮,林泉奚辱,究之此處可游也!除我胸懷蕩蕩,將滇池水一口吸乾,方才見山高月小,海闊天空。


達天閣包括龍門石坊、平台、石室、楹聯、神像、天棚、室壁、神案、香爐、燭台、供果等,均在原生石上雕鑿而成。石室座西向東,在石室門口雕有香爐供奉,石室中間魁星點鬥的雕像最為傳神。「魁星」也稱文曲星,是主宰文運的神,這個雕像形如魁字,高有一米多,魁星右手高懸神筆,左手執元寶,是神筆的黑鬥,橫身擒龍,右足踏鰲頭,左足後翹,腳掌抬鬥,扭其身軀而點鬥。古代傳說中由魁星來點狀元,點中便可登科中舉,而中狀元的則被稱做「獨佔鰲頭」,這便是「魁星點鬥,獨佔鰲頭」的傳說。再看魁星的形象英姿勃發,神彩帶飛,活潑跳躍。與兩旁座像的相應,一靜一動,相得益彰。魁星北面是文昌帝君,主宰功名和祿位之神;南面的是關聖帝君(關羽),為主宰伏魔降妖的武功之神。


魁星背後,是浮雕雲山洞天福地神仙圖,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北壁刻《文昌帝君陰騭文》,南壁刻《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兩壁另刻有神駿奔馳圖,天棚上刻著祥雲繚繞,仙鶴雙飛。一株蟠桃碧葉紅果,栩栩如生。


龍門的整個工程都是在一塊天然岩石上精雕細刻而成的,構思奇巧,工藝精湛,令人嘆為觀止。但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魁星手上的筆尖是另外安上去的。相傳,有一位參加雕鑿石室的工匠,與夥伴們辛苦了十餘年,在最後刻魁星手中的朱筆時,不慎將筆尖鑿斷,使本來很完美的一件藝術品留下了缺憾。他傷心至極,縱身跳下龍門。他獻身藝術的動人故事,與石窟一道流芳千古,為後代所傳頌。


石室門北刻有跳躍的鯉魚,南為吐水金龍,這就是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傳說大禹治水時用鬼斧開鑿了龍門(據說就是今天的黃河壺口瀑布),令黃河奔騰入海。有了龍門河中鯉魚就無法返回故鄉,善良的禹妻奏請玉皇大帝,凡是能夠逆流而上躍過龍門的鯉魚便可化為金龍,不能躍過的就在額頭上記一點叫點額而歸。黃河大鯉魚額頭上的紅點相傳就是沒有躍過龍門的標記。


(圖片源自網絡)石室前岩檐上,鑿成花瓣形神龕,龕內鐫刻南極仙翁,童子執佛捧果,造型優美。



昆池千頃玉 太華一峰雲


滇池的西岸,由碧雞山、華亭山、太華山、羅漢山、掛榜山等山峰組成。在西山的諸峰中,有一掛榜山,位置在龍門之南。此山的峭壁呈土紅色泛舟滇池,遠看此景,猶如金榜高懸,故此得名。此景與一登龍門身價百倍、魁星點鬥獨佔鰲頭相得益彰,為西山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令人神思遐想。



勝昔·穿雲洞


該洞是為方便遊客而開鑿的一條迂迴道路。龍門石道狹窄,遊人來往擁擠,異常危險,一九八四年又由龍門打通迂迴隧道和傍崖磴道,通往羅漢山巔小石林。一九九三年又建設聶耳墓至小石林的龍門索道,遊客乘索道凌空觀賞滇池風光,「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



