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撫仙湖祿充風景區

 二氧化硅2012 2019-05-06

撫仙湖祿充風景區

马湘衡
2019-03-12 阅读21


祿充風景區是撫仙湖西岸風光最秀麗的一個景區,距澄江縣縣城19公里,背靠麒麟山,側靠尖山、筆架山。樹是風景的外衣,祿充的樹,以古老、巨大、濃郁、集中而罕見於世。筆硯公園內的一顆數上千年的大清香樹,80年代的《蹉跎歲月》就是在這裡拍攝,因此祿充村也被稱為蹉跎村。大洞北側有一棵榕樹宋朝年間栽種,樹齡770年。祿充旅遊不容錯過的精彩是早晨登筆架山觀看充滿詩情畫意的仙湖日出、月夜;筆架山下體驗世界上最古老的車水捕魚;夏日划船、乘坐水上娛樂船隻穿行在撫仙湖的水天一色中,或者在榕樹灣、金沙灘、波息灣蕩舟、潛水,感受激情水世界;祿充景區的重要景點有尖山、麒麟山、文昌宮、大佛寺、老漁村、大洞、金沙灘、波息灣、筆硯公園和筆架山。有人這樣描述祿充的美:麒麟蒼倉,金鐘筆架。玉筍擎天,懸崖峭壁。晨風陣陣,細浪層層,朝陽夕霞。浩月輕風,扁舟一葉,蕩然入夢。百年古榕,掩村閉日。漁村漁洞,車水捕魚。波息灣平,陽光沙灘。入湖暢遊,飄渺欲仙。



祿充風景區簡介


祿充風景區位於美麗迷人的撫仙湖西岸,景區幅員面積95平方公里,湖岸線長32公里,距離澄江縣城21公里,距昆明70公里。從20世紀80年代向社會開放以來,通過政府投資、企業投資、私人投資把原來的一個小漁村建成集旅遊、休閒、度假、娛樂為一體的開放景區。景區背山面湖,古樹成萌,人傑地靈,歷史上有「一門雙進士,百步兩翰林」的美譽。整個景區由風光秀麗的撫仙湖,形如筆架的筆架山,狀如金鐘的玉筍山,平靜如鏡的波息灣和綠樹成蔭的古榕樹以及古老獨特的水車捕撈抗浪魚等景觀構成一幅優美的畫面,成為撫仙湖沿岸有名的旅遊景區。景區內漁村風情濃厚,出產名貴魚種「抗浪魚」。為保護這一珍貴、稀有土著魚種,2003年以筆架山為主體設立了「筆架山抗浪魚自然生態區」,2004年恢復了生態區108眼漁洞,成為景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禄充风景区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澄川线旁


文昌宮簡介


文昌宮始建於明萬曆十二年,經清康熙、雍正、光緒重修。一直是祿充學子的學堂。


本村翰林楊凝陽、許湘、楊恩榮,進士張培商及其侄兒張珠曾就讀於此。享有「一門雙進士,百步二翰林」美譽,方圓百里,趕考學子都會來此參拜,望沾一些靈氣。


文昌宮之所以神奇,還有兩個重要的傳說:其一,文昌宮地勢神奇,格調特別,主要以兩坐橋呈品字形而居中,意為在此讀書之學子能品學兼優。屋後之土更神秘,年年上漲,若不及時清理,則有土漲上牆之勢,一直到今每年都要挖掘清理。其二,院內梅子樹傳說是太白星君尋訪人間時所帶之物,因被祿充美景吸引,竟忘了一棵梅樹在山頂,另一棵放在了文昌宮。至使本是一對恩愛夫妻的梅樹只能遙遙相望。所以,兩棵樹輪流開花、輪流結果,但永不會成熟,這被傳為佳話。



祿充魚王


撫仙湖水深,在全國居第二位。深水養大魚,這是湖邊人都相信的事實。最大的魚有多大,說法不一。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雲南的一家大報在醒目位置登載報道說:「撫仙湖內,一頭巨大的魚來到岸邊,露出頭和背脊,背脊有小帆船那樣大,頭有牛身子大小……」

1992年7月29日,祿充村民張之亮釣起了一條大魚、重64公斤,身長155釐米,是一條青魚。


祿充人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魚,人們目瞪口呆、一時間祿充沸騰了,整個澄江壩子也沸騰了……

