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鸢 怀梦高飞远,凌空恣意翔。 并非凭巧手,应是借风扬。 赏析: 纸鸢即为风筝。此诗意在借写风筝讽刺那些无才,靠关系身居高位之人。首句壮写风筝怀梦高飞,次句写风筝凌空飞翔的得意忘形。第三、四句始道出诗歌主旨。“并非凭巧手,应是借风扬”是此诗最为着力处。(郑万才) 见楼上有蟋蟀感之 夏初万物竞风流,蟋蟀阳台唱未休。 夜静登高声自远,不知尘世有烦愁。 赏析: 此诗题为“见楼上有蟋蟀感之”。楼上,指高处。蟋蟀,喻指身居高处,象蟋蟀一样的人。夏初,正是一年中万物生长的大好时节,暗喻蟋蟀一样的人,正当人生中大好年华。故抓住此年华而高唱不休,得意忘形。第三句言夜静,主要写夜之无声。因夜无声,更显得蟋蟀声音之响,能传播得更远,影响的范围自然也就更大。而此等蟋蟀所唱的,只是关乎自己的高调,却“不知尘世有烦愁”,不关心民心民怨。也不顾忌别人的感受,只知道自己唱。诗思有新意,有讽意,有警世作用。(郑万才) --------------------------- 咏墨 铁面无私貌不扬,光明磊落著文章。 献身何计名和利,黑白由人论短长。 赏析: 此为借墨抒怀,托墨言志之作。铁面,主要从色质方面写,意在拈出“无私”二字。貌不扬,可见平凡无奇。第二句主要从墨的用途方面着笔。光明磊落,可见胸怀之坦荡。第三句从“著文章”三字转来,主要强调墨无私奉献,不计名利的精神。因为光明磊落,所以就不怕别人说短论长。真可谓“身正不怕影子歪”,“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吧”。思想积极向上,颇见精神。(郑万才) -------------------------------- 二十四桥 柳岸客舟轻执箫,夜来无绪卧听潮。 春风一去秦楼远,月在相思第几桥? 赏析: 二十四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历史上的二十四桥旱颓圮于荒烟衰草。扬州市经过规划,在瘦西湖西修长桥,筑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桥景点,为古城扬州增添了新的风韵。历代关于二十四桥的诗歌颇多,最著名的莫过于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也因杜牧的此诗而著名。近代诗人苏曼殊《有赠》诗云:“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以上“二十四桥”一诗,疑为仿苏曼殊《有赠》一诗而来,不过颇为工整,可谓推陈出新,结尤有余味。(郑万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