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想重生:研究院的胜利

 bbbo 2019-05-07

文|封成 丁甜

编辑|强家宏

LUMING LAB 出品

“亚太第一也拿到了,世界第一还遥遥无期,我的任务应该完成了,你们谁继续带领公司向前走,我让位。”

不胜酒力的杨元庆举起酒杯突然感慨到,这个意外之举打破了周围人群的欣喜氛围。这是发生在1999年10月23日联想最高层总裁室会议after party上的一幕,地点深圳西丽湖畔。

联想历史第一次把总裁室会议安排在这个远离总部的地方,意在探讨联想关于未来的走向。这个after party本不应该如此愉悦,因为早些时候他们还在会议上争得面红耳赤。

与会的高管旗帜鲜明地分为了两派。保守派认为,联想应该更多的精力放在谋求业绩增长,在市场份额上占据更进一步的优势,在老路上击败对手。这样的竞争思维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毕竟联想此时的发展状况也有这样的势头和底气。

变革派则提出了新的路线,他们觉得,此时的联想应该将重心押注于未来,进一步说是押注于未来科技,要加大对科技的研发投入。

20年后,我们再回过头看这样的争论就显得不那么有意义了。在今天,市场竞争和前沿科技研究之间的鸿沟已经消失殆尽,要想取得良好的市场表现,其研发投入必然会与之对等。

可是回到20年前,一款产品的成功研发足够一个大公司通吃多年的时代,联想面临的路线之争则是整个时代科技公司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

这个会议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party沉寂气氛的打开来自于总部临时传来的一条简讯:IDC统计结果出炉,联想夺得亚太区的PC销量第一。

消息的到来无疑地增长了保守派的信心,一时间所有人开始推杯换盏,纷纷向杨元庆道贺。可是此时杨元庆却表现出了身为领导者的理智,他心里仍然没有一个准确答案,这才有那句惊四座的言论“谁能带领联想往前走,我让位”,其中的纠结和焦虑不言而喻。

向前走,往哪儿走?

同一年,联想成立了研究院,这是效仿国际科技巨头面临这样发展路径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四年前,IBM成立了中国研究院。在一年前,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微软中国研究院也相继成立……企业研究院通常被用来连接科技发展和市场发展,是个折中的方法。

没有直接的证据显示,联想研究院的成立和这个会议的主题有什么直接联系,只是两者发生的时间点足以让我们勾勒出上个时代科技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企业研究院很难说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法,因为前研技术的研究方向同样存在押注现象,这导致企业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反映到对公司发展的贡献成为一个概率问题。我们见过了太多企业研究院为人类科技发展做出长足贡献,却难以为公司发展提供可靠支撑的案例。

可喜的是,联想研究院表现出了不一样的面貌: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联想研究院不仅成功预测出多个技术趋势的到来,并且帮助联想在趋势来临时取得优势。尤其是当下,在产业互联网的热潮之下,联想研究院更是成为联想在此布局的重要武器。

更重要的是,研究院的果实除了支撑联想自身的发展,还在国家技术进步的层面贡献了重要力量。在过往,他们不仅设计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形象,还支持联想支撑了整个奥运的技术系统。

现在,他们的努力更加意义非凡。在中国正在试图突破国外长期技术封锁的大飞机制造项目上,研究院自主研发AR技术却无心插柳般地贡献了长足的力量。这已经超越了突破技术封锁的范畴,而是一次伟大的创新。

20年的历史,联想发展的沉浮和研究院的功绩都应该被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联想研究院一个经历了这个跌宕浪潮的个体,以及他在时代画布之下涂抹的浪漫故事。这算是意外之喜。

01

“这是毛世杰院长。这是记者。”

他脸上露出笑容,动作很热情。他还在工作状态,刚刚在这间办公室里接待了一位美国公司派来的同事。联想是一家全球公司,和外国人的频繁接触他已经习以为常。

眼前的这个中年男人看起来比我想象中年轻,甚至丝毫没有技术研究人员以往给人留下的古板印象,头发茂密,有着不符合他年纪的面容和精神状态。可是,他已经40岁了,仅仅就算是呆在联想的日子,也有18年了。

