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不到你是这样的伊顿公学

 wupin 2019-05-07

世界上最著名的贵族学校是哪所呢?

牛津?

剑桥?

都不是,是伊顿公学,

创立于约600年前,是全球最顶级的中学。

查尔斯王子、威廉王子、哈里王子,

前任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

《1984》《动物庄园》的作者乔治·奥威尔,

都曾在这里读书、运动、休憩,

接受传承百年的精英教育。

BBC拍摄的一个纪录片,

讲述了3名获得奖学金的平民学生

在伊顿的学习生活。

伊顿公学(Eton College)被公认为英国最好的公学,位于英格兰温莎小镇,泰晤士河畔,是人们眼中“王室”和“上流社会”的代名词。按照学校的传统,每年只招收1480名13岁至18岁的男生,每名住校生一学年(三学期)的学费和住宿费会超过33,000英镑。但并不是光有钱就能进入伊顿念书的。

纪录片中,三个来自平民家庭的普通孩子,凭着自身优异的表现获得了一家基金会的奖学金,成功地入读伊顿公学,和从小就在私立贵族学校读书的孩子们做同学。

在伊顿上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

学生不被允许留恋家庭

一年级学生入学时,有10%-20%是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经验的。因此,校方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在开学前三周家长一律不准探望

伊顿致力于让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集体的温暖。学校把各种课程、体育和娱乐活动等安排得满满的。每天学习知识,参加活动之后,男孩们还没来得及想家,就已经疲倦得呼呼大睡了。

2

从小穿着定制的绅士校服

严格的着装是伊顿学生的特色。刚入学的少年们就会有专人帮忙量身定制自己的全套校服:黑色燕尾服,白衬衫,黑色马甲,黑色西裤,黑色英式传统皮鞋,黑袜子,当然不会忘了有名的伊顿领(就是最初的伊顿校服衬衫领)。

不论是去上课还是去餐厅,都要保证穿戴整齐,一个扣子、一条领带都不能少。但凡少了一个衣服零件,孩子们就会被老师赶回宿舍,穿戴整齐后才能回来。

为了保证制服的得体整齐,这里的学生不允许背书包,只能拿着书本和文件夹走来走去。堆积如山的文件夹成为了伊顿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伊顿,只有国王奖学金的获得者才有资格穿戴黑色披风。而穿不同颜色马甲的,则是伊顿即将毕业的“明日之星”,是从所有获奖者中选出来的。按照中国的俗话就叫“尖子生”。

若是校服的waistcoat配有银色扣子,则代表最高级别的优秀学生。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分化了level高低,光从着装上就能让这些男孩显得与众不同,享受特殊感,荣誉感。

所以,穿着绅士校服可不仅仅是炫富哦,更多的是培养他们穿衣的礼仪、以及竞争的意识

3

没有想象中那么“贵”,反而更严格

作为著名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的大门是这样的。

学生宿舍看上去也是朴素style。

唯一算得上不同之处的是,伊顿的学生宿舍内有专门的靴室和放燕尾服的地方。

相较于轻松自由的宿舍环境,学校对生活细节和礼仪方面的要求就严格多了。伊顿公学给孩子们灌输的是“绅士文化”理念——守时、懂礼节、严谨规律的作息。

早上七点半必须起床,晚上九点半必须入睡,会有专人进行监督和查看。

学生们要和舍监老师们一起吃饭,老师们就坐后孩子才可以进食。孩子们会被随时纠正餐桌礼仪。

上课迟到就会被教导主任请去“喝茶”。

4

不管你是谁,还是要考试

不论你来自哪里,有什么身份背景,一样需要面对紧张的学业。在伊顿,一天7节课,每节课40分钟。还要学习拉丁语,俄语,法语和德语等。每天都有教会活动,每晚都有社团会议,包括辩论,合唱团等。还有成堆的论文和家庭作业,需要大量的时间上网搜寻数据,才能交出一份像样的功课。这里的每个人都很努力, 如果不努力就会感觉到落后了。

伊顿有15个分班等级,根据每次考试的表现,分班等级都会有变化。所以每次考试学生们都会全力以赴。

纪录片中的三个孩子,因为之前在公立学校从没接触过拉丁语,必须在课余时间接受额外的拉丁语培训。每周35节课程也让这些孩子们感觉非常吃力。

他们的同学们早就在私立学校,锻炼出了出众的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而公立学校出身的他们,即使拿着奖学金进入了伊顿,也只有比别人多付出几倍的勤奋努力,才能实现从“常规”向“尖端”的转变。

揭开伊顿公学的神秘面纱后,可能会让土豪们大失所望。与想象中的贵族风格完全不一样,没有皇家的奢华感,也没有像城堡的建筑物。学生们在老气横秋的百年教学楼里,吃着普通的食物,在简陋的宿舍里,日复一日刻苦的学习。

但从这所世界上顶尖的学校走出来的男孩们,举手投足间富有魅力,身负坚强而自信的品格,具备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