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家生物医药企业“抢滩”科创板,一级市场的喜与忧

 板桥胡同37号 2019-05-06

|科技引领新经济|

在这21家生物医药企业中,钛媒体统计发现,专业设备制造业有7家、医药制造业12家、研究和试验发展2家。

钛媒体编辑丨付梦雯

继扎堆涌进港交所后,生物医药企业又组团“抢滩”科创板。

经钛媒体(微信ID:taimeiti)梳理,截至4月25日,科创板共受理企业申请92家,其中生物医药企业21家,占比23%,处于已问询状态的有11家。 

在这21家生物医药企业中,钛媒体(微信ID:taimeiti)统计发现,专业设备制造业有7家、医药制造业12家、研究和试验发展2家。 

拟登陆科创板医疗企业梳理,截止2019年4月25日,钛媒体付梦雯制表

其中昊海生物科技是港股上市公司,采用整体上市模式申报科创板;港股上市公司微创医疗则选择分拆后申报科创板。

除了生物医药企业外,在近期的投中第13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道彤投资创始合伙人孙琦透露,其投资的医疗AI企业深睿医疗正在准备申报科创板,“我们也算是医疗GP里面少有的比较积极投了AI的,我们连续投了三、四家医疗AI公司,深睿都要报科创板了。”

目前,深睿医疗是第一家透露出有意向登陆科创板的医疗AI企业。深睿方面告诉钛媒体,“有这个计划,还没有确定。”

打破“盈利”藩篱 

钛媒体(微信ID:taimeiti)此前曾报道过,科创板重点关注的是硬科技企业,但硬科技公司明显的劣势和短板是,这些公司研发投入很高,短期利润容易受到负面影响。而科创板的推出,打破了A股市场、中小板“必须盈利”的藩篱。

科创板虽然放开了“盈利”条件,但其增加了“市值”与硬科技等指标。

3月1日,上交所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提到,“企业需要满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获得知名投资机构一定金额的投资。医药行业企业需取得至少一项一类新药二期临床试验批件,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以第一批申请科创板的安翰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翰科技”)为例,这家公司核心业务是胶囊胃镜机器人,也是全球首家获得CFDA核发的“磁控胶囊胃镜系统”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企业。

实际上,安翰科技已经依托产品开始实现盈利,其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862.42万元、-1033.78万元、6594.19万元。安翰科技在招股书中提到,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387.73万元、4916.66万元和7844.81万元,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29.54%、29%和24.96%。 

而此前安翰科技曾披露要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为何又改道科创板?安翰科技有关负责人在3月27日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曾对此作出解释,“公司主要产品是自主创新的硬核科技,而且市场空间非常大,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科创板也是聚焦科创发展的国家战略,因此公司选择科创板上市,而且科创板更具有包容性。” 

“科创板我们看好,我们所投三家已经被上交所受理了。”在投中投资峰会上,济峰资本创始合伙人余征坤坦言,科创板最大的好处是,给需要研发投入、创新技术的创新器械和新药开了口子。

直面估值难题

但利好消息的同时,投资人们陷入了另一个难题——如何估值。

云锋基金董事总经理骆怡天认为,一级市场投资领域有一个市场规律,就是当有新的流动性机会出现时,整个标的价格会上涨。

过去一年,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出现了两次新的流动性机会,第一次是港交所为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打开大门,催生了一系列“生物技术股”,搅活了中国早期生物医药的流动性,并把整个生物科技的估值推高了。第二次便是科创板。 

“这两次流动性的利好和宏观经济环境的下沉做了一个对冲,所以过去一年的时间,我们会发现中国的HealthCare领域的标的,并未出现估值下降很明显的情况。”骆怡天如是说。

从2017年开始,港股、A股相继对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打开大门,此后关于生物医药企业如何估值、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等有不少讨论。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赴港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集中出现破发情况:歌礼制药在上市首日先升至14.9港元/股,后跌穿招股价至13.66港元/股;百济神州首日开盘下跌至103港元/股;华领医药上市便跌破发行价8.28港元/股。 

在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王俊峰看来,“中国医疗大健康一级市场很重要的变化依据是资金的募集,在今天二级市场相对疲软,一二级市场出现倒挂,我们还是要回到价值评估,该值多少值多少。” 

而科创板的到来,会如何重塑生物医药行业的估值体系?

去年看项目的时候,征和惠通医疗合伙人张志玲发现项目方还没有那么激动,现在再去看项目,每一个项目都会说上科创板一点问题都没有。“原先中小板或者是看主板也有一些可以对比的,但是现在政策逐渐越来越清晰,所以估值是难度最大的问题。”

虽然力鼎资本董事长伍朝阳认为科创板对医药企业的估值是好的转变,但从投资角度来说,新药创新企业如果做的是Me-too和Me-better一类的,确实存在“估值很快”的问题。“很多人试图以跑步进场的方式和加快速度的方式来减少估值过高的风险,这其实很难有结论,这个方面确实是面临风险,现在是很多资金扎堆,估值上就很快。”

伍朝阳有一个解决估值过高的思路,“在原研药和同类药出来的情况下,本土药还是有很多的优势,现在的研发敢不敢看得更长、承担更多风险。”

华泰紫金基金合伙人陈淼坦言,从一级市场来说,整个流动性的限制,以及信息透明度的限制,其实很难验证估值高了还是低了,“我们站在投资机构的角度说,我们肯定抱怨估值偏高,但是站在医药企业的这些企业家的角度,他可能觉得被低估了。” 

陈淼把药品研发比作马拉松长跑,“相信好的选手在长跑中脱颖而出,没那么优秀的项目自然而然地在时间中就消失了,所以只能让时间和市场检验。”

关于科创企业如何估值,兴业证券的一篇分享中提到,“由于科创企业往往具有较大的异质性,从产品类别,到研发推进能力,再到生产销售水平都有所不同,可比公司少。因此相对估值法对于创新型企业估值的参考意义大大降低,相比之下,基于公司未来现金流的绝对估值法则更为有效。” 

骆怡天强调,科创板最后上市的半年时间内,可能会对宏观环境有新的指引,“这次上市情况会告诉我们在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上半年,整个一级市场标的的宏观环境下,他们的价格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对于大部分的基金管理人来说,这都是值得警醒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