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在古代口碑极好,为何被现代人遗忘?值得所有中国人深思

 飞华个人图书馆 2019-05-06

王阳明一生功绩无数,但最令世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提出的“心学”思想,王阳明死后数百年,世人依旧对其景仰不止。比如晚清重臣曾国藩、维新派人物梁启超,包括国学大师胡适都是王阳明先生的粉丝。

梁启超、陈独秀曾在著作中多次提到王阳明,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也因崇尚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直接改名为陶行知。

王阳明在古代口碑极好,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朝廷官员都对他印象良好,很少有人去诋毁他。可是,1949年建国以后,王阳明的光环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当代的年轻人,甚至不知王守仁为何人,他曾为历史做过哪些贡献。王阳明在古代大红大紫,为何被现代人遗忘,值得所有中国人深思。

首先,王阳明思想的“唯心主义”色彩。历史向来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说,现代教育学大多倡导唯物主义、批判唯心主义,现代人认为只有真实发生、真实存在的事情才是本质,那些虚无缥缈的思想只能是附庸品。而王阳明的思想倡导“心学”,所以被界定为“唯心主义”,这是半个世纪以来,社会批判王阳明的理论依据。

现代人习惯用清晰的思路考虑问题,常以唯物和唯心来划分历史人物,认为凡是唯物都是都是好的,凡是唯心都是坏的,所以社会才无王阳明的立足之地。有些人根本不了解王阳明,没有读过王阳明的著作,也不由得对王阳明产生嫌弃,这根本就是偏见。细读王阳明的《传习录》,有很多可取之处,比如“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等等。

其次,王阳明曾经镇压农民起义。王阳明一生坦坦荡荡,从未做过半点坏事,唯一让世人诟病的就是镇压农民运动一举。建国以来,对历史的评价也有一条重要依据,凡是“农民起义”都是好的,凡是镇压农民起义,都是坏的, 王阳明显然中了这一条。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农民起义都是善意的,比如李自成、李献忠、洪秀全也曾杀人如麻,却因为是农民的身份,其罪过便被一笔勾销,而王阳明却永远被扣上了“刽子手”的帽子。

事实上,王阳明在镇压农民运动时,并非一味杀戮,而是讲究一定的方式策略,尽量不杀或少杀,并努力解决善后问题。在解决广西少数民族叛乱的时候,他未曾伤百姓一分一毫,就使敌军弃暗投明,他的能力与人品是毋庸置疑的。

综上所述,王阳明虽然不如孔子深入人心,却也对人类文明发展起过重大作用,他的思想是小众化的,但人生格局却远远胜过历代文人。此外,王阳明的著作《传习录》中有很多思想,都对现代年轻人有借鉴意义,而王阳明之争也告诫世人,看问题不能光看两面性,要了解事物的多面性,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