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分钟奥斯卡短片看哭上亿人

 陈彦刚678 2019-05-07

昨天,看了一部名叫《Changing Batteries》的奥斯卡获奖短片。短片全长五分多钟,没有一句对白,却在上映后,看哭了上亿人。

这部催泪小短片的主角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智能机器人。两个看似毫无交集,无法沟通的个体,随着时间的流逝,竟成了彼此情感的寄托和牵绊。

短片中的老奶奶可以说是幸运的,因为有“人”愿意倾其生命和爱来陪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而现实生活中的老年人呢?

从青丝熬成白发,人到晚年,有多少老人,可以有个人陪在身边?

01

最近有份特殊遗嘱在微博上刷屏。

老伯夫妇俩在阖家欢乐中将一双儿女迎到世上,两人把一切心思都花在了孩子身上。看着他们长大,奔赴远方;看着他们成家立业,组建自己新的家庭;也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越来越少的回家次数,屈指可数的电话……

终有一天,老伯的老伴一病不起,生了病的老太太格外想念在外的儿女。而那头,一个总有忙不完的工作,一个总有顾不完的小家。最后,到底谁都没回去。

而保姆六年如一日,24小时全身心地照料着老伴的身体,陪着老太太说说话,宽慰她,又贴心照料着老伯,她填补了一双儿女缺席的那个空位。

拼搏了半生,到老了好不容易才衣食无忧,不用再去为生计奔波。

这时候最缺的就是愿意去陪他说话,和他沟通、愿意体贴他,成为他精神和情感可以依靠的人。

02

前段时间,电视剧《都挺好》开播期间,观众讨论最多的可能就是苏大强这个爹。老伴去世后,他就各种“作”。

“作”就算了,苏大强还爱上了照顾他的保姆蔡根花,不顾一切地要和对方结婚,甚至把蔡根花的名字加在房产证上。

想起之前看过一个报道,有位老人说了一句话,很扎心:“我知道那个人是骗子,但是他就像我儿子一样,甚至比我儿子对我还有耐心,天天陪我聊天,从来不跟我顶嘴,所以我甘愿上当……”

苏大强不是完全不知道蔡根花就是图他的钱和房子,但是他却自己骗自己:我和她是真爱。

相比于电视剧的戏剧化处理,阿耐在原著中写的更加贴近人物性格和现实。

书中的苏大强并不爱蔡根花。他只是满意蔡根花的低眉顺眼,只是害怕一个人面对接下来的老年生活。

蔡根花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

对于苏大强来说,与其说喜欢小保姆,不如说喜欢那种被需要的情感需求。

情感从来不是年轻人的专利。相比之下,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更应该得到关注和排解。因为当身体机能全部下降之后,老人就会像小孩一样渴望着陪伴。

03

曾听过“我于昨晚去世,走时心如止水”这句话。

七年前,独自生活的老太太身感不便,她轮流在儿女们小住一段时间之后,内心骄傲的老太太,不愿再“打扰”孩子们的生活,独自一人搬到了离世的小区。

七年寡居生活,她从没有等来过儿女们的陪伴和照顾,等到的只有越来越透彻的孤独和凄凉。

终于,预感到将离开的老太太,在中秋节当晚写下了一封遗书。

她曾猜想,死亡的第二天是否就会有人来。只是,万万没想到,直到两个多月后,她才被邻居发现。

当血脉关系淡薄,人际交往狭窄,身体不再矫健,幸运者,能老有所依,不幸者,除了回忆往事,再无情感的寄托。

曾经听过很多年轻人畅想晚年,自由自在,游山玩水。那当然是最好的状态,但它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钱,有人陪,身体好。

到有一天,连山水都看不动了。人慢慢缩成一个剪影,坐在角落里,坐在阳光下,耳边是飞驰行进的世界,一切近在眼前,一切却远如天边。

衰老从来就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但反过来想,它也是一个对所有人都公平的事情。

所以,可怕的并不是衰老本身,而是老来不知情思何寄的处境。

一个人晚年幸不幸福,一小部分取决于钱,而一大部分取决于有没有人愿意陪着你,理解你。

我们总以为父母手里有钱,衣食无缺,这就行了。

或许,那是我们还没有到真正老去的那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