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是如何认识眼睛的

 real寿元调养 2019-05-06

中医是如何认识眼睛的

中医对眼的认识由来已早,据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中可知,早在武丁时代(约公元前13-14世纪),就有“目”的命名,并将病眼称“疾目”,甲骨文卜辞中有的记载:“贞王弗疾目”、“大目不丧明”。中医眼科通过隋唐时期的奠基,宋元时期的独立发展,到明清时达到兴盛时期,出现了许多眼科专著,如《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原机启微》,《秘传眼科龙木论》,《证治准绳》,《审视瑶函》,《目经大成》等,为我国古代人民的眼病防治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医是如何认识眼睛的

中医五轮学说

中医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朴素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天人相应观、统一整体观、永恒运动观和动态平衡观。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精华上注于目而为明,目为心之外窍,也是中医望诊察神的重要依据。

中医学认为,目系五官之首,通过周围许许多多的脉络和全身五脏六腑密切联系,“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审目可测知脏腑的生理病理。而眼的各部组织,分属于各个脏腑,即“五轮八廓”学说。借以说明眼的生理、病理与脏腑的关系。眼尤其与肝胆关系密切,肝开窍于目,肝主藏血,肝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脉上连目系。神膏(玻璃体)由胆中渗润精汁,升发于上,积而成者,方能涵养瞳神,此膏一衰,则瞳神有损。

中医眼科的五轮学说,将目从外向内分为胞睑(眼睑)、两眦、白睛(结膜)、黑睛(角膜)、瞳神(内眼)五部分,分别命名为肉轮(属脾)、血轮(属心)、气轮(属肺)、风轮(属肝)和水轮(属肾)。“八廓”理论是“五轮”理论的进一步扩展,它将眼分为“天、地、火、雷、风、水、山、泽”八个部位。各部位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贯通,构成一个活动的完整的系统。中医学对眼病的诊治,就是按上述“五轮八廓”、脏腑经络,并结合四诊八纲,将眼的局部与全身各个脏器联系起来,进行辨证施治的。这就是中医学的整体辨证观念。

对引起眼病的病因,中医认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疠气(流行病)、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不节、劳倦、外伤等是眼病的常见病因。六淫之邪可乘人之虚,从肌表或口鼻而入,也可直接侵害眼病,一般以外障眼病常见,其中风、火、湿对眼危害较大。风邪上犯,常引起流泪羞明,目痒干涩、眼睑肿胀、黑睛生翳等。火性上炎,易于侵目,常表现为眵多黄稠,红赤焮热,肿痛生疮、黑睛生翳等。湿性重浊而粘腻,阳气易受其困阻而病势缠绵,表现为眼睑糜烂,肿痛麻木,湿痒并作,眵泪胶粘,白睛黄浊等。七情中尤以忧郁、愤怒、悲哀对眼危害为甚。怒伤真气,忿怒致肝气上逆,常引起视神经病变、青光眼等;因哭损目,哭损神膏;过虑多思,因乱真而伤神志;可致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白内障等。另外,酸辣食多损目;火烟冒久伤瞳;劳瞻竭视致病而损光华。

中医认为许多眼科症状也是其它系统疾病的表现之一,如糖尿病的眼底改变,高血压病的眼底改变,“甲亢”造成的突眼等,治疗上都要从原发病着手。

治疗眼病应当要早发现早治疗,《审视瑶函》中“原夫目之害者起于微,睛之损者由于渐,欲武其患,防汁其微”。中医治疗眼部方法很多,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熏蒸以及钩、割、劆、烙、针等手术方法。其中内障眼病常用内治,白内障也用金针拨障术,外障眼病多在内服基础上配合外治,其中外用眼药方法也较多,如水、散、膏、锭、膜等,用点、洗、敷眼,具有退赤消肿、除眵收泪、止痒定痛或退翳明目作用。

常用的中医药治疗眼病方药有: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驻景丸、石决明散、生蒲黄汤、新制柴连汤、丹栀逍遥散、补中益气汤、明目地黄丸等,常用对眼有益的中药有:枸杞子、桑叶、菊花、决明子、苍术、夜明砂、密蒙花、薄荷、冰片、秦皮、夏谷草、青葙子、千里光、珍珠母、石斛、熊胆等。

中医是如何认识眼睛的

中医眼科古籍的病名及用药配有图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