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地質公園·雲南石林

 二氧化硅2012 2019-05-06
昆明市石林風景區,又稱為雲南石林,位於昆明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距離雲南省會昆明78公里。範圍達350平方公里。昆明市石林風景區開發為遊覽區的主要是:石林風景區、黑松岩(乃古石林)風景區、飛龍瀑(大疊水)風景區、長湖風景區。


昆明市石林風景區已經被聯合國文教科評為「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風光」,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石林景區入口廣場全景圖



石林公園歷史


1931年,前雲南省主席龍雲到石林考察,對石林美景贊嘆不已,題寫了「石林」二字,使「石林」成為專有地名。也是1931年,龍雲撥款建立石林公園,設立了石林管理處,並修建游路等設施,開始了石林作為自然公園的歷史。


石林风景区-票务导游中心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石林游客中心旁


地址: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石林中路


經度為:103°30’,緯度為:24°81’。



約3億年前,昆明市石林風景區是一片汪洋澤國,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終於形成了極為珍貴的地質遺跡,涵蓋了地球上眾多的喀斯特地貌類型。


早在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 路南知州汪良就將石林芝雲洞辟為覽勝景點並立了芝雲洞碑。


1931年,昆明市石林風景名勝區正式建園。


1978年4月1日,石林風景區開始對中外遊客實行售票遊覽。


自從1931年,經過82年的建設和發展,昆明市石林風景區現已成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大石林由密集的石峰組成,有如一片石盆地。這裡的石林直立突兀,線條順暢,並呈淡淡的青灰色,最高大的獨立岩柱高度超過40米。其中有「蓮花峰」、「劍峰池」、「千鈞一髮」、「極狹通人」、「象距石台」、「幽蘭深谷」、「鳳凰梳翅」等典型景點,最著名的當數龍雲題詞「石林」之處的「石林勝境」,而「望峰亭」為欣賞「林海」的最佳處。



大石林景區


大石林景區位於整個石林景區的中部,面積約3平方公里。大石林景區展示了經典的喀斯特石

林地貌。


石林被譽為「天下奇觀」。景區內,石林高大密集、雄偉壯觀。有些石柱狀物擬人,栩栩如生。這裡不僅有著名的「石林勝景」、「劍鋒池」、「望峰亭」,還有梳翅的「鳳凰」,靜臥的「神龜」,佇立的「大象」。石峰石柱與花草樹木、暗河深潭相組合,展示了獨特的自然美。


大石林景區歷史悠久,景區內迂迴曲折的石階游路始建於明朝末年。步行其間,如入迷宮,舉目四望,皆是美景。石林深處還留有古老的岩畫和摩崖石刻,反映了當地彝族人與石林的歷史淵源。



石屏風


這座孤立的石壁形如一道天然屏風,因而得名

「石屏風」。它的形成是由於在地質演化過程中,周圍的岩石都經溶蝕作用消失而留下的殘餘部分。「石屏風」猶如三塊巨石疊置在一起,看似分離,卻巧妙地達到平衡,歷經風雨而不倒。



一九六二年六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朱德同志到雲南視察邊防工作,從河口經建水返回途中順道來遊覽石林所題,題詞為:「群峰壁立,千嶂疊翠」。



倒塌石柱


石林中常見一些倒塌的石柱,這是一種自然現象。石柱倒塌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溶蝕垮塌」,即石柱底部被水溶蝕掏空,石柱頭重腳輕,失去平衡而倒塌。二是「動力倒塌」,即石柱受到外力作用,主要是受地震等影響而倒塌。



石孔雀



劍峰池


劍峰池是大石林景區最低窪的地方,因地下水在這裡出露,形成深池。池中聳立眾多石柱,其中一石柱形如寶劍,直刺蒼穹。因而得名「劍峰池」。據傳後因地震,劍身折斷,現僅存劍柄,立於池中。



母子象



石龜



溶井


石林中常見一些煙囪狀的石柱,中間是空的,且上窄下寬,上大下小,呈倒喇叭狀。這是雲南石林特有的一種形態,其成因是早先石灰岩頂部都有一層玄武岩,可以將地表水局部集中,使其如漏斗般往下衝蝕,形成了溶井。在井底部分,由於水花四濺而濺蝕出寬大的空間。現今蓋層已不復存在,這樣的結構也就很難再形成。



望峰亭


「望峰亭」位於大石林中部的石峰之上,置身亭中,居高臨下,可環視整個大石林,將美妙景色盡收眼底。望峰亭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是石林公園中最早的建築。