據專家說:「這條青魚是目前國內湖泊中釣起來

最大的一條」。然而,驚人的奇觀不是這條大魚本身,而是它身後帶來的許多可怕的膽戰心驚……


從第二天開始,一連好些天,在釣起大魚的地方,有許多大小不等的魚在湖面在湖邊游來游去,其中有一條跟釣起來的大魚差不多一樣大,逗留的時間最長,次數最多,範圍最寬,好像在尋找被釣起來的那條大魚。


一時間,人們眾說紛紜。


有人說:「把魚王釣起來了……」


有人說:「把龍王家的什麼親戚釣起來了。」


有人說:「撫仙湖里整個水族都動起來了,災難要降臨了……」人們七嘴八舌,越說越神秘,越說越離奇,越說越可怕……


也許,這條大魚真的是「魚王」,不然不會有那麼多的魚出來尋找?


後來,魚死了,被製成標本,放在祿充風景區文昌宮,供遊人參觀。許多人是為「魚王」慕名而來。



龍王寺


黃葛樹

別名:大葉榕

樹高:23米 胸徑:3.39米

冠幅:37.15米 樹齡:880年



榕樹灣


祿充最惹人眼目的還是沿湖一株株如雲如蓋的大榕樹,這些榕樹最年輕的也有七八十歲,多數已是「鞍偎昀銜」癱,但仍枝幹遒勁,枝葉茂盛,挺秀一方。有的要七八個人才能環抱,在筆架山下則有一株兩個根,兩棵樹從兩邊彎下身連成一體的樹,讓你說不出它們到底是一棵還是兩棵,老百姓稱它們為「昂匣妒」鞅。當年電視劇《蹉跎歲月》曾以此作為外景拍攝地。



䆲䆡漁賦



雲南澄廣花極小種群保護區



車水捕魚


祿充村南頭有一個大洞,有泉水從岩間湧出,在洞前匯成一個大塘,當地人稱真水洞塘,塘水比撫仙湖稍溫,漁民在塘邊開挖三四十道水溝撫仙湖相通,並在塘水入湖處支一架水車,在溝內支一兩米長的大須籠,借助車水時魚愛向上水游動的特性來捕捉抗浪魚,這就是有名的車水捕魚,每年立夏至立秋節的漁汛季節,祿充的漁民便忙起來,凡挖有魚溝的人家,幾乎全家出動,輪流在湖邊車水。當沿湖的三四十雙手搖水車齊動時,車水人的兩臂跟著水車搖柄的一伸一縮,一上一下,形成全自擺動,遠遠望去,就象優美的民間集體舞蹈,非常和諧壯觀。在魚汛的日子里,只要魚群不斷游向湖岸,不論白天黑夜,這種具有漁村風情的舞蹈場面也不會停止,這種場面也是吸引遊人。



筆架山


這是一座奇妙的山峰,兩邊突起,中間有個凹胯,酷似案頭上的筆架,因而得名筆架山。筆架山海拔1830米,最高點與湖面相差76米,全由岩石組成,崢嶸挺拔,面湖壁立。站在山頂觀撫仙湖,萬傾碧波滾滾而來,山上的清香木散髮著幽幽清香,使人心曠神怡。



「觀音古剎」山門



碧波亭



觀音古剎



祿充


祿充風景區管委會轄祿充、豹子窩、泥母豬3個自然村,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869人,其中,農業人口1819人,佔總人口的97%。耕地面積310畝,其中祿充村民小組105畝,人均耕地0.06畝,主要以旅遊經營為主;豹子窩和泥母豬為山區村民小組,耕地205畝,人均耕地1.65畝,主要以種植烤煙、玉米及其它養殖業為主,祿充風景區管理委員會海拔1740米,年平均溫度21度,設有學校、衛生院、派出所、遊客服務中心等機構,為祿充風景區提供了完備的旅遊服務體系。



玉煙亭



觀音寺


觀音寺建於清初,經嘉慶、道光重建和1986年再次修繕為此規模,2006年2月重建了大雄寶殿,全寺佔地1224m2,海拔1803米。


觀音寺景色優美,麒麟蒼幽、五峰疊翠、玉筍擎天、波光粼粼、青山滴翠、琉璃金碧、香火梵音相映成趣,是觀光瀏覽、信徒朝山敬香之勝地。



祿充觀音寺山門楹聯奇事錄



觀音寶殿



大雄寶殿



財神殿



臨淵亭



䆲䆡魚自然生態區


䆲䆡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撫仙湖的特產魚類,以肉細、刺軟、味香而馳名,食之難忘。䆲䆡魚體小而細,長3-4寸,形如箭,呈銀白色,喜棲於深水魚洞或沙礫中。


