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合院的起源与演变

 穿时空悟人生 2019-05-06

遵义楼盘网 2017-07-13 

—— 第 一 篇 —— 四合院起源 四合院的结构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由古建筑缓慢演变而来的。四合院建筑最早起源于历史悠久的黄河流域,它是典型的木构架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典型代表。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基本采用“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左右两厢”的建筑格局。

第 一 篇     四合院起源

  四合院的结构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由古建筑缓慢演变而来的。四合院建筑最早起源于历史悠久的黄河流域,它是典型的木构架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典型代表。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基本采用“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左右两厢”的建筑格局。

  方形建筑可以算是早期建筑的代表。发掘于河北省武安县的磁山文化遗址是黄河流域早期农耕文化的代表,平面多为不规则的圆形,面积约6 ~8 ㎡。到了仰韶文化时期,方形房屋逐渐在黄河流域占据了统治地位,房屋面积扩大为 20㎡左右,建筑平面形式发生了由圆到方的演变。

  仰韶文化晚期,村落联合体中心村落开始出现前后和左右分间的房屋。发掘于渭水上游秦安大地湾遗址中心村落的“原始殿堂”,就是多空间的复合体建筑。主室呈东西展开的长方形,左右近后山墙各有一大柱,形成轴对称格局。至此,“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左右两厢”格局基本形成。

  春秋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代表地主阶级的士大夫阶层和城市的商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使得四合院建筑逐渐趋于规范化和定型化: 住宅的大门为3间,中央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门内为庭院,上方为“堂”,为生活起居、会见宾客、举行仪式的地方; 堂的左右为“厢”,“堂”后为“室”。

       7 世纪初期,唐代建立起强大的帝国,促成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高潮,建筑艺术也不例外。宋代四合院的院落更加复杂,院子周围往往用廊屋代替木质的回廊,因而房屋的功能与结构以及四合院的造型都发生了变化。

 第 二 篇    四合院规模

      北京的四合院之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国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内院式住宅,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称作“一颗印”。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倒座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

中四合院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走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崐墁地,青石作阶。

大四合院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

—— 第 三 篇 ——    

四合院结构

  四合院规模不同,大小相差悬殊。但无论大小,都是由基本单元组成的。由四面房屋固合起一个庭院,为四合院的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三个院落为三进四合院,依此类推。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一般都分为内宅和外宅,由二门--垂花门或屏门联接沟通。四合院的正房、厢房之间,一般由抄手游廊联接沟通。

   传统的四合院木材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老子》曰:“九层之台,作于累土”。累土成基意为根基实在,建筑物才能坚固。传统的屋顶骨架主要是木质结构,分成柁、檩、椽、枋等几部分。柱子的作用是支撑大梁,梁是承负屋顶受力最大的横向骨架,又叫“柁”。因为它像横跨在两柱之间的一架桥梁,驮起上面很大力量而得其名。

檩:古建筑中小式建筑的大木构件。即与梁架正交的两端搭于梁柱上用以承托椽子的木构件。

椽:密集地排列于檩上,并与檩成正交的木条,叫椽子。其功能是承受屋顶的望板和瓦。

枋:在中国古代大木作式房屋中梁下长方形的托梁叫枋。

 第四篇   四合院大门

  传统四合院的大门有六种形式,分别是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墙垣式门和西式门楼,此外还有一个垂花门。

1、广亮大门:门板装在后柱上,大门和门廊占一间屋子大小,门外的两扇墙呈外八字形状。从建筑上说气派,从风水上说敛财,向伸开手往怀里搂。

广亮大门

2、金柱大门:这是一种门扉安装在金柱(俗称老檐柱)间的大门这种大门同广亮大门一样,也占据一个开间,一般它的规制与广亮大门很接近,门口也较宽大,虽不及广亮大门深邃庄严,仍不失官宦门第的气派,是广亮大门的一种演变形式。

金柱大门

3、蛮子门:蛮子门是古代中国建筑的一种屋宇式宅门,是一般商人富户常用的一种宅门形式。蛮子门是将槛框、余塞、门扉等安装在前檐檐柱间的一种宅门,门扉外面不留容身的空间。