劍狀石林

石柱經雨水長期的垂向溶蝕,成為頂部尖銳、邊緣鋒利的石峰、形如一把把銳利的寶劍,直刺天穹。這種石林被稱為「劍狀石林」。這一景點也被形象的稱為「刀山火海」。


老鼠啃雞腿



情人谷


在峽谷兩側,左邊長滿長青藤,右邊則無一根藤蔓。傳說這裡曾是阿詩瑪、阿黑哥木葉情歌的地方,故名「情人谷」。這裡曾是電視劇《西遊記》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拍攝現場。



蓮花池


這片小池塘叫做蓮花池,它的南面是雄偉壯觀的大石林,背面是秀麗嫵媚的小石林,池塘的周圍玉蘭花香,青藤常綠,草坪如毯。池塘中,千尾鯉魚,自由遨遊。



石蓮花



石林芝雲洞在大小石林西北6公里,安石公路東側的一座石灰岩大石山中。洞長400為,寬3—15米,高5—30米,呈「丫」形,兩段洞由一低矮狹窄的洞門連為一體。洞內多石鐘乳、石筍、石柱等溶洞景觀。形態多樣,異彩紛呈。明以後稱「仙跡勝景」,以「石硐仙蹤」之名號獨居石林八景之首。


從洞口到洞尾,共二十多個主要景點,分別是:靈芝仙草、玉象撐天、倒掛金雞、葡萄滿園、雲中坐佛、禮貌洞、鑽山駱駝、、雙獅戀、悟空取寶、東西龍宮、蛟龍升騰、千年玉樹、太白金星、神牛尋母、水簾洞、龍虎鬥、壽星摘桃、水漫金山寺等。



步哨山位於大石林之東,小石林之南,以景區環林東路為界,呈南北向帶狀展布,地貌上屬大石林溶蝕窪地東部斜坡平台。因清末石林彝民義軍首領趙發曾在此山駐防,設步哨巡山而得名。山頂海拔1796.7m,高出大石林望峰亭近50m,為石林景區海拔最高處。登高遠望,林海松濤,柱石參差;漫步山間,石林卓越,劍峰羅列。區內多柱狀石林,有「步哨五石門」、「步哨松濤」等獨特景觀。景點中有巨型腹足類化石、珊瑚化石等海洋生物化石,記錄著2.7億年前石林地區生機勃發的海底世界。



李子園箐在環林路以外,方圓數十里的荒山野丘上,布滿了奇柱異石,有聚有散,有起有伏,而且沒有過多的高樹與石林爭高,保持著自然的風貌。在環林路東南約300米處的叢林石壁上,有一片古崖畫,畫著奔放粗獷的人、獸、物、星月等圖像,據有關專家考證後認為,這屬原始宗教內容,與廣西左江崖畫的人物極為相似。


小石林(阿詩瑪景區),寬厚墩實的石壁像屏風一樣,將小石林(阿詩瑪景區)分割成若干園林。小石林(阿詩瑪景區)里最有名氣的景點當數「阿詩瑪」,當夜幕降臨,彩燈映照,更是五彩斑斕,嫵媚動人。



小石林


小石林中的石柱錯落有致,形態各異,石柱間為池塘、草地。是一優美的自然林園。


這裡的石柱比較稀疏是因為大部分的岩石,經過地質構造破碎後,被水溶解帶走了。



阿詩瑪


這座石柱便是傳說中的美麗而勇敢的撒尼姑娘阿詩瑪。她身著傳統民族服裝,頭戴包頭、背著籮筐,昂首遠眺,儀態優雅。



阿詩瑪


世代居住在石林地區的彝族撒尼人,形成了以「阿詩瑪」為代表的民族文化。撒尼敘事長詩《阿詩瑪》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譯為20多種文字在世界多個國家廣泛傳播;電影《阿詩瑪》享譽海內外。



石林三寶



古人筆下的石林


十四世紀元朝時對石林景觀有了具體形象的文字描寫,「石門,在陸良西平壤中,石筍森密,周匝十餘重,大者高百仞,參差不齊,望之如林,俯仰側植,千態萬狀,東西行者皆穿其中,故曰石門」。


十七世紀明未清初時期,有少數探險者和文人雅士進入石林探幽訪勝,並寫下許多贊美石林奇觀的詩詞歌賦,如《石林歌》等。清朝初期(1712)編纂的《路南州志》對石林有了更具體形象的描述:「石林,岩高數十仞,攀援始可入。其中怪石林立,如千隊萬騎,危檐逐窟,若九陌三條。色俱青,嵌結玲瓏,尋之莫盡。下有伏流,清冷如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