䆲䆡魚的生活習性有濃厚的神秘色彩,從每年的立春節令至立秋節令這段時間是它的魚汛期,當地人叫魚發期。


由於䆲䆡魚卵是半粘性的,必須附著在沙石、岩礁上,而湖岸才具備這種條件。所以,每當春回大,特別是雨水落地後,它們便從深水中游到岸邊淺灘,在石岩礁頭上產卵。


來時成群結隊,鋪滿淺灘,蔚為壯觀,產卵後便游回深水中,看不到一點蹤影。它們來去都有規律,這個規律叫'來三去七',即來三天,去七天,至立秋節令後,便漸漸稀少,以至絕跡,要到次年立春節令後再出現。



祿充魚洞簡介


祿充魚洞海拔高度1722.4米,經度102°50' 37.5' ,緯度24°33' 44.3' ,始建年代不詳,自建成以來一直為撫仙湖西岸祿充村民捕撈䆲䆡魚的主要生產生活地。是一組長達1.5公里用石塊支砌而成的專用於車水捕撈䆲䆡魚的溝形設施,分正洞(引用地下水和海水),轉水洞(引用海水),(籬笆),溝等各類魚洞108眼,是中國一種獨特、古老、科學的捕魚文化遺產。


2013年5月,玉溪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市級重點保護單位。



䆲䆡魚的典故


相傳,清康熙年間,在京都任少宰的河陽(今澄江縣)進士趙士麟就叫家人專制做家鄉菜,為其母辦壽,其中有一道菜是油煎撫仙湖的䆲䆡魚。


因煎過後的䆲䆡魚,味香而外溢,被門口過路的宮內太監聞到,這個太監也從未聞過這麼香的味道,疑心趙士麟吃好東西不向皇帝進貢,便去稟告康熙皇帝,康熙在朝廷上對趙士麟很器重,這次吃東西不進貢,很為生氣,想親自看個究竟,急速換了便服,不打招呼徑自入趙府。


這時,趙士麟正在席上為其母祝壽,桌上擺滿了家鄉名菜,突然見有人闖進來,很是驚慌。當看清闖入的是康熙時,趙士麟及其母立即下跪請罪,趙士麟並向康熙奏明是為其母祝壽,同時請康熙帝上座,康熙也不推辭入了席。坐下後康熙才發現,香味是桌上擺的一盤小魚,接著嘗了嘗味道,就問趙士麟:「此魚叫何名?」趙士麟回答說:「此魚產在我的家鄉撫仙湖礁石、魚洞中,數量甚多,密密麻麻,家鄉人都叫海蛆,真名叫䆲䆡魚,不知皇上喜歡否?」


康熙曰:「魚小味香,海蛆一名不雅,應恢復䆲䆡魚的真名,以後要作為貢魚送京。」趙士麟趕忙通知下屬,叫他們將䆲䆡魚列入貢品,年年送京。從此,䆲䆡魚在澄江用鹽漬過曬乾後,作為貢魚,經常送進北京。後來清政府在編纂《康熙字典》時,還把䆲䆡魚收入《康熙字典》的穴部,條目中寫道:「凡物空者皆曰䆲䆡。


澄江有魚,滇人呼為䆲䆡魚以其乾而中空也。」自那以後,䆲䆡魚一躍而進入名魚之列。



奇特的魚種


䆲䆡魚是撫仙湖里獨有的魚種。據調查瞭解,全世界所有的海洋湖泊里,除撫仙湖外,沒有哪裡再有䆲䆡魚。這人間絕無僅有的珍貴魚種,據說她是來自天宮王母娘娘的瑤池。八仙中的何仙姑巡遊撫仙湖,見那麼清澈的湖水里連一個魚蝦也沒有,一打聽,才知是被撫仙湖東岸老妖洞中的水怪把魚蝦吃盡了。


何仙姑很气愤,她找到水怪,用斩妖剑将水怪杀死。消灭了抚仙湖中的水害后,何仙姑就来到瑶池向王母娘娘禀奏,请求赐些鱼儿放到抚仙湖里去。王母娘娘就从瑶池里捧了些小鱼,又从瑶池里摘了个藕叶包了交与何仙姑,何仙姑把这些小鱼带来放在抚仙湖里,抚仙湖里就有了䆲䆡鱼。


