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大学毕业,我到了深圳一家国有银行,工作前几年,每年拿到手的钱,毛估估平均不到七八万。那时候也没见过什么钱,第一个月先发了一千七百多,后来加发了几百块,还傻傻的觉得挺幸福。工作内容也乏善可陈,特别是最开始那一两年,我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每周定时把一大车硬币,零钞,好像是一次几万十几万吧?从公交公司搬运到一家医院。在度过了最开始的激情和幻想后,总体来说比较无聊和乏味。 所以,作为职场新人,我那几年基本上就是这么个状态,穷、工作上看不到多大希望。不过我很早就跑去开通了证券户,就是在我刚被分配到支行营业部的时候。那时候营业部里有很多券商,保险的驻点人员。2003年汉唐证券势头正猛,各项业务突飞猛进,经纪业务也出大招,价格战底线拉的相当低,我印象里好像还推出过365块佣金包年的套餐,冲着低佣金,我开的汉唐的户头。不过,金融市场没有持续太久的神话,或者说,神话就是拿来打破的。没过多久,汉唐就为自己的激进付出了代价,名字改成了信达,并且害得我的户头开通不了权证等衍生品业务。 可能有人会说,佣金能省几个钱,服务更重要。这倒是实话,特别是我当年本金才能有几个钱,佣金那点确实微乎其微。不过,就我个人的认识,假如你需要券商服务,或者说,你的投资还依赖于券商的顾问人员的建议,可能是有一点危险的。因为从概率来说,所有的券商顾问,唯一能给你的正确建议就是,别碰股票(当然也包涵期货,外汇,区块链等等)。这一点我想我以后还会提到,日后的经历强化了我的一条认识,就是,我基本上没见过,可以靠消息、或者靠别人指导,而可以炒股赚钱的人。 以上是就我现在的个人经历,得出的结论。不过很奇怪的是,在我接触股票之初,我就偏执地拒绝相信来自专家、大佬、热门书籍的说法,至于我应该相信什么,我又搞不清楚,也许应该把这种心态称为“不可知论”。在此之前我对股票极少的认识,基本就是知道大学时候,一个室友暑假炒股赚了钱,我还恍惚记得他说的是莲花味精。然后就是在图书馆翻过几大证券报的报价表,还煞有介事的记录过几只股票每天的价格走势,其中包括民生银行。我的天,那时候我都不知道还有k线这东西吗,价格有什么好记的?真是好新鲜一枚韭菜。 总之,我开了户,然后每天下班,在贷款买来的电脑上,除了看小说看剧之外,也开始研究k线图,以及f10资料。并且很快的,我就下单尝试了第一笔交易,并且在精细查询了交易费用之后马上打电话给券商客服,投诉交易佣金算错了。感谢客服姐姐没有让我感觉到被嘲笑,而是耐心地解释了佣金算法,并建议我不要每次只买一百股,不然佣金确实会挺高。 不过,无论如何,在此之后,我见证了两轮正儿八经的牛市,现在,2019年初,似乎号称又有一轮牛市正在发生,虽然我不这么认为。 |
|
来自: 昵称61580863 >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