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公案要观心才受用——《禅是纯生命》第二篇之八

 向青骏风生水起 2019-05-07

>>《禅是纯生命》第二篇之八<<

文/澄海先生

我们看禅宗公案,真是神奇得令人羡煞,禅宗祖师在举手投足之间,一言半句就让学人开悟。怎么不令人心生崇敬呢?

这是祖师禅的特色,除了传心外,举手投足或一言半句都是直指人心,毫无曲折。因为他们将经教浓缩成一个焦点,在这个焦点上以最简单的行为或言语,直截指出了学人心性的朴素面,只要学人在当时能够回首观心,觑得瞬间的心灵震荡就可以开悟

这就是“教外别传”的真精神。

参公案要观心才受用——《禅是纯生命》第二篇之八

祖师有开悟的经验,知道如何将经教浓缩成一个焦点,而这个焦点契合了学人的自性,因此运用最直截而朴素的手段,让学人意识的流动不能操纵,而瞬间证悟到本心的纯真面。

学人本身当然要在专注的观心上,才能捕捉到这个焦点,这称为契机;而且这里面没有任何的暗示或道理可追逐,必须在电光石火的瞬间打得透澈,所以非上根大器不能应机。

这是禅宗的顿悟。

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但我们依然遵守禅宗的禁忌,不能完全说破,大家是否可以瞬间打开心窗,那就要看诸位的福慧,而且专注制心一处的基础训练得够的话,只要保持观心的常态,要开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例如有人问赵州和尚,什么是祖师西来意——禅?赵州答:“庭前柏树子。”

我们已经说过,开悟是瞬间的心灵震荡。

前提是学人必须经过一段长时间,热切地想打破生死的生命问题,东问西参都找不到答案,心生焦虑困惑,这种追求真理的心理是见道的基础条件。

参公案要观心才受用——《禅是纯生命》第二篇之八

想象你就是这个僧人,抱着满怀的希望,切盼赵州和尚能给你一个答案,而且你也完全相信赵州的答案是最真切的,不会虚应故事。

当赵州回答:庭前柏树子。这时候你满怀的希望瞬间会在心田刻划上什么变化?除非你足够专心,否则你无法捕捉那瞬间给你的心灵震荡,而那个心灵震荡就是法。

整个过程是离不开观心的

我还是要说赵州和尚这句话就是朴素而纯真的法,没有雕饰的痕迹,是和盘端上给你的法。你如果在那里追逐什么道理,猜测他的用意,甚至擅自下一个结论,那么我劝你自己打两个嘴巴,这一打反而让自己清醒过来,再用一点心力,虽然不能开悟,但一定可以省悟。

参公案要观心才受用——《禅是纯生命》第二篇之八

也许你还没有省悟,还是摸不着头绪,我再援引赵州和尚的另一则公案:

一个新来参访的僧人,诚恳地向赵州求法,赵州问他以前来过吗?僧人说是第一次参谒。赵州很亲切地说:“好!好!吃茶去!”

另一个僧人随后向赵州施礼,赵州也高兴地和他寒暄,问他有没有来过?那僧人说来过几次了。赵州也很亲切地说:“好!好!吃茶去!”

侍者看了觉得奇怪,就问:“师父,为什么新到的与旧到的,您都叫他们吃茶去?”

赵州点了点头说:“好!好!你也吃茶去!”

赵州不是在开玩笑,他是真切地送给他们一个真正受用的法,这三个僧人也好,你也好,我也好,能否在这句答话上瞬间产生心灵震荡?

如果不能领受到心灵的震荡,你可以停下来想:当你热切盼望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能给你一个可以开悟的法,而他的答话只那么平常,你内心的最初、最原本的反应是什么?就是那瞬间的第一念是什么?

参公案要观心才受用——《禅是纯生命》第二篇之八

也许你与我同样不那么敏锐,我再举个公案,或许领受会更深刻。

那是水潦和尚,他和我们一样满怀期望地拜访了马祖道一师父,诚恳地说:“请问什么是禅?解开弟子的悬疑吧!”

道一和尚却竖手于耳,说:“你说什么?我听不清楚。”水潦踏前几步,大声地说:“什么是禅?请大师慈悲。”

道一和尚这回生气了,伸手抓住水潦胸领,右脚踏出一步,就把水潦掼摔在地上,恨恨地说:“你还问我什么是佛法?我还得问你呢!”

水潦和尚从地上爬起来,却哈哈大笑,直嚷着:“原来这就是佛法,哈哈哈!”

道一挽着水潦的衣袖,两人哈哈大笑地走开了!

参公案要观心才受用——《禅是纯生命》第二篇之八

你这会儿该体会到水潦被掼倒的刹那,心头上会有什么最初的震荡吧?把这三个人心头最初的瞬间变化,做一个精密的比较,你就会省悟的。虽然没有开悟,但省悟的累积会迭起开悟的机运,迟早而已!

为什么省悟不是开悟?

因为开悟是顿悟,是当下的心灵震荡,就是直指人心,直截打开了心窗,而让自己的心和师父的心相同,这样心心相印

省悟是落在二头的思考。

如果这个思考作为推论的基础,所得的结果,我们称为文字禅,因为那是文字理论的架构,不是真实的心灵受用。

如果你把这些公案演绎推敲,我们只能说那是葛藤禅、野狐禅,愈扯愈远,你却乐此不疲,离禅愈远,大大违背“教外别传”的宗旨了,你又节外生枝地另生理论了!不是吗?

参公案要观心才受用——《禅是纯生命》第二篇之八

这瞬间的心灵震荡,来无影,去无踪,只存在于开悟的人之内心,所以又称密法,怎么说都不是,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啊!

没有观心,怎么能契机相应呢?

参公案要观心才受用——《禅是纯生命》第二篇之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