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華僑城濕地公園

 二氧化硅2012 2019-05-06

華僑城濕地公園位於深圳市華僑城歡樂海岸,2012年5月15日正式開園,標誌著對生態公益和時尚商業兩者融合的歡樂海岸模式完整呈現。
華僑城濕地實行免費開放,預約入園。每週二、四、六、日及所有公共假期開放。個人預約需提前兩天,團體預約需提前三天,週二、週五及國家法定節日只能個人預約,週四為團體預約,週六、周日為個人及團隊開放日,團隊預約人數限制10人以上,30人以下。

华侨城湿地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白石路8号

華僑城濕地北臨深南大道,南通濱海大道。濕地與周邊的華僑城主題公園群、深圳灣濱海休閒帶和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一起,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城市生態旅遊區域。地處市中心的地理位置,極好的為都市人群瞭解候鳥遷徙、濕地、生態自然變化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讓都市人群更近距離的與濕地親近,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觀鳥屋觀察的生境
蘆葦蕩
華僑城濕地擁有我國南方很少見的大規模的蘆葦蕩;茂密的蘆葦蕩中底棲生物種類豐富,不但為多種鳥類提供築巢的場所,也是鳥兒們天然的庇護所。
西區灘塗
週期性的潮水能夠為灘塗上的生物帶來豐富的食物和養料,以及新的海洋物種;灘塗上的沙蠶、貝類、魚類等多種水生生物,都是水鳥喜愛的食物;灘塗能為游禽提供落腳和休息的場所,並吸引更多的涉禽前來覓食、棲息。

什麼是觀鳥?
觀鳥( Bird Watching)是指在自然環境中借助望遠鏡等光學工具對野生鳥類的覓食、鳴叫、築巢、飛翔等行為進行觀察和欣賞。
「觀鳥」不是在家欣賞鳥類圖片,不是到動物園去看孔雀,也不是欣賞籠中畫眉的婉轉歌喉。廣義上,觀鳥指的是一項觀賞野生鳥類的活動,而在狹義上,是指帶著望遠鏡,揣上一本鳥類圖鑒,到野外去觀賞野生鳥類的活動。


觀鳥工具

望遠鏡

望遠鏡可以讓你在遠處就能夠看清鳥的特徵,是觀鳥必備用品。雙筒望遠鏡視場較大又比較輕便,非常適合野外攜帶和觀察,一般選用7~10倍就可以了,倍數太大手持會不穩定。在開闊地帶觀鳥還需要配備單筒望遠鏡和一個較穩定的三腳架,倍數一般選用20~60倍,就可以遠距離對鳥進行觀察了。

鳥類圖譜
好的圖譜能夠讓我們迅速的確認在野外觀察到的鳥類。我們最常用的是《中國鳥類野外手冊》和《深圳野生鳥類》。

筆記本和筆
將你的觀察記錄下來,不但是您一份寶貴的資料和美麗的回憶,甚至還能幫助鳥類學家進行鳥類研究。

觀烏服裝
注意避免穿顏色太鮮艷的衣物去觀鳥。可以穿著灰色、綠色等偽裝較好的服裝,如果穿著迷彩服,您會發現您可以比別人更接近這些鳥兒。


觀鳥守則
1、身穿顏色暗淡的衣服。
2、保持安靜,切忌大聲喧嗶。
3、不干擾、引誘、驅趕、捕捉野鳥,不要採集鳥蛋。
4、對於重要的鳥類保護區謹慎宣傳和帶隊進入。
5、將所有垃圾隨身帶走。
6、在觀察、攝影時請一定要避免給野生鳥類帶來壓力,不能使其暴露在危險中。
7、發現鳥類繁殖地、巢穴和重要取食地需要保持適當觀賞距離。

紅樹嘀鶯

紅樹林不僅形態優美,還是候鳥的重要遷徙中轉站,在華僑城濕地擁有近4萬平方公里的紅樹林植被群。其中北岸有一片樹齡近90歲,高達6米的秋茄林,可以說是深圳灣最早的原住民。它們歷經城市變遷,至今依然煥發勃勃生機。

鷺島位於碧波蕩漾的心湖中央,面積近6000平方米,是一個天然形成的獨立小島。島上植被茂盛、林木蔥郁,擁有紅樹林在內的近三十種原生植被和樹木,棲息著包括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黑臉琵鷺,以及黑翅長腳鷸在內的數十種珍稀鳥類。
濕地對鷺島進行了隔離性保護,確保島上擁有獨立的生態環境。如今,這裡是深圳市重要的鳥類繁殖和棲息地之一 。遊人和學生通過岸邊的觀鳥亭或遠程觀鳥系統來觀察島上的生態。

