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的称谓很复杂,就其一个人的姓名字号而言,一般可能有五个:小名、大名、字、自号、别号

 xianfengdui111 2019-05-07

古人的称谓很复杂,就其一个人的姓名字号而言,一般可能有五个:小名、大名、字、自号、别号。如,司马相如的小名就叫狗儿,有点出乎意料。理论上而言,能够自己做主的字和自号,可以无限多,这样,就说不清古人究竟有几个名字了。

那古人的姓名字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关于名

对于名的解释,《说文》记载言:“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产生了“名”。

而古人在幼时命名,是必须由长辈定。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这个由自己定。

不过,也不是没有例外,万一成了孤儿呢?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自己也是可以给自己取名的。有《乐府诗集》说:“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一般说来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当然,毫无关联也未尝不可?下面我们要说这个问题。

(二)关于字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所以便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别名就是自己取的,因为古代名一定得长辈取,自己不满意怎么办?那我自己给自己取一个别名。

比如杜甫,字子美,所以你与杜甫见面的时候,大叫一声“杜子美”,他肯定很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在古人眼里,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礼貌,更是表达一种尊敬。

同理,司马相如字长卿,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韩愈字退之,柳宗元字子厚,欧阳修字永叔,司马光字君实,苏轼字子瞻,苏辙字子由等等。

(三)关于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这里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字号(自号),就自己给自己取个自称。

可能很多人就纳闷了,怎么还取?“字”不是自己给自己取的名么?

自己给自己取了“字”,还意犹未尽,或者说这个“字”,表达不完我自己对自己的评价,那我就取个号。所以,一般只用于自称。

换一种说法就是,因为“号”是自取的,所以它不像“名”那样要受家族、宗法、礼仪以及行辈的限制,可以自由地抒发和标榜使用者的志向和情趣。

既然是自己夸自己,理当所然,见面称对方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意外之意,你认同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人家当然高兴了。因此出现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别号。

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陶渊明号“五柳先生”,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范成大号“石湖居士”、辛弃疾号“稼轩”等等。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古代社会也还是很讲个性的。

第二种是他人所起得到人们公认的。

这种“号”叫“外号”、“绰号”或“混号”、“浑号”。

它有极强的表义性,不但可以增强人们对各类人物的记忆,是名、字、号以外的一种补充,而且往往是人物面貌性格特征的一种写照或折光。

最为典型的就是《水浒传》里的一百单八将那极具个性特色的绰号。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霹雳火秦明、插翅虎雷横、拼命三郎石秀、浪里白条张顺等绰号,形象而准确地描摹了人物的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

许多“外号”、“绰号”是在实际生活中相互戏噱开玩笑时起的,因而多含有讽刺讥笑的贬义。如:春秋时秦国人们称百里奚为“五羖大夫”,这是因为他沦落楚国后,又被秦穆公用五张羖(黑公羊)皮赎回秦国做了大夫的;唐高宗时人称李义府“笑中刀”,又号“李猫”,是因为他做宰相时表现得外柔内奸。

也有些外号并不含有贬义,如宋朝时人们因为宋祁写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诗句,便称他为“红杏尚书”;唐代诗人温庭筠文思敏捷,八叉乎而成八韵,人们便称他为“温八叉”;大诗人李白才气横谥,下笔成章,人们便称他为“李谪仙”。

在现代也有这种情况,诗人李季给冰心起绰号“佘太君”,反映了这位文坛老祖母的崇高威望。这种“绰号”雅而不俗。

(四)姓名字号,有何区别?

自从太史公在《史记》里把姓和氏合二为一之后,姓的构成就由原来母系氏族的姓和父系部落名两部分构成:

姓=姓(母系)+氏(父亲)。

这样一来,就好理解了:姓是总纲,名由自己的父亲或以上的长辈确定;字是自己取的名;自号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绰号就是他人根据面貌性格特征所起,突出某方面特点。

当然,这些只是就一般而言,实际情况可能就要复杂得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