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撒贝宁打电话向董卿借钱,短短8个字,听呆了众人

 健康慢走 2019-05-06

如果有人要问:

谁是主持界最会说话的人?

答案很有可能是:撒贝宁

为什么?

作为响当当的北大法律系才子,撒贝宁的专业知识自然没得说,而他主持时每一次高情商表现,都让人墙都不扶就服他:太会说话了!

据说有一次上节目,撒贝宁被主持人要求,现场打电话给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借钱。电话一接通,撒贝宁直奔主题:“你能不能借点钱给我?”

董卿也没墨迹,直接问“借多少?”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开口呢?

——借500?啊,没有?那300也可以吧

而撒贝宁的回答却非常艺术—— “那就看您的人品了!”

这个回答虽然只有短短8个字,但把一个比较尴尬的人际关系化解得有趣而艺术

董卿显然也是高情商,于是言语也开始逗:“那就100?好像有点多了吧,那就50?”

小撒立马回击:“连100块都不给我?”

两人你来我往,让现场笑声无数。

从中看出,两个人的情商都非常在线

撒贝宁的情商表达还体现在各种场合游刃有余,该退时婉转,该进时直接

在《开讲啦》节目中,有一位外国朋友故意“刁难”他,问他:“你有一个外国老婆,怎么你的英文还是这样呢?”言外之意就是差

小撒幽默地回应说——

这跟我的意愿有关,我一直是把中文推向全世界,当做是我的目标

这么机智的答案,难怪粉丝称他是“芳心纵火犯”。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像撒贝宁一样会说话,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能力

说话这件“小事”,看似谁都会,但事实上,99%的人真的不会“说话”

因为“不会说话”,你是否吃过这些亏?

在办公室,跟老板汇报工作,一张口就结结巴巴,留下一个逻辑不清的坏印象;

在酒局饭桌上,你感觉如坐针毡,总是插不进话,只好尴尬埋头吃饭;

跟客户聊天,越说越尬,一个月下来业绩垫底;

在家里教孩子,你循循善诱,晓之以情,最后“熊孩子”依旧蹬鼻子上脸,你的话通通就是耳旁风

在恋爱、婚姻中,你跟另一半总是越说越生气,对方还指责你“沟通有问题”……


会说话的人,才“好命”

12个极简表达模型,让你好好说话

他叫冯殊。

最为大家熟悉的身份是cctv-1新闻联播后《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

除此以外,他还担任过cctv证券资讯频道《领军人物》《财富论坛》主持人,也是腾讯、pptv特约评论员。

主持经验十足的他,获得一系列荣誉和主持大奖,如第二届中国“十佳电视主持新星”、第五届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总决赛铜奖等。

由于口才出众,他经常受邀作为嘉宾参加综艺节目,如CCTV1“我们有一套”嘉宾、CCTV1正大综艺“墙来了”嘉宾、深圳卫视《大娱乐家》嘉宾、湖北卫视“饮食生汇”嘉宾等。

作为一名靠说话为生的人,多年来,他身边已经有数以10万计的学员,学习如何好好说话,听过冯殊课程的学员,留下了雪片一样的好评。

因为他们发现,冯殊的说话模型,好学又好用

比如,一个学员阿超此前很苦恼,他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工作,因为资格老,领导让他带新人。

但他给新人提修改意见,别人显得不太高兴。

如果不提意见,就得阿超吃闷亏,自己吭哧吭哧改半天。

冯老师分享给他一个超好用的小工具:“三明治沟通法则”

利用这一法则和同事反馈意见,或者提出批评,不仅不会得罪人,别人还会乐悠悠地去改正。

阿超听后,立刻就明白了:

“三明治法则”是指——上下两片是轻松的、可口的面包,而中间的肉饼是富有营养但有点难以消化的蛋白质——这部分就是你想真正表达的信息。通俗点说,就是以下这个模型。

下层面包片:表达欣赏对方做得好的地方;

中间薄肉饼: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上层面包片:相信对方会做得更好。

比如阿超现在要给新人小林的方案提意见,可以运用“三明治法则”这样说:

1)小林,文案你下了不少功夫吧,全文很流畅——下层面包片,先表达欣赏

2)方案中第二部分,如果能加些具体的案例,会显得论证更充分——中层肉饼,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3)改动一下,这个文案就更加完善了。——上层面包片,提出要求、表达期待对方更好

这样说话,是不是让对方听起来舒服多了,更容易接受修改意见了?

阿超听完之后,如释重负,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虽然我说话没有太多天赋,但用这样的表达‘套路’去思维,套用在各个场合,我也能做一个会说话的高情商人士。”

他从不会说话、甚至有点口吃

到与撒贝宁同台机智对答、成为著名主持人

经常有学员对他说:“冯老师,真的很羡慕你,这么有沟通和表达的天赋。”

事实还真不是这样。

冯殊从小并不是一个会说话的人,甚至可以说,有点内向。

年幼时不仅内向还口吃,不愿意跟人交谈到了一种近乎“自闭”的程度。

小时候一次全家聚会,家长忽然发现7岁的他不见了,到处寻找,最后在冰箱后面的后的角落找到了人。一问原因才知道——他害怕跟人说话,于是选择躲起来

改变来自一次偶然的机会。

姨妈带他去听了一场比赛,这场比赛是一场讲故事比赛,台上的演讲者妙语连珠,让全场的观众纷纷赞同鼓掌,让冯殊第一次产生了“我也要做一个会说话的人”的想法。

他开始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

高中3年,除了完成学业,他跟着一位名师刻苦学习,努力精进自己的表达,从发声训练到语言表达。

终于有一天,这位名师说:你可以去试试考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主持学院了。

工夫不负有心人,高考那年,经过“万里挑一”的选拔,他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本科,开始了4年的专业训练。

这样的他应该无往不利了吧?

然而,初入职场时,还是遭遇了一次滑铁卢

当时,冯殊有一件急事需要找领导签字,然而领导办公室一直在接待客人。

他不知道是推门请示好,还是等一会才合适。结果,足足等了3个小时。当领导看到是一份紧急文件,劈头盖脸就问:为什么不早送过来?

这件事让他意识到,光有好的表达还不够,还需要在合适的场合灵活、自信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哪种场合要随机应变、哪种场合需要圆润中庸,都考验着一个人说话的水平

他开始看各种跟表达、沟通有关的书籍,同时学习心理学知识,毕竟好好说话的前提,是要洞悉人心

他把自己的钻研和大学期间的科班训练综合在一起,把说话当做一门系统的学问进行梳理和总结

这个时候,正好第五届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总决赛开始了。

冯殊决定小试牛刀。一开始还有点紧张,可上了讲台,当开口演讲不到几分钟,台下就沸腾了。

过五关斩六将,决赛舞台上,主持人撒贝宁和他同台。

为了活跃紧张的气氛,前辈撒贝宁幽默地调侃说:“为什么我老记不住你的名字,是不是因为你的主持风格没有特点?”正常情况下,这句话挺让人尴尬的。

而冯殊当下机智的回答引发了全场大笑:“我觉得不是吧,估计是因为我叫冯殊(冯叔),你怕每叫我名字一次,我一答应,你就被我占一次便宜。”

全场又一次爆发出热烈笑声和掌声,那是对一个选手快速反应的最佳肯定。

最终,他获得总决赛的铜奖。

以前,他经历过不会说话的苦

现在,让10万+学员成为会说话的人

表达从来就不属于谁天生就有的素质,它里面有技巧、有套路

如果掌握这些说话的技巧和方式,渐渐地改善的是思维方式,从而彻底转变了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方向。你会发现,成功其实很容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