引勝 龍騰大海



幽壑



鑿穿雲洞記



碧海



大禹鑿龍門 盤古辟天薹



洞狹壑深疑入夢

峰迴路轉若登天



朝雨潛龍輕出海
夕陽磴道莽盤空



磴道迂迴縈階繞壑
龍門閃耀飛閣凌空


握鬥捫星飛鶴翔身畔

觀天察地江山在掌中



相傳很久以前,在滇池岸邊,有一對真摯相愛的青年男女,男捕魚,女織網,生活的很幸福,小伙子為了表達對姑娘的愛意,乘小舟到海子為她採取海菜花,結果一去不返。一天又一天,姑娘思念著小伙子,悲慟欲絕,晝夜長哭,眼淚流了「五百里」,最後淚盡而逝,身軀化為湖濱山巒,長髮則散於草海之內,從此,這山便稱為「睡美人山」。



碧波映月


靈崖疊翠



彩雲洞



奇峰出奇雲,秀木含秀氣,昆池臥佛山,勝景稱人意。



仙人洞



過龍門,登月台,憑欄俯視,但見百丈懸崖峭壁,有壁聯雲:「仰笑宛離天尺五,憑臨卻在水中央」,身臨海天一色的奇境,眼前更豁然開朗,不覺心胸開闊,世間一切繁雜之事盡拋到九霄雲外。



回峰台



石峰疊翠



女媧遺石



三千風月



浩然亭


放目有心追日月

開懷隨意攬乾坤



鷹問



遙騁亭


遙分雙塔浮天影

靜聽孤鐘出曉煙



石磊 葛蔓



曠朗無塵


極目將取無邊風月

散懷好作大塊文章



龍門飛峙


萬丈蒼崖雲橫絕頂

綠水千尋月印澄波



西山龍門石道狹窄,遊人雲集之時,道路阻塞,異常危險。為疏導遊人,開發羅漢山上層遊覽線,昆明市人民政府決定打通龍門至小石林迂迴磴道。1984年3月1日破土動工,9月25日舉行竣工剪彩儀式。


迂迴磴道由達天閣石室南側開口,鑿長47.4米的隧道,名「穿雲洞」,洞由東向西,繞過懸崖斷層,折而在洞內鑿石階向南,出口處辟平台,名「天台」。由天台折向西北,沿懸崖鑿傍山磴道,上到比龍門高100米的「回峰台」。迂迴磴道全長1076米,共有石階1193級,進入羅漢山巔千畝小石林。在盤旋陡峭的石道旁,興建了煙雨亭、遙騁亭、晚照亭,依亭觀景,滇海煙雨蒼茫。


在開鑿龍門迂迴磴道的基礎上,1985~1986年,開發了羅漢山上層遊覽區。羅漢蜂頂,新建琉璃屋而、廊閣組合的「凌虛閣」,美女峰巔,新建圓形的「廣寒亭」,兩峰之間建「迎曦亭」。石階、游路在小石林奇峰異石中迂迴,上下連接各景點。三清閣北面的清風亭辟為出口。



滇中佳境



攬勝



凌空處雄



石磊磊石 山岩岩山



凌虛閣


此間已近淨之靜

是處先活豁且和


萬頃煙波成碧海

滿山松竹青到門


萬千氣象熏醉眼

五百滇池繞層樓


湖勢欲浮雙塔去

山形如擁五華來


登上凌虛閣,視野開闊,滇池全貌,四周群山,昆明城景盡收眼底。



千步岩



雲南第一風景名山



翠波樓


千古風波生下界

一湖煙雨上高台



龍門勝境



碧雞煙雨



艾維美術館


艾維美術館新址位於昆明西山區森林公園,坐落於西山之中,是雲南第一家民營企業公益性美術館。



現在的西山森林公園,遊覽活動內容豐富。有登山健身旅遊、宗教朝山拜佛旅遊、文物鑒賞旅遊、瞻仰聶耳墓、南洋機工紀念館的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旅遊、觀滇池日出、晚霞氣候風光旅遊、觀太華寺雲南名花及碧雞玉蘭園的花卉觀賞旅遊、「三月三,耍西山」的民俗活動旅遊、考察元代「千步崖」蹬道和梁王避暑台遺址的考古旅遊、有觀賞龍門斷崖和小石林喀斯特地貌的地質旅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