華僑城濕地佔地68.5萬平方米,處在現代化大都市腹地,與深圳灣水系相通,生物資源共有,還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隔海相望,是深圳灣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濱海濕地。

平湖飛鷺

望遠鏡使用小技巧
1.請使用望遠鏡時,對準要觀望的目標。
2.眼睛和鏡筒保持一定距離。
3.先單眼觀景,調整角度直到清晰為止 睜開另一個眼睛盡情欣賞景物。
溫馨提示
為了保護您的眼睛,使用望眼鏡時避免直視太陽。
美景齊分享,欣賞10分鐘後,請讓與其他訪客,謝謝合作。

與深圳灣相通的水道,濕地公園的海水從橋下引入。

崗亭

早期的瞭望塔現在也極具特色,在華僑城濕地共有三處質地比較厚重、布滿藤蔓植物的瞭望塔。它們是深圳灣邊防部隊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修建的原邊防哨所崗亭,如今,雖然這些崗亭早已喪失了最初的防禦功能,但是,歡樂海岸仍對它們進行了簡單的修繕,不僅將其作為歷史的珍貴見證保存了下來,還將其中一處瞭望塔改造觀鳥屋,成為濕地內一道特別的風景。

濕地擁有一大片在南方少見的蘆葦蕩。蘆葦不但能為鳥類提供築巢的場所,還能有效地淨化水體。華僑城濕地根據蘆葦的分布情況,進行了規整、補種、擴大和豐富,形成了集中成片的蘆葦蕩,還配以簡易的木棧道和觀賞平台,能夠深入湖心地帶,與蘆葦帶近距離接觸,感受自然氣息。

翩影軒

為了方便遊客近距離地觀鳥,感受自然的氣息,同時又不影響濕地的生態系統,華僑城濕地在綠樹掩映中修建了3個觀鳥屋,觀鳥屋的外觀古樸自然,三個觀鳥屋均有攀爬植物覆蓋,觀鳥窗也隱蔽於植物之中,目的是為了與環境更好地融為一體,防止鳥兒的撞擊,保護生態環境。

崗亭

上世紀四十年代修建。

輕紗綠葦

鷺島

覓幽閣

OCT生態教育基地

2014年11月28日,位於華僑城濕地內西區的生態展廳正式開幕了。
遊客從東門進入後,可以沿著北岸領略濕地自然風光。在這一段自然旅程快接近終點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座散髮著自然氣息的小小展廳。它以質樸低調的姿態,邀請大家進入,瞭解一段華僑城濕地身後蘊含的故事。

華僑城濕地自然學校創建之初,暨本著「一間教室,一支環保志願教師隊伍,和一套環保課程」的原則,開始了從無到有的探索,以建設中國本土自然學校的模範為目標。迄今為止所有的工作計劃都緊緊圍繞著這三個方面。

首先,「一間教室」作為濕地自然學校教學場所的硬件的要求,達到生態環境符合教學要求的同時,提供基礎的教學設施建設。目前濕地自然學校的戶外環境有足夠的教學空間,園區有導識牌和植物樹牌。教學設施包括生態教室、活動室等。2014年11月,濕地完成了生態展廳的建設,成為自然學校教學的重要場所。

第二,「一支環保志願教師」隊伍,吸引環保志願者參與自然學校的教學工作。2014年自然學校已經招募了兩批環保志願教師,培訓學員超過50人。其中第一批已於6月畢業並開始了教學服務。預計在3年內培養出一支 核心志願教師團隊,可以為濕地提供長期的服務。

第三,「一套環保課程」是對課程研發的要求。目前濕地已經完成了基礎的導覽手冊《華僑城濕地知多少》,並研發了多個主題教學活動,包括「紅樹林」、「觀鳥」、「入侵植物」、「濕地闖關」等。同時每週六上午都有面向入門級觀鳥愛好者的「小鳥課堂」。2014年9月,濕地自然學校與相鄰的碧海小學開始共同研發校本課程《小小濕地探險家》。計劃在2015年將這套課程完成,並進行教師培訓,推廣到深圳更多的中小學。

生態修復示範區

濕地成立後,在出色的規劃和精心管理和維護基礎上,繼續推進在生態教育、科研合作、公益平台、環保意識提升等方面的發展,先後獲得來自社會各界的認可和獎勵。濕地成為國家海洋局宣教中心的「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深圳市海洋局授予濕地「國家海洋行業公益性科研專項濱海濕地生態修復示範區」。2013年,深圳市政府授予濕地「環境教育基地」稱號。2014年被廣東省環境保護廳授予「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2014年在深圳人居委和深圳市華會所生態環保基金會的支持下,濕地建立了深圳市首個自然學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