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人为本-为科技创业死亡谷提供解决方案

 草虫gg 2019-05-06

来源:AMI埃米空间

「在工业文明时期,是人找活干;科技文明时期,是活找人干。换句话说,在工业文明时期,哪里靠近铁路,哪里靠近港口,哪里靠近煤矿,哪里就很有钱。在科技文明时期,只有一个坐标,哪里吸引人才,哪里就更有钱!是的,或许任何问题的解决方案总要从人出发,再回到人。」

1

以人为本-坚持人才培养

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委托埃米空间在2018关于科技成果产业化意愿难点调查显示:多数科研人员认为制度问题、资金问题、人才团队等事制约他们进行创业的难点。他们不敢创业,认为体制不成熟怕丢饭碗,又找不到合适的人去运作项目,一旦创业失败,影响家庭、影响前途、顾虑颇多。这样的结果就是:在高校里,有些老师一辈子教书育人、做实验发表文章,收获的科研成果却束之高阁。

这不能说明老师的技术不好,主要原因是他动力不足,又没遇到一个适合帮助他来做产业化的人才或团队。

相比日本、以色列、美国等科技成果转化强国,我国目前在产业化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一个缺口,处于断层的状态。教授们不懂得市场运作,不善于表达,只懂得埋头苦干做研究。而有创业能力的人又不懂教授们研发成果的价值,这种信息不对称让各方面寸步难行,导致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低,大量的模式创新不能孕育高成长企业。

笔者认为国家鼓励双创,鼓励研发成果产业化是行之有效的方向,但是如何破解产业化转化率低的问题,仍要“以人为本”,培养产业化人才势在必行。 

2

科技创新的进步与挑战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果:

(1)中国对于高科技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中国科技的政府投资量,尽管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国家对高科技的投入正在逐年增长,这是中国明显的进步。

(2)我国2018年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进到世界第4位,国际高被引论文数量、热点论文数量继续保持世界排名第3位。专利方面,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尽管专利的实用率还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3)中国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可能是世界第一了。最近几年以来,也有大批各行各业的“海归”回到中国,积极参与祖国建设。

(4)“双创”的浪潮使得上至政府,下至百姓和企业,都意识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相当低”。

在创新创业领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说法:“死亡谷”。一项高科技的创新从研究到开发,再到技术转让和产品上市,需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最后还要通过商业化才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的创造发明在很早期就已经“死掉了”,还有一些好不容易走到了产品阶段,却由于不能被市场或消费者接受而导致最后“死亡”。“死亡谷”在整个高科技创新领域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在中国,这个现象尤为严重。


高科技创新领域的“死亡谷”

高科技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行业,但是中国未来50年的发展,依靠的不是消费,也不是服务,或者说不仅仅是靠消费和服务,而是有原创的高科技的产出。

内容参考:清华教授鲁白于2025科技展望论坛发表演讲

3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缺陷

一般来说,一项科研成果最后能够进入市场,要经过5个阶段。 

在整条研发链上,有两个部分需要特别注意——资本和人才。但是资本偏好与人才配置存在以下三大缺陷:

对于早期研发的投资,需要专业评估后,在早期以资本运作的方式介入,帮助研发人员进行产业化。

创业团队人才配置方面,由于我国的科研人才专一化程度较高,科学家和工程师不具备市场的观念或企业生产的认识,而在市场做产品的企业界人士又缺乏对科研的了解。所以在这当中需要一座桥梁,不光是物质的桥梁,更是人才的桥梁。这需要有行政执行、运营,金融财务、项目管理、法律等等各方面的人才,只有通过这种人才的桥梁,才能够把一个科学发现,一项技术突破,有效地连接到产品开发这个环节里去。

人才培养方面,科研人员在研发方向的选择上,不应当只考虑发表文章,我们需要具有市场观念和企业家精神的科研人才,才能做出市场也能接受的产品和商品。

4

高校创新需要新思路和新模式

“孵化器”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创新创业的发展,地方政府或高校提供场地,收取很低甚至免费的租金,提供各种服务,如法律,财务,政府报批等等。孵化器内有仪器设备,有税收上的好处,希望通过吸引风险资本孵化高科技公司。

但是孵化器模式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科学创新从哪里来?科研项目的原创是在教授们的实验室里,而目前教授以及学生关心的是怎么样发表论文,而不太关心研究能不能转化,是不是能最后进入高科技的产业。

所以孵化器的一个工作的重点方向应当首先与研发人员建立紧密联系,再者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科技成果转化变得容易一些,使创新创业的壁垒下降,让那些具有原创性的,有高技术壁垒的研发项目更容易转化。孵化器的成长必须与原始创新技术紧密衔接。

5

以人为本-为科技创业死亡谷提供解决方案

我国仍处于创新创业的摸索与成长阶段,在新材料领域各方面配套服务不完善,专业转化人才断层,研发人员市场对接意愿不强。

但近年来科技创业成功的人士层出不穷,一些项目通过适当的运作已经上市成功,这些企业家的创业方法、创业模式值得借鉴。尤其在新材料领域,技术壁垒高,如何给自己的技术进行定位,如何开发市场,如何组建团队,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甚至如何通过努力让整个社会创新创业环境能够有更大的改善,成为研发领域的有志青年们努力奋斗的方向。

埃米空间联合上市公司“国瓷材料”副总经理、CTO、公司创始人之一宋锡滨,在京组织为期半年的新材料产业化高端人才训练营—埃米“育材班”

课程主要围绕如何跨过科技成果产业化“死亡谷”,具体模块包括:企业的发展阶段与定位、研发方法和研发设计、如何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定位、产品量产管理、商品管理等。

宋锡滨将全程授课,课程内容来源于宋总多年研发及市场开发实战经验,对国外新材料产业及大型企业的研究所得,课程形式注重方法论与实战结合,注重落地。

训练营课程全部免费,食宿自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