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学者发现、命名并定义丹霞,兼我国西北有无丹霞

 璇琮坑 2019-05-06
        随着张掖七彩地貌红遍全国,丹霞这一名词也为越来越多的国人所知。
    1928年,冯景兰(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弟,中科院学部委员、北京地质学院教授,时任两广地质调查所技正)在广东仁化发现具有特殊形态的红色砂砾岩层,并命名为“丹霞层”。此后,陈国达(中科院资深院士、曾任中南大学教授)、吴尚时(曾任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教授)、曾昭璇(曾任华南师大教授)、黄进(别名李见贤,曾任中山大学教授)等先后考察研究,并命名了“丹霞地貌”。
    迄今,丹霞地貌的定义有十几种之多。现在多数学者认同,丹霞地貌是指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顶平、身陡、麓缓是丹霞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
    2010年,广东丹霞山、浙江江郎山、江西龙虎山、江西龟峰、湖南崀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以“中国丹霞”联合申请世界遗产成功。
    陈安泽(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认为,只有以水蚀为主的湿润区,在陆相岩石上才有丹霞地貌,那些以风蚀为主的干旱区,在海相岩石上的红层地貌不属于丹霞。这一观点得到了崔之久(北京大学教授)、杨逸畴(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等的支持。但是,随着“只要是丹崖赤壁都属于丹霞地貌”观点的流行,中国丹霞地貌分布区越来越大。张掖七彩地貌红遍中国,丹霞的命名地仁化丹霞山(下图)反而少有人知。
中国学者发现、命名并定义丹霞,兼我国西北有无丹霞(中国地理百年发现之十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