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嗽久治不愈,怎么办?你一定想知道?

 医门棒喝 2019-05-06

春节以来,“咳嗽”就像龙卷风一样席卷了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也许你也没幸免于难!有的人一咳就是十天半个月,吃药、打针都无济于事,那种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体会得到。

为什么这个春季是咳嗽的爆发期呢?当然是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双重影响。按中医所说的就是内外合邪。 

外在因素源于冬春之交,天气变化无常,且今年为水运太过之年(在上篇文章:“12年一个轮回,“SARS病毒”化身“流感病毒”卷土重来!你准备好了吗?”已经讲到),更重要的是春之邪风伤人。春主东,假如风从东面吹来,那就是正风,乃不伤人也。之所以伤人,此风必然不是正风,为虚邪贼风。人应避之,避之不及,风邪犯肺,闭其皮毛,里气愈郁,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咳嗽。 

肺以降为顺,逆则病作而咳。《素问·咳论》“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意思是说皮毛主表,和肺是相配合的。皮毛受了寒气,寒气就会侵入肺脏。假若平时过食寒凉的东西,损伤脾胃之阳,则胃寒之气上逆,从肺脉上注于肺,肺也就因此而受寒。这样,内外的寒邪互相结合,壅塞肺脏,内不能降而外不能泄,故而作咳。继而引发我们的思考,假如脾胃之阳不衰,肺胃不寒,肺之降路清通,虽感受风邪,皮毛被闭,而内有下行之路,不至堵塞,则咳嗽不作。例如,同样两个人,穿同样多的衣服,在相同的环境下,一个人感冒咳嗽了,一个人安然无恙,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脾胃强弱的区别。

脾胃化生中气,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也就是强调了保养后天脾胃的重要性。(具体可查阅公众号首篇文章:“不生病的秘密—脾胃决定论”)。很多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喂养方式都是错误的。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父母都在对比谁家的孩子牛奶喝得多,电视上的广告语也漫天飞,“每天一瓶奶,强壮中国人”,简直就是扯淡,是牛奶的谎言,欺骗了无数中国人。牛奶性寒,喝得越多,越伤脾胃,不仅不能吸收,反而为害不浅。脾胃一伤,后天之本不固,气血生化无源,正气就衰,邪气就容易侵犯。

经典案例

有个13岁的小男孩,两脚经常长湿疹,奇痒无比,其母看着儿子痛苦不堪,心里非常之着急,爱子心切啊,但一直四处求治,效果终不明显。后来细问,其母才说小孩基本每天都要喝一瓶酸奶。这才是湿疹的发病根源,酸奶比牛奶更寒,极败脾胃。因脾主运化,通水道,脾又主四肢,脾虚生湿,水道不通,流溢于四肢末节,故而容易长湿疹。酸奶不戒,脾胃不温,其病难治。

由此可见,脾胃湿寒是引起咳嗽的内在因素,更是大多数小孩各种疾病之由来也!

很多人在咳嗽的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川贝炖雪梨、川贝止咳糖浆、川贝枇杷膏或蛇胆川贝液等。哪知越吃咳得越厉害,呜呼哀哉!咳嗽之初,寒咳者十之八九,热咳者百无一二。我们可以发现,咳嗽之初大部分人都是先有稀白痰、舌苔白厚,咳了几天后慢慢咳稠黄痰,甚至咳血,咽喉也随之肿痛,此时舌苔黄厚。说明先是寒咳,咳久了才转为热咳。而川贝是寒凉的药物,具有清热的作用,在寒咳之时用川贝有如寒上加寒,雪上加霜,越吃越难好。

痰之由来

痰之由来,根源在于脾胃之湿寒。因肺主藏气,肺气清降则化气成水,当脾胃湿寒之时,胃土上逆,皮毛又受寒邪束闭,肺无降路,肺气雍滞,不能化水。气不化水,则郁蒸于上而为痰。

风热咳嗽由来

肺胃以降为顺。肺胃顺降,则相火亦降蛰藏而下温,当风寒咳嗽之时,肺胃逆升,则相火浮动而生上热,上愈热下愈寒,相火刑肺金,痰火互结,故变稀白痰为稠黄痰。以此同时,卫气闭敛,营阴内遏,营郁为热,热邪内闭,与相火两热叠加,内伤津血,则口苦咽干,喉咙肿痛,津血与痰涎郁蒸,浊瘀臭败,腐化为脓,则肺痈而作。胆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胆经相火逆冲胸胁,则胸膈作痛。此风热咳嗽之由来也!究其源,上热为标,下寒为本。风热咳嗽之上热,非脾胃之湿寒,不成此病。

经典案例

有个4岁的小男孩,咳嗽一个多月,炖了冰糖雪梨吃,也吃了很多西药都没好,其母很是担心,于我处就诊,开了三剂中药,咳嗽基本好了八九成,还有点微咳。复诊期间,我就告诉这位母亲,咳嗽只是标,脾胃寒才是本,这次治好了咳嗽,不调理脾胃的话,下次还会照样容易感冒咳嗽。再细问造成她儿子脾胃湿寒的原因,她才说她的小孩经常扁桃体发炎,于是她就特爱给儿子喝金银花茶,板蓝根颗粒等凉性降火的东西,结果败坏小男孩的脾胃,扁桃体炎反而更容易发作,还经常感冒发烧。此扁桃体炎乃因脾胃湿寒,肝脾不升,相火不降,逆冲咽喉而成。此火乃人身之火,维持生命的运动,哪可随意用凉药灭之,寒凉伤其脾胃,越吃脾胃越寒,相火越不降,最终上下都寒,火败则人亡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温暖脾胃,左升肝脾,右降肺胃,让相火得以随之顺利地降下来,从而恢复上清下温的健康状态,便病去人安也!

综上所述,在治疗咳嗽时,应找到医师,用对药。寒咳时用半夏(制)、干姜、细辛、五味子、茯苓、炙甘草为方或仲景先师之“小青龙汤”加减。热咳时在以上药方的基础上再加贝母、生石膏、麦冬等清上热之药物,清上而不伤下,热除凉药即止,此之治咳之大法!(以上为个人之言论,仅供参考。)

治疗咳嗽其实就这么简单,以后不要再乱治,误治了!

本文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