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明岛侯家镇文化活动中心

 开心就好xfd 2019-05-07

整块场地西侧是居民楼,南侧现有的房屋是侯家镇的行政服务单元,东侧毗邻河道,北侧紧挨着农田。在场地内有5栋房屋由西至东排列,由于是不同时期建造的,房屋的前后位置及高低都参差不齐,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基沉降、墙面断裂、屋面塌陷等问题,尤其是东侧两栋民房早已是破旧不堪的危房。场地的中央有4棵老樟树,樟树的东侧区域原有的自来水厂,从远处就能望见遗存下来的水塔。

小时候生活在老房子里,房屋之间夹杂的很多不可命名的檐下灰空间,去到江南水镇看到河畔回廊下居民的生活状态,以及在日本传统建筑坐在屋檐下看着庭院休息的体验,看了斯里兰卡建筑师巴瓦在一个屋顶下组织起开放空间,这些画面场景都让我对屋檐下的生活空间感到一种很日常的魅力。

设计沿着现有建筑的屋面坡度挑出屋檐,檐口高度压至2.3米,形成的檐廊空间成为房间之间交通动线,檐廊把各栋建筑连接起来,直到东侧河畔,檐廊则转变为回廊,为人们提供可交流、休憩、观景的场所,房子南面面向开放的活动场地,北面是围墙围合的后院,房子之间设计两处通往后院的过廊。

现状的房子主体的造型、尺度以及构造在当地是非常典型的风格,这种在世的本土特色无意全部抹去,在此基础之上加上木结构的屋顶,空间尺度贴近民居建筑的身体感受,对应建筑外墙,决定合适的木柱的跨度,木檩条、椽条的尺寸、比例以及构造满足结构力学的需求,这里“形式追寻功能”的同时,也在追寻一种老百姓也能一眼就能感知的东方形式感。

河畔是风的通道,看着河岸质朴的景色是一种享受,此处也是纳凉休憩的最佳场所。独柱回廊的结构设计灵感来源于户外遮阳伞,长20米、宽4.8米的大屋顶连接着檐廊,两根木柱夹着木梁的柱构造能有效抵抗侧向风力,也使结构整体更具有稳定性,同时也比使用一根截面尺寸更大的木柱,视觉上要轻薄很多,独柱回廊的设计最大程度消解立面上的结构构件,让户外空间更为通透开放。

动态二维码

长按关注我们的订阅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