多少年來,人們試圖對䆲䆡魚進行人工繁殖飼養,但都難以成功。難道它真如傳說中說的,是來自瑤池的魚種,只有撫仙湖水和瑤池里的水質一樣,除此就不能生存麼。



奇特的捕魚方法


根據䆲䆡魚奇特的生活習性,撫仙湖沿岸的漁民、也就採用了奇特的捕魚方法,雖然同樣都是在撫仙湖里捕䆲䆡魚,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捕魚方法,東岸與西岸的捕法就各不相同。


各種捕撈抗浪魚的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不下湖,不用船,不用魚鈎,不用魚網、在岸上捕撈。當地漁民不叫「捕」魚,而叫「拿」魚。


「香把」捕魚法


用青香樹枝或是山上的蕨蕨棵扎成把,因為青香樹枝或蕨蕨棵會散髮出一種清香味,故叫「香把」。把香把放在岩石叫的水中,䆲䆡魚來時,會鑽進香把中產卵,等香把里鑽滿了魚,就用網兜連同香把撈起來,提著香把一抖,䆲䆡魚就掉出來了。這種香把捕魚法,多在撫仙湖東岸使用。


籬笆溝捕魚法籬笆溝捕魚法


這種方法是首先沿著湖岸沙灘挖一條彎彎的溝,溝的兩頭連著湖,溝寬1市尺左右,漁民們叫這種溝為「籬笆溝」。


魚發時,用水車從一頭車湖水,水順著彎溝從另一頭流入湖中,形成股流動的水,䆲䆡魚就會成群結隊順著水流搶水而上,游進溝中,等魚鋪滿小溝,就停車拿乾灘兒魚。這種捕法在撫仙湖周圍都有使用的。




魚籠捕魚法


這是比較獨特的捕魚方式。在祿充、明星一帶,沿湖的岩洞里湧出許多股地下泉水,這些泉水的水溫比湖水略高,水質純淨,是非常好的地下礦泉水。


他們把這些泉水分成若干股,順著挖好的小溝流入湖中,在出水口的地方安放一個用竹篾編的大籠子,魚只能進不能出;在魚籠旁的水口處,用一木制水車車湖水進溝與泉水混合。


䆲䆡魚來時,從水車下順著水流進入溝中,在溝中的泉水里嬉戲、產卵。


當它們產了卵,玩夠了,就順著水流鑽進魚籠中去了,這叫「請君入甕」。



奇特的吃法


䆲䆡魚個頭雖小,但刺軟肉嫩,味道鮮美。由於它生活在潔淨的水中,靠吃水中的浮游生物而生,肚裡便很乾淨,所以吃䆲䆡魚根本用不著剖腹挖腸。


根據䆲䆡魚的特點,便產生了奇特的吃法。


一種是曬成乾魚


由於䆲䆡魚體型小,肚腸少,容易曬手氣便於保存,所以,漁民們多半會把捕到的䆲䆡魚曬成乾魚。吃時用油煎熟,或用文火燒黃,這樣吃起來香脆可口,但是要求醃魚時鹽放得不能過咸。


第二種吃法是煮成咸魚


把新鮮䆲䆡魚用鹽水在鍋里煮熟,煮時火要小,水不宜過多,加上辣椒花椒等佐料,用小火慢慢煮,煮的時間越長魚越硬掙,味道越香醇,直到把水煮乾。吃的時候蒸一下,吃起來十分爽口。


第三種吃法是酥魚


用新鮮䆲䆡魚套上雞蛋小粉,放在油鍋里炸黃,吃起來外黃內白,美味可口。


第四種吃法是蒸魚


把新鮮䆲䆡魚煎成兩面黃,然後放上佐料蒸熟,吃起來香酥味美。


第五種吃法是銅鍋魚


這是䆲䆡魚最具特色的吃法。


把活蹦亂跳的鮮䆲䆡魚放入銅鍋里的冷水中,加火煮熟,配上一碗用煳辣子、老醬、薄荷、蔥、姜等佐料調成的蘸水,吃蘸水魚,吃起來又鮮又嫩,獨具風味。


吃時不用吐骨頭,因為䆲䆡魚刺極軟,根本不會卡喉,吃魚時你也不要怕魚膽有些甘苦,須知魚膽最助溫化,清肝明目,吃魚後肚子餓得極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