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区分胃强脾弱与小儿疳证?

 风清云淡1979 2019-05-07
前段时间我给大家讲胃强脾弱的时候,有个家长问我胃强脾弱和疳积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问得很专业。

“疳积”是中医的病名,相当于西医所说的营养不良,“疳积”这个病名有两种解释:

一解为“疳积”是“疳证”和“积滞”两个病的合称,其中“积滞”在前,“疳证”为“积滞”进一步发展形成。

二解为“疳积”是“疳证”中的一种类型,“疳证”按照轻重程度分为“疳气”、“疳积”、“干疳”。

目前,中医儿科学就是按照后一种来解释。此病是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尤其是喂养不当,或各种脾胃疾病发展而成的一种以脾胃损伤为主,同时可能并含其他脏腑损伤表现的慢性营养障碍型病证,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会同时出现积滞和气阴耗伤的表现。

这个概念非常长,我给大家划一下重点。

疳证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喂养不当和各种脾胃病,比如慢性便秘,长期腹泻、厌食、挑食等等。致病的位置在脾胃,但是会同时影响到其他脏腑,比如心、肝、肺、肾四脏,出现眼疳、口疳、疳肿胀等兼证。

疳证的主要症状有两个:一个是积滞内停,另一个是气液耗伤,总体来说是一种造成营养不良的疾病。胃强脾弱符合病因,也符合症状,所以既可以是导致疳证的原因,也可以是疳证的表现之一。

01

小儿疳证是如何形成的?

厌食和伤食是最容易引起疳证的两个原因!

厌食的孩子必然会营养不足,影响生长发育。伤食就是食物吃下去之后积在脾胃,脾胃运化不足,导致身体无法获取到有效的营养,也就是中医所讲的“生化乏源”,身体只能通过消耗自身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时间久了就会身体消瘦,形成疳证。

“积为疳之母”,积食是一种实证。在以往的文章中,我总是告诉大家有积食的时候要先消食,但是家长不注意,以为孩子只是挑食。或者放任不管,或者直接填塞,就会出现因实致虚的情况,又因为脾胃是获取外界能量的第一道关口,所以,虚的表现会从脾胃逐渐发展到全身各个脏腑。

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严重呕吐、腹泻、急腹症等等也会伤及脾胃,并且对人体之气、全身的水液造成严重损伤。

02

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疳证呢?

从日常表现看:

1、早产儿、低体重儿,或有过喂养不当或者急慢性脾胃病史;

2、饮食异常,多数吃得比较少,少数人吃得多,不消化,腹部膨胀,面色没有光泽,毛发稀疏萎黄,甚至身体枯瘦,像干柴一样,大便不调,烦躁易怒,或精神不振,或喜欢磨牙咬手指;

3、体重低于正常同龄儿童平均值的15%以上;

4、实验室检查:大便发现蛔虫卵;血常规见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血清总蛋白低于45g/L,血清白蛋白低于20g/L。

从病情轻重程度看:

疳积按照病情轻重程度可以分成三类,分别有不同的名字:疳气疳积干疳

✔ 疳气(轻度):I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值15%-25%;

✔ 疳积(中度):II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值25%-40%;

✔ 干疳(重度):III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值40%以上。

疳证与厌食、积食的区别

无论是厌食还是积食,主要表现都在胃口和大便上,但与积食不同的是,疳证还会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变薄,形体(面色、肤色、毛发、指/趾甲)和精神状态的改变。

03

小儿疳证如何治疗?

在治疗上,疳证主要还是脾胃问题,所以以健脾益气为主。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法,疳气以和为主,疳积以消为主,或消补兼施,干疳以补为主。

以上情况的治疗,可在基础推拿方的基础上,加上不同证型的推拿方法,具体如下:

基础手法

1、补脾经清胃经推三关退六腑各100-300次。疳证既有脾虚又有积滞,所以补脾和清胃同时进行,推三关可以温补脾阳、健运脾气,退六腑可以通腑泻实。

2、运板门100-300次、揉四横纹3-5次。板门为脾胃之门,四横纹可以化痰消积,这两个手法搭配使用可以消除脾胃之积。

3、捏脊上9行下6行或上6行下3行。捏脊又叫捏积,是针对积食的特效手法,如果孩子有明显的阴液不足,上捏脊和下捏脊的次数应相同。

4、顺时针、逆时针摩腹各1-2分钟。顺摩以消食导滞为主效,逆摩以健脾和胃为主效,可视孩子情况加减。

补脾经

清胃经

推三关

退六腑

运板门

揉四横纹

捏脊

顺时针摩腹

逆时针摩腹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不同证型的推拿手法:

疳气

疳气是疳证初起的表现,脾气虚所以不爱吃饭,营养不足、身体消瘦、面色无光泽、毛发稀疏、精神不佳、大便干硬或者软烂。五行中,肝克脾,脾虚肝亢,所以脾气急躁易怒,舌淡、苔薄白或者白腻。

推拿手法可以加上顺、逆运内八卦各100-300次;推上七节骨(便烂)或推下七节骨(便干)各100-300次;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

顺运内八卦

逆运内八卦

推上七节骨

推下七节骨

按揉脾俞

按揉胃俞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疳积

疳积是由疳气发展而来,是脾虚夹积的表现。孩子有明显的形体消瘦、面色暗黄、四肢细瘦、腹部膨大,甚至青筋暴露、精神不振或烦躁易怒,睡觉不安稳,或者喜欢咬手指磨牙,胃口差或者多吃多拉,大便酸臭,舌淡红,苔腻。

儿推手法要重点操作腹部手法捏脊,加揉小横纹5-10遍,揉二马100-300次,拿肚角1-3次。(摩腹和捏脊次数参考基础手法)

顺时针摩腹

捏脊

揉小横纹

揉二马

拿肚角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温馨提示:疳积以消食导滞为主,此时摩腹要多做顺时针摩腹。

干疳

干疳是疳证的后期表现,孩子有明显的阴液不足,身体极度消瘦,样子像老人一样,皮肤干瘪起皱、毛发干枯、精神萎靡、啼哭无力、肚子像船一样凹进去,便秘或者大便溏烂、舌淡少苔。

儿推手法重点在于补脾捏脊推三关退六腑。加补肾经揉二马100-300次,擦八髎透热2-3次,推箕门揉涌泉各1-2分钟。(补脾、捏脊、推三关、退六腑的操作次数参考上述基础手法)

补脾经

捏脊

推三关

退六腑

补肾经

揉二马

擦八髎

推箕门

揉涌泉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温馨提示:干疳为疳证中最严重的阶段,孩子气血均很弱,此时捏脊做完3-6行后,做三捏一提或五捏一提时,要重提,特别是在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所在位置做重提。

总而言之,疳证是慢性消耗性的脾胃病,一旦出现就应该及时看医生,不要耽误病情,并且积极治疗以免拖累到其他脏腑。但更重要的是预防,家长应该适当给孩子补充营养,及时纠正孩子偏食、厌食、爱吃零食等坏习惯,经常运动增强体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