18年,岁月流深。

在联想,他身居高位,对外的title是联想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计算视觉与增强现实方向负责人。同时,还有数不清的外部title,诸如北航特聘教授,上海科技大学企业导师,中科院上海高研院硕士研究生企业导师……

说到底,他是因为贺志强才来的联想。2000年,履新联想研究院院长刚刚一年的贺志强来到了他的母校中科大招聘,这时候他刚刚大三。贺志强在台上,他在台下。

这是一场关于IT产业的演讲,讲得很精彩,但是具体内容他已经记不大清了。台上的贺志强说联想要向IBM研究院学习,这是一个很新的方向,所以他就记住了“企业研究院”这一个词语。可就单单一个词语就足以让他心动,几个月后他选择了提前毕业,放弃硕博连读的道路,来到了这个发源于中科院地下室的联想研究部门。

                            500

之后,他几乎参与了联想历史上时代变革重大机遇的所有项目。在PC互联网时代,他是名震一时的联想FM365项目的技术骨干。2008年移动互联网来临,他负责的乐phone应用商店更是成为联想在移动生态端的重要布局。中间几年,他甚至还去成都从零领导研发了军用加固型笔记本电脑。而现在,他所负责的计算视觉和AR领域的研究成果更是为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为公司在产业互联网的布局打开了局面。

然而出了联想,熟知他的人并不是因为他在公司取得的成就,而是他与联想灵魂人物柳传志在网络上的两场“对台戏”。2004年,联想爆发历史上最大一次裁员潮,他的部门9个人,3个人被裁,3个人转岗,最后只剩下3个。他的心里很难受,“有很多感触,却又好像什么都堵在心里,说不出来。”

理科生大多数时候给人的观感是木讷的,然而会写字的理科生却极具人格魅力,他们写出来的文字通常具有很强的感性力量,极具爆发力。毛世杰选择把自己的悲愤和疑惑全都倾注在这双平日用来敲代码的手上,伴随着键盘的噼里啪啦作响,那篇众人所熟知的爆款文章《公司不是家》就此产生。他以周遭的例子来痛陈这次裁员的冷酷无情,并且直指联想此时业务受阻并不是员工造成的,“是谁的错?是领导的错!”

柳传志看到这句话稍作停顿思考,这驱使他特地撰写了关于这篇文章的回应,在回应中他对公司CEO杨元庆提出了三点要求:

牢记你的目标,牢记你的责任,进取、创新、突破!此外没有别的出路;

要爱惜资源,特别要爱惜员工,牢牢记住以人为本;

去打仗,十仗中胜七仗就是优秀的指挥官!

仔细琢磨柳传志的话语,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信息:在个人立场,柳传志赞成毛世杰的结论,他还认为这是对联想饱含感情的人才能写出的文字。但是从领导者的角度,他也不认为杨元庆的裁员决策是失误的,最后的话语中甚至还含有支持的含义。这是坐的凳子不同带来的认知偏差。多年后,已经坐在联想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位置上的毛世杰也开始理解当时的决策,他现在不愿再过多提起过去这段经历。

18年的联想经历,让毛世杰成了我面前的这个他。他的位置越来越高,负责的事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同时管的人越来越多,这意味着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大。不变的是,他对联想的感情。2014年联想30周年纪念日,柳传志发了全员邮件,回忆了他在1999年联想十五周年的演讲,并询问“1978年出生,1999年入职联想的朋友应该是不多的,当年被大哥哥大姐姐带着干活的小屁孩转眼已经36岁了,如今你们都在哪儿呢?有车有房了吗?日子过得还行吗?”

这两个时间点让毛世杰觉得自己是被询问的对象,他再次发文回应。他不认为这是单调的15年,所做的事让他始终有种时代弄潮儿的感觉。他见证了联想这15年“从国内第一走向国际第一的整个过程,都感受到了剧情的跌宕起伏,以及结果的酣畅淋漓”。

5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