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邦手下英雄无数 唯独这个狗屠最有智慧救下大汉江山

 老裁缝 2019-05-06

秦末汉初那些英雄豪杰之中,樊哙是最奇妙的一个。为什么这样说呢?你想,樊哙是什么出身?“以屠狗为事”,杀狗卖肉的“狗屠”,但就是这么一个“狗屠”出身的人,却做过比张良、陈平更加智慧的大事。

前207年十月,刘邦拿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和他手下那些以杀戮开路的悍将,纷纷进入秦朝的府库和后宫,金银、珠宝、美女,他们以胜利者的骄态,抢夺无算,甚至霸王硬上弓。

null

刘邦自然不例外于这群哥们。果然,他以“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被闪亮的珠玑、惊艳的美女迷乱了眼睛,一进去就再没见出来。在巨大的物质和美色诱惑面前,几乎人人垂涎欲滴,其态如同扑食的饿狼。但是,唯独攀哙尾随刘邦而来,在宫外徘徊一阵后,终于下定决心,直入后宫,从温柔富贵之乡将刘邦拉了起来,急谏道:“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此间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天下,沛公何用为?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司马光《资治通鉴》)

樊哙的话,一则体现出他的忧患意识,二则反映出他的智慧,这都是那群草莽英雄所难以具备的潜质,而且,即便是学富五车的儒生谋臣,也不一定能说得这么一针见血:你是想取天下,还是仅仅当个富家翁?秦朝灭亡的前车之鉴,就是因为这些豪奢之物,占有它们只会重蹈亡秦的覆辙,要它何用?请速离宫,还军灞上。刘邦也是醉了,不听。樊哙见说不动,急中生智,又拉来了刘邦言听计从的张良,一起说服刘邦,终于让刘邦接受了建议,恋恋不舍地走出秦宫,还军灞上。还军灞上,就是后来项羽拥四十万大军而没有进攻仅十万之众刘邦的根本原因,设若刘邦据咸阳、占府库、夺金银、抢美女,以项羽火爆的性格,定然兵戎相见,结局不堪设想,可见樊哙此举功不可没。

在鸿门宴上,樊哙不仅勇猛,而且智慧。鸿门宴上,在刘邦遇到极端危险、范增安排项庄要杀刘邦时,千钧一发之际,樊哙“带剑拥盾”而入,头发上指,怒视项羽,项羽亦惊起,按剑而立。当得知他是刘邦的车夫后,禁不住由衷赞叹道:“壮士!”项羽虽有此赞,但霸王的霸蛮之气却丝毫未敛,“斗卮酒”、“生彘肩”,轮番“轰炸”,樊哙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一一领受。项羽意犹未足,再逼一步:“壮士,能复饮乎?”樊哙应声而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又一饮而尽。

此时的樊哙,满面红光、满身酒气,但他的头脑是清醒的,遂当面向项羽慷慨陈词“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null

樊哙这段有理有据、鞭辟入里的外交辞令,如同一篇精彩绝伦的演讲,堪称外交史上的经典。何谓理?秦朝灭亡,皆因严刑酷罚,暴虐成性,老百姓水深火热,才纷纷举兵反叛,此为官逼民反的天理;何谓据?怀王作为楚国之王、你项羽拥立的义帝,本与你有“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约定,如今刘邦先入咸阳,非但没有主动自立为秦王,还封闭宫室,还军霸上,毫毛不取而静待你来分享胜利果实,这样一个劳苦功高的人,你不仅没有封赏,反而要诛杀,赏罚不公、任意杀戮,这难道不是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吗?

听了樊哙这段近乎教训和斥责的辞令,项羽无言以对,连连请樊哙入席就坐。这说明,脾气暴躁如项羽者,都被樊哙这套充满智慧的说词给征服了。同时,樊哙也用自己的智慧,为刘邦争取了脱身的时间,救主于不测,使他安然回到了驻地,再立新功。

值得补记一点的是,刘邦借上厕所之名出来后,对张良和樊哙说,未及向项羽辞行,怎么办?樊哙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这种智慧而富有哲理的话语,不是“谋圣”张良所言,而出自“狗屠”樊哙之口,真真让人诧异,也不得不佩服。而且,樊哙的这个建议,为刘邦的顺利脱险,找到了道德依据,亦是良计一条。

樊哙“排闼”进谏,更是充满忧患意识的智慧。排闼,意即闯宫,就是未得到皇帝允许而撞开门闯进宫去进谏。前196年,英布反叛时,刘邦旧伤复发,躺在宫中,紧闭宫门,拒见任何人,大臣中连周勃、灌婴等都不敢擅入。樊哙见刘邦躲在深宫十多日,不见大臣,不理朝政,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江山社稷,因而冒死排闼,闯入宫中,却见刘邦头枕着一名宦官,兀自横卧床上,如同一个等待死亡的病人。

樊哙见状,立刻痛哭流涕道:“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意思是,当初你沛县起兵,征乱伐暴,廓清天下,何其壮也!如今天下已定,却深卧宫中,何其疲也!皇上病重,朝野震惊,而你拒大臣于宫门之外,却与一宦官独对宫中,难道你只想同宦官诀别吗?何况,赵高作乱,还历历在目啊!

null

樊哙的话,直如箭,苦如药,一般人听了都会刺耳难受,何况面对的是九五至尊的皇帝?但奇怪的是,刘邦不但没有因为这刺耳的话而生气发怒,反而“笑而起”,满脸笑容地爬了起来,接见大臣,处理朝政,可见他对樊哙的话,是真的听进去了,而且认为是有利于自己和国家的药石之言,因而从谏如流。

樊哙闯宫进谏,当是勇者之举。直入深宫,单是窥见了皇帝的私密生活就是死罪一条,但他不管不顾,其勇可嘉;所说之话,亦是智者之言。不见大臣,不理朝政,领导层处于真空状态,于刘氏江山,将十分不利,何况与宦官过于“亲近”,有“阉官乱政”的危险,更是亡国之兆。刘邦之所以“笑而起”,与樊哙话语中的远见和所深含的道理是分不开的,单有冒死的勇气而没有智慧的言语,樊哙当时的遭遇或许截然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