蛮子门

4、如意门:如意门的门口设在外檐柱间,门口两侧与山墙腿子之间砌砖墙,门口比较窄小,门相上方常装饰雕楼精致的砖花图案,在如意门的门指与两侧砖墙交角处,常做出如意形状的花饰,以寓意吉祥如意。

如意门

5、墙垣式门:墙垣式门多用在较小和较简陋的四合院住宅中,它与独立屋宇式大门的区别,是在住宅院墙上开门,并在门上方或左右的墙上略作装饰处理,所以又叫随墙门。

墙垣式门

6、垂花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前院与内院用垂花门和院墙相隔。前院,外人可以引到南房会客室,而内院则是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外人一般不得随便出入,这条规定就连自家的男仆都必须执行。

第 五篇     四合院点缀

1、门墩

门墩无疑是北京宅院大门最富有特色的结构。门墩由门座和抱石鼓组成,门座安置在大门门轴底部,用来承托大门转轴的底部。将门枕向外延长,上面做成鼓形,称为抱石鼓。

圆形门墩(抱鼓石)

方形门墩

2、影壁

影壁,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汉族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影壁也有其功能上的作用,那就是遮挡住外人的视线,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看不到 宅内。影壁还可以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四合院常见的影壁有三种:

第一种:位于大门内侧,呈一字形,叫做一字影壁。大门内的一字影壁有独立于厢房山墙或隔墙之外的,称为独立影壁,如果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形状,使影壁与山墙连为一体,则称为座山影壁。

第二种:位于大门外面的影壁,这种影壁座落在胡同对面,正对宅门,一般有两种形状,平面呈“一”字形的,叫一字影壁,平面成梯形的,称雁翅影壁。这两种影壁或单独立于对面宅院墙壁之外,或倚砌于对面宅院墙壁,主要用于遮挡对面房屋和不甚整齐的房角檐头,使经大门外出的人有整齐美观愉悦的感受。

第三种:位于大门的东西两侧,与大门槽口成120度或135度夹角,平面呈八字形,称做“雁翅影壁”或“撇山影壁”。

影壁的装饰功能,是增加了大门的气势。就门内影壁来说,则营造了一种和谐、安谧、幽静的环境,其构成要件,不仅包括影壁本身,而且包括绿色底、红斗方的屏门以及影壁前的盆花、莲藕或鱼缸等物。来访者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素雅光洁的影壁、繁茂的花草,视觉感受自然很美,如其它几家晋商的代表如乔家、渠家、常家等等。

3、垂花门

垂花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前院与内院用垂花门和院墙相隔。前院,外人可以引到南房会客室,而内院则是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外人一般不得随便出入,这条规定就连自家的男仆都必须执行。

垂花门是指门上檐柱不落地,而是悬于中柱穿枋上,柱上刻有花瓣联(莲)叶等华丽的木雕,以仰面莲花和花簇头为多。因垂花门的位置在整座宅院的中轴线上,界分内外,建筑华丽,所以,垂花门是全宅中最为醒目的地方。

进入垂花门之后,便是四合院的内宅。

内宅是由抄手游廊、北房、东西厢房围合起来的院落

想进入正院

就要经过抄手游廊,游廊沿着内院外围联通垂花门与东西厢房,直达正房。

因形式人踹手而得名

经过游廊,进入内院。坐北朝南的是正房,正房左右两边是耳房。

东厢房住儿子,西厢房住女儿,  倒座房作为仓库或者下人用房,也有作为私塾。

 第六篇    四合院风水

   《周易·系辞下》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接着便分别论述了十三个卦象与世间器物的联系。这就是著名的《周易》取象制器说。

   北方的建筑风水讲究“坎宅翼门”,“坎”为正北,在五行中属水,正房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水灾;“翼”即东南,在五行中为风,进出顺利,所以把门开在东南角,取个出入平安的吉祥之意。

第七篇    四合院解析

1、垂花门

2、广亮大门

3、金柱大门

3、蛮子门

蛮子门石墩

4、如意门

如意门雕刻



5、随墙门